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二十多年来,无论在技术和产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根据10年至19年的地理信息产业数据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连续10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9.5万家。在去年召开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稳步发展,总产值预计超过6200亿元,同比增长20%。仅从数据上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数据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问题和危机。
一个产业的前途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二是技术。地理信息的重要性,是在于地理信息是空间相关信息的载体,信息有效展示的平台。“人类活动中80%的信息与空间位置相关”,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对信息的需求量扩大,地理信息是一些产业的助手、服务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工具,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基于地理信息基础之上的各种行业的应用增长迅速,也成为地理信息的市场需求不断提供的原因。
近20年来市场需求的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在全球已经形成很大规模,这个产业体系内,包括了数据采集和处理体系(包括传统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以及新兴的Lidar测量体系)、数据和位置结合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统之上的各个行业应用体系。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如上文所讲,地理信息产业最大的推动力有两项,市场和技术。技术要在产业之前出现,却要在发现市场需求之后应用与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从来都不缺市场,那么技术如何呢?
地理信息产业中最直接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产品,就是地理信息软硬件产品。我国地理信息软硬件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市场上看,优势却非常不明显。从软件上看,核心的地理信息软件,最常见的仍然是ArcGIS以及不是严格地理信息软件的AutoDesk软件,国产地理信息平台软件虽然有三大平台SuperMap、MapGIS和GeoStar,但是基本没有优势。而国内大多数除以上三个公司外的其他公司开发地理信息应用系统,都是基于ArcGIS平台开发,从现在到未来很长时间内,这个情况不会改变。而遥感软件上看,国外的三大遥感软件ERDAS、ENVI和PCI占据了绝对优势,至今国内没有一款成熟的商业化专用遥感类软件。至于其他帮助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服务的软件,则更加寥寥无几。
当然,软件平台和硬件毕竟不是地理信息产业中的主流,也不是创造价值的主要部分。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以服务类为主的“软”产业,某些重要产品依赖于国外、技术无法转换成果等,可能也不会对地理信息服务产生根本性影响。地理信息产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一是产值,二是其服务的效果。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确实获得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其服务效果如何?地理信息服务最根本的基础是什么?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定位数据和专题数据等等,众多海量数据。在地理信息产业创造的几千亿总产值中,仍然是传统测绘类产业占绝大部分,即以数据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产业,包括土地调查类、测绘类和航空摄影测量,占了全部生产总值的70%以上,可见地理信息产业目前最主要的产出点,也是数据。我国地理信息事业和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体系。但是,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应用吗?回答是否定的。
虽然我国目前拥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但是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却很低,说简单些,就是数据处理、加工的技术水平尚且不足,未能有效服务于各个行业和普通大众。更明显和长久的问题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各种比例尺的4D数据(DLG、DEM、DOM、DRG)。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是国家性的指令性任务,每年国家都给予一定经费,每个区域每隔一定的年限都会进行更新。除此之外,一些大地测量的控制点(GPS控制点和水准点)等,也是基础任务。但是,大部分传统企业对于这些定期更新的常规数据项目,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去维护更新,似乎长久以来积累的生产经验、技术水平并没有得以利用。甚至很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本上都是“档案柜数据”,极少使用,国家投资的基础测绘工作,获得的成果往往是丰富而无用的。
就拿传统测绘院、航测院、地图院以及勘察勘测院来说,他们在进行传统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上,是有相当优势的,也是比较擅长的。但是,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地理信息应用推广和地理信息服务,远不是专长。而且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各地传统地理信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越来越落后,未来有可能连数据采集这种传统业务的技术也要落后。地理信息产业的矛盾再次凸显——承接优质地理信息工程和推广的是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处于弱势的传统企业。系统建设达不到目标,无法实现地理信息有效服务,各行各业就更难持续接受地理信息服务。
正如上文所讲,中国在地理信息软件领域的开拓非常缺乏,尤其是在地理信息生产管控平台方面。为此,苏州中科蓝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秘制”了一款能够实现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控、成本可控、人机协同处理的数据产品生产“工厂”——黑蚁数据工坊。打破了市场上地理信息服务水平低下的僵局,不仅告别了缺乏过程管理的历史,还将数据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了150%。
我们使用该软件,对苏州中科天启地块数据提取生产工艺—苏州相城区生产项目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每人每天的生产效率提升了67%,大大缩短了项目消耗工时,预计提升效率150%。
优势一:生产工艺的规范化与积累,强化生产过程管理
在传统的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中,项目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靠“技术设计书”、“技术小结”等书面文档来进行存储、流转,但无法直观地表现出项目的生产流程,针对每一个相似项目都需要重新编写一遍,无法重复利用,在生产管理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黑蚁数据工坊针对这一痛点,开创了“工艺”、“工序”的生产理念。工艺是用户原来的生产管理方法和作业流程形成的规范化数据生产方案,是能够直接运用到生产中的技术方案,同样也是公司生产知识的储备;工序是生产工艺的基本组成单元,通过生产工序之间的链接,可以构建完整的生产工艺。
项目通过引用生产工艺,可以让负责人更加方便地进行生产全过程管理。工艺设计除了需要结合用户的生产方案进行设计,同时需要遵循平台的工艺设计规范,将传统生产中离散、碎片化的管理方式规范为通用、更加明确的数据生产方式。
优势二:系统自动统计人员绩效,生产效率可评估
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的从业者来说,“工作量统计”或许是他们最不想听到的词汇之一。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在项目验收的这一天,要整理出所有人员在历经了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的一个项目中所完成的工作量和消耗工时。而一个传统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牵涉内容很多,时常还会有技术调整、人员调整、客户需求调整等情况,都是很多作业人员难以逃避的梦魇。
对此,“黑蚁数据工坊”实现了系统自动统计人员工作量、消耗工时和工作效率的功能。作业员只需每天进行登记工时操作,便可实时更新至生产管控系统。
管理者能够在平台中看到实时更新的“统计报表”,柱状图展示每个工序的总工作量,折线图展示每个工序的整体平均效率。帮助管理者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并进行工序下作业人员的调配,使每个工序的平均效率基本保持平衡,从而达到提高项目整体效率的目的。
优势三、数据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过程可调度
传统的数据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些大型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存在数据量大、参与者多、时间跨度大的特点,项目负责人往往无法对每一个生产任务和作业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对项目进程无法准确地把控和进行任务调度,以至于在最后项目提交时才暴露出数据质量不合格、项目超工期、人员绩效统计不合理等问题,而这些是由哪一个环节或作业人员导致的,都无从考证。
有了“黑蚁数据工坊”,项目负责人可以在控制台中查看项目完成进度和每一道工序的任务完成进度,并对作业人员实施相应的调整操作。
在项目控制台,项目名称后的百分比数值显示当前项目的总体进度,工序下方还有进度条显示不同状态下任务的个数。
项目负责人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暂停、重置、修订工艺、回滚工序、回滚任务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项目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验收提交。
产业发展的客观动力是市场,企业发展的主观动力却是来源于自身。市场竞争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如今大数据时代对地理分析、地理评估和地理信息服务的强劲需求下,为地理信息服务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那么如何通过高效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立足于市场是每个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
黑蚁数据工坊(HeyDat Processing Platform)立足于解决当前企业数据生产的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协同作业等问题,目的是降低数据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让企业的每一个项目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前刚刚推出就已经有四家企业在生产项目中投入使用,未来发展势必将助力行业龙头企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