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禅修问答录8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大家有问题的可以问问

来自:光彻五轮2013-09-24 21:59:13

原帖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4163169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大约用了一年多修完了。

(以下回答,仅是个人理解及心得总结。仅供参考。修学者应以戒律为根本,定慧为手段,经典为指引,解脱为目的,实修为验证来修行。)

------------------------------

此贴“已被小组管理员设为不允许回应”。

起初发此贴之时,是看到有人在此小组发“我开悟了,大家有问题可以问问”,甚觉浮夸,而竟有信而学之跟随者。随即发此贴效仿之,标新立异,虽惶恐于众人不信而诋毁,但为树立实修实证的风气,冲抵网路上普遍光说不练的气氛,冲动之下发了此贴。几年时间来,虽有来捣蛋者、来争辩者,来疑谤者,但亦有真修实行者来此贴发问和反馈进展。有些人也在豆邮给我反馈修行的进展和收获。感谢这些师兄们,让我感觉我的发帖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价值。

近年来,这贴来提问者,多是没有什么实际修行,问些泛泛的信仰问题,也是让我甚觉无趣。感叹于消遣佛法者多,实修佛法者少。今天此贴被禁,说明缘分已尽。不过也无妨了。我的修行心得与经验,已在这个贴里分享了十之八九。相信初步进入修行之门的师兄们,若能细心阅读,一定能有所收获。

今后,若是有实修的师兄,在修行有大进展、大疑惑、殊胜境界或无法开解的疑惑时,想要与我交流探讨的,可以加qq群541938863。

世事无常,此贴到此为止。古德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当为我等之座右铭!

最后,祝愿广大佛门同修,早开智慧之光明,同证大乐之法喜!

南摩观世音菩萨!

嗡玛尼贝美哄!

------光彻五轮

----------------------------------------

问:五轮师兄,我以前出现过的 哈哈大笑的感觉,是不是初禅的境界,怎么现在很努力的观呼吸,就是进不去了。

答: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了。 今天的你已不是昨天的你。万事因缘变化,因缘在变而所生法焉能不变?故知无有一法可住可得。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无所得心修于禅定,是谓般若为导,禅修为行。 若不如是,则入曲途。

问:请问楼主灭尽定时有到无色天看看吗?无色天是怎么样的?

答:无色天,既然是无色,肯定就没什么可看了。 只是空空如也,念想不起,无边无际,唯我一人。

问:楼主,无色天的生物可以看到吗

答:看不到

问:关于阿赖耶识是一还是多的问题,不知五轮师兄怎么看,望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答:阿赖耶识,非常难以讲解。我尽量以个人的理解来说吧。仅供参考。

现前一切境界,皆是阿赖耶识种子的变现。阿赖耶识种子现行而显现出这个身心和宇宙世界。

换句话说说,一切法皆是阿赖耶识。 一切都是识的了别。在识的了别之中,通过第7识的分别,建立种种差别的法相,就以为有种种人我和物质世界。

那么,一,还是多,是我们在阿赖耶识的显现里进行分别。也就是说,是第7识看第八识种子现行后,产生的分别概念。而如果站在阿赖耶识的角度,全体都是阿赖耶识的显现,那么就全都是自己,即阿赖耶把全部的情器世界看成是我。 那从阿赖耶识视角来说,就只有1. 这个一,就是所谓“我”。 所谓“大我”。

阿赖耶识本来痴,没有分别的能力。 它怎么会把自己当成“我”而执呢? 那么,阿赖耶识的“我”来自于第七识的“我执”的传递。 即第七识看第八识全体起“我”之分别后告诉第八识,让第八识听信之后将八识自身执着为我。这也即是遍计所执。还有个依他起性,即是第7识在身心世界里分别种种差异,分别“相”而执着有种种实法。 这两重迷惑,都是因为第7识的分别作用而起。 遍计所执是第七识污染第八识而形成,依他起性,是第七识依升起的染污前6识而形成。

然后,按唯识宗的道理,按八识来观一切法,只是前五识、意识、末那识、异熟种子识而已。 所以全体是识(亦即全体是心,是心有识知的功能)。 识只是了知识别。并不存在真实的世界、物质、身体和心。所以万法唯识,即一切法无实。即依他起无性,遍计所执亦无性。如此,第六意识、第七意识次第转依(即不住,不执,不见实法),由第七识不执故(即第七识转依真如理体),然后第八识亦转依,不再执自身(即不在有“大我”的错觉)。此即圆成实。由第八识不执自身故,一切法不执。如此即成光明遍照。全体解脱。即于一切法中无觉无证。也就没有什么一、异、多、少、大小、内外、边际等等之不同。即第八识无性故,是如来藏。如来藏的描述是:“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问: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凡夫层面,阿赖耶识显现出多的幻像,即人人都有一个阿赖耶识,在佛或者圆成实的境界,阿赖耶识就是一,甚至连一也没有。另外圆成实的境界是不是有觉但无分别,能所合一的境界?

答:实证方知。说这些只当存疑,信而能疑则成动力,一探究竟方能释怀。否则只是知识全无用处。

问:您好。 我是初学者。其实我对佛教不感兴趣, 但是对四禅八定感兴趣。

第一次打坐,。 观察人中的冷热。 感觉人中的热容易感受到, 但是冷感受不到, 只有鼻腔有冷的感觉, 人中的冷有点难感受到。 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

另外有时候室友隔壁房间有声音, 我会戴上耳塞打坐。 戴上耳塞以后, 呼吸声音会大一些。 这样子打坐好不好。

另外请问有没有一个大概可以估计的时间。 一个普通初学者练习打坐, 观察人中冷热, 要多久能达到初禅的程度?。。

另外请问四禅真的能断呼吸吗? 按道理这已经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了, 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新闻报道。。

老实说, 佛教的理论我自己不是很相信。 我在美国工作, 美国人都不知道佛教是什么的, 过的好好的。

答:不信佛教,是初学者常有的事。 我起初也是将信将疑。 但是看了一遍楞严经,我相信,那么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的话语,不可能是一个存心骗我们的人所为。 因此从疑多转为信更多,并进而打坐亲身体验。然后才有了前面所说修完四禅八定的过程。 现在自然是全信不疑了。 师兄可以研究一下楞严经。

问:五轮师兄,请问您修完四禅八定后开悟了没有,接下来修什么

答:悟有大小偏圆。 悟肯定是悟了点,圆满可就没有。智慧的究竟通达,也就是成佛。成佛前的罗汉、菩萨等等阶次,都是智慧不圆满。

接下来修三身圆满。 也叫清净身口意业。也叫转识成智。也叫保任觉性。 也叫圆满智慧。

问:向您请教:我化的功夫还不到位,每次坐40分钟以上腿疼的不行,影响静坐的质量,能否每次坐两座,每座30分钟,中间间隔5分钟缓缓腿痛。

答:可以。但是30分钟太少,很难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那个量。 所以还是建议客服困难,尽量40分钟乃至1小时为最好。

问: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没有静坐的平时只要感觉呼吸都很清晰,但是真正坐下来反而对呼吸不敏感了,不是注意点跑到鼻孔里,就是人中麻木无法感觉呼吸。可能各人情况千差万别,我有时很困惑。

答:只要下决心钻研,这些都不是事。 我当初,根本没学这么多。 只看书上说数呼吸就修去了。没有人教的。

问:向您请教,我是初学者,看到书上说不要控制呼吸,但是我注意到呼吸之后就会不由自主的控制它,就算放松了但还是感觉呼吸有一点刻意的成分,这要怎么办呢?

答:这种浅尝即止的提问我也是受够了。麻烦您下决心,每天一小时以上,不间断修一个月再来提问!

问:我不是佛教信徒,我曾经看过一本印度神秘家教导静心的书,我试了试,我躺下放松身体然后觉知,对飘来的种种思想不判断。 第一天 二天 我最后都睡着了。第三天 进入了一个状态,后来查询了一些宗教书籍,在佛教 这个状态叫 4禅定,别的宗教有别的定义称谓。 当时经验是这样的,手脚开始麻痹,而后麻痹感侵袭全身,呼吸从细微到不存在了,身体也感觉不到了,或者是说没感觉而是意识到呼吸身体不存在了,但还有存在感我个人觉得像是一个强烈的发电站 ,一个清净的意识! 有说在4禅定呼吸停止,身体不在了,其实身体还在自主运行,但意识与身体一时分隔,在4禅定里只有意识存在。 第一次进去我有顾虑,能不能在回到身体里,于是我想回到身体里,身体在几分钟后又复苏了,我又回到日常的状态了。而后我一直没有保持静心,就再也没有进入这个状态了

答:这很有可能是四禅。 这种直接觉知意识而进入的方法,是进四禅的一个捷径。 但如果心不清净,就很难再进。 相比观呼吸而言,这种修法几乎没有初禅到三禅的过程经历,而是直接入四禅。这是以清净心直接与四禅舍念清净相应。 从佛理来说,叫由观入定。也是定慧等持的修法。

问:我也查过一禅到三禅的理论知识,但我没太大的感觉,到四禅经验才明显,我觉得一禅到四禅可以这么简单分辨,安静 到 安静 到更安静到宁静 , 所以我个人觉得1禅到3禅没太大区分 ,4禅分化才明显。当时我躺着放松觉知大概有两小时 左右 4禅的经验才降临的 身体由麻痹 到失去感官功能。 后来我没持续静心工作了就没继续发展了 哈哈

答:那就可惜了。应该经常练习,熟练的话,可以只要几分钟就进入四禅。 然后再修佛法,那就很快。

问:几分钟就能进4禅 那要修行的多炉火纯青啊,正常的话我需要先引导身体放松 在内观,我是躺着的,坐着我不可能放松,也不可能进入4禅,4禅是放松与觉知合一的境遇。 毕竟我是年轻人,还未看破红尘一心求道。 好奇问下楼主,今年你多大了?

答:我的师兄们几分钟乃至几秒就入四禅的很多。和年纪没有太大关系。 只要经常练习,纯熟了就可以。 这叫入定自在。

没看破红尘,没有关系呀。可以一探心之本源。 大乘佛法不说什么看破红尘。说一切是心幻万法。探究心的本源能够觉悟。

问:几秒就能入4禅,摆脱身体觉受,我觉得这都是高僧了

答:摆脱身体觉受不算什么,摆脱心理觉受,才是目的。

问:师兄好,入禅就是所谓的见性么。入禅了是不是就是不能退菩提心了?

答:入禅不是见性。

见性是见心之性。

入禅是让心趋于平静,不散乱的状态。这时观察心,从而发现心的本来性质(觉性),叫见性。

菩提心是求正觉成佛之心愿。 其发起的根源,在乎于相信或者证到心佛众生一体,而发愿成正觉。 这个退不退,是智慧证量。 按佛教说法,到菩萨八地才是不退。

问:师兄误会了,我所指的不能退菩提心。意思是一旦修了四禅八定,据说人就会失去欲望,没了性能力。从而只能一心求道,想退回做普通人都不行

答:没有的事。做圣人难,做个纵欲凡夫还不容易? 按道家说法,修行是先修回童子身。童子无欲难道还没有性能力吗?只不过是不纵欲罢了。

问:那师兄所说的四禅还是与我所了解的佛家禅不一样的。你可以优 酷搜索;万行法师开示视频之1-修身与悟道(上)了解一下。

答:你什么也不了解。

问:楼主,咨询下,禅定能否治疗眼部疾病?我看很多高僧仍旧是戴眼镜的

答:禅定能调整身体到健康。 眼睛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当然可以恢复健康。 高僧戴眼镜不好说,可能有些眼疾是定业转不了。 但我身边,有人通过修禅定,成功将老花眼镜摘掉,也有通过修禅定,让白内障自然恢复正常的。

问:师兄您好。想请教下,证得四禅后尚需修白骨观吗?谢谢。

答:修四禅只是禅定。 是训练心的自主能力的方法。四禅修好,是修佛法(观法)的基础。

白骨观是对治身见和烦恼的。

如果淫欲心重,或者身见难忘的人,应修白骨观。 白骨观对治淫欲可以说是立杆见影的效果。乃至肉体上的一些疾病也能很好对治。

另外,白骨观不同于修禅定。 白骨观要在行住坐卧中保持白骨观不失。

问:谢谢师兄指点!我曾发心今年必证得四禅,并为此戒淫及戒五辛。目前进展顺利。

答:随喜发心!祝你佛道精进!

问:师兄能说下虚空法界么

答:法界就是法的载体。 一切法不出法界。虚空是对法界的比喻。 义如一切法在虚空中,法来去变化,虚空不曾增减变化。

虚空者,非实,法界亦如是。

虚空者,不曾有生,亦不曾有灭,法界亦如是。

虚空非法,而一切法在虚空中建立。 法界亦如是。

虚空何以知,乃心知心觉。当知虚空即是心,心即是虚空。是心遍满虚空,亦称法界。心知觉者,即是虚空相,一切法相亦如是。

问:师兄您好。想请教下,在定中留意到自己的四肢已空掉,呼吸很微弱,而尝试断息却无法做到。这时是不是不要去管呼吸,只需要继续保持心一境性才可以深入?

谢谢。

答:这是对呼吸的习惯性执着导致不能深入四禅。我前面有帖子专门讲怎么对治这个情况。你可以去翻阅看看

问:师兄,求问一个,假设定境现前时,身体完全没有了,只剩意识在观察定境,好像整个人缩得只有一点点,只剩意识,完全意识不到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定境也以另一幅景象显现在跟前,好像本我的(缩成一点点大)的意识紧贴着景象边缘显现……这是什么定?属于几禅?补充:脑袋里发动的……

答:意识造作的幻想境。没什么可说的。这样修容易出问题。

问:师兄好,请教师兄,我现在采用的是观念头的方法,观一会儿,念头渐少,呼吸渐渐忘记,身体觉受减少,但未能完全忘身;此时念头开始寻找“我”,于是心烦坐不长久,然后下座。怎么办?是否要换个方法?

答:你这是观念头不彻底。应观念头从哪里生起,又消失于哪里。"找"本身就是念头,"我"也是念头。为何不观?烦恼也是念头。这粗念头断了,就要观细念头。知觉亦是微细念头。你应一坐观彻底再下坐。

问:光彻师兄安好~别来无恙乎?

来汇报一下进展:连续打坐快一年了,每天两次,早晨短30分钟不等,晚上基本在一个小时。感觉时好好坏,波澜不惊地行进着。随着时间推移,早先很多小白问题逐渐迎刃而解,比如腰背疼痛,比如头颈低垂等等。渐渐能够静下来,偶尔静极呼吸几不可闻,可惜多不持久。已经开始尽量持戒,断荤腥三个多月,最近试着过午不食,考虑到仍在上班,自己把午时调整到下午三点,三点后基本是断食状态。并无明显饥饿感,也不觉得难以坚持,倒是吃饭渐渐变得毫无乐趣,可有可无,为吃而吃而已。

回顾起来,打坐半年后开始偶有气感,集中在头顶部,间歇性麻酥,偶尔也会或鼻翼或胸肋或膝腿。我不求神通,所以随它自闹,不理不睬,不喜不拒。只最近开始觉得骨骼酸软,下盘尤其虚浮,每日中瑜珈锻炼时,也常觉站不稳。今天尤甚,体内似乎有点发烧,筋痛骨乏,倦怠异常,但体温自测正常,不适之余甚感蹊跷――若是生病,此外并无其它症状,若非生病,这情况又是生平仅见。特来求问是否打坐或修行方法有不当之处?我虽明了此之色身,无须太过介怀,奈何总得指望它修行不辍,更担心方法不当走了弯路,悔之晚矣。身边无人可询,求问师兄可有类似经验,或指点一二?先行谢过~

答:随喜师兄发心修行!

对于修行中,身体不适的问题,我体会甚少。我有些师兄也曾说打坐过程各种通气脉,无力,不舒服等。 对这种问题,我实无相关经验。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身体上的任何不适,皆因心造心作。 我在修行中,有任何的不舒服,气脉阻塞,酸麻胀痛等任何问题,一概一空了之(所谓空者,空一切觉受,空一切概念,与从四禅“空”禅境而入无色空的方法类似,这里空是个动词,即起念舍境界也)。

基本上,所有的这些不适现象,在起念“空”之之后,随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上是我的禅修初期的应对方法。

另有一法,修白骨观,可让肉体不适无以依附。即修白骨观可度肉体之不调(包括生理之各种欲压与不调)。

还有一法,可修准提法本尊观。能转业身气脉。只是随人智慧信心的差别,有见效者,也有不见效者。

建议师兄以第一法对治。 其次推荐白骨观。 第三个方法您可自作定夺。

问:

答:显宗讲修禅定的很多。 比如南传的《清净道论》。北传的《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等等。

但是,讲禅定的书,我建议还是直接读佛经《阿含经》。

师兄的问题是,对修密宗的有成见? 学密的讲禅定就不想看?

不信密宗没有问题,保留未知,学显宗好了。

问:@光彻五轮师兄,阿弥陀佛!随喜赞叹师兄证得四禅八定,末学有几个疑问,望不吝赐教:

1.您是达到非想非非想处,还是到达灭尽定?

2.一直有个疑问,以无我而修证,到达了灭尽定,此境非众生我执心所感,到底意义在哪?佛祖为什么要教众生修证此境呢?您以所证悟到的理解讲讲可以吗?

答:1、灭尽定。

2、人灭尽定的意义就是可以验证自己烦恼是否清净。能入,则说明烦恼烦恼清净得差不多了。不能入,说明还需要努力。

问:禅定和欲界定的区别?为什么灭尽定会比禅定和欲界定高?各种定的实证要点是什么?

答:我一直的观点是,欲界没有定。 有定必在色界以上。

而所谓的欲界定,只是近行定。 近行定是心调整微细(会有类似修禅的效果),但没有住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没有达到心一境性。

禅定分1、2、3、4禅和5、6、7、8定。以及第9灭尽定。

这个12345678,是禅定上升的次序。

87654321,这个顺序,是一种包含关系。 即8包含7,7包含6,依此类推。

欲界+1234(色界)+5678(无色界)被称呼为三界。三界即是我们的身心世界,因心有欲,则有欲界,心无欲有境,则有色界,心无境有知觉,则有无色界。

而第9定,是因厌离三界,而自灭心识。 被称呼为出三界。 所以修到这种定的人,说明他的心识能力达到了一种自由。即三界随心有。亦随心灭。

所以,按佛法说,4禅为“色界天顶”。 8定为“有顶天”。而第9定,为灭尽。 超出色界顶和有顶天。 所以为最高!

实证的要点,就是发心要出离。 这个发心不是随随便便说我要出离,而是发大誓,一种大决心,决心舍离身心,宁死亦不惜要做到的决心。

问:您说有师兄练习四禅八定老花眼白内障治好了的,是把业处放在眼睛的吧?

答:不是。就是修观呼吸。

问:您到灭尽定走的是大成还是小成的路子呢?我感觉欲界定,禅定是在不同的思维状态下,产生的不同结果。欲界定住于想事物的美感而定进去,而禅定则是住于无我的观念。欲界定和禅定没有共同基础是不能直接灭尽定的。

答:四禅八定是共法。 不管佛教还是外道,都有修这个的可能。

灭尽定,是佛教与外道的不共法。 是唯有佛教修的。

佛教四禅八定和灭尽定,乃至解脱涅槃,是教内共法。 不管大乘小乘,都是应修且需要修的。

禅定的知识,建议阅读《定慧之路》,《阿含经》。 臆测是完全无用的。 禅定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实修体验之上。

问:修禅定能使身体健康,本来我是很相信的,但后来了解到南传很多著名大师去世时都有病,如阿姜查晚年重病剧痛,乌巴庆肝癌,葛印卡糖尿病等,中医讲病由心生,那他们哪里错了?!

答:我依自身经验,尽量解释一下。

禅定对身体的健康作用,来自于禅定产生的能量。 这个情况我在前面的回帖中曾经叙述过。

色界禅定的1,2,3禅,因并没有完全忘失色身,会让禅定聚集的能量回到色身,从而起到调整色身四大的作用,从而能够让身体恢复健康。而四禅以上,因与色身不相应,这种作用就会减弱了。

但是,四禅若入光明禅,则对身体的清净转化作用又比前3禅更强。(道家更特别强调此种修法,以实现神气相合,固形延寿。以生病或死亡为修行失败之标志,视为耻辱)

至于阿姜查、葛印卡等等,我并不清楚他们的情况。

我估计,可能是他们对修身并没有兴趣,所以任由疾病的业报到来。

换句话说,要想身体得到转化,需要将身体代入到修行之中。否则,只是修心,能够修到无烦恼或者证到解脱,但身体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若想心身共证解脱,这需要将身纳入到心的范围,而身心同证大解脱。(此即成密宗即身成佛义)

问:我观人中能达到呼吸很短浅,但练习后感到心发虚心悸,业处放在其他地方就没事。那我可以采用观膻中穴处练习吗

答:不可以意守身体的部位。 观不了呼吸,数呼吸。或观念头、观声音、观触觉。或默念佛号。随取一法都可以修。

问:楼主,能否说说修禅定后的愿力?希望自己成为某领域内的强者,能很快实现吗?

答:禅定只是让你的心清净。 至于心清净后,你要怎么用,是你的事。 你要做某领域的强者,这种心,恐怕会让心不清净。 那禅定可能会退。或者变成一种邪定。走火入魔之事不是没有,就是那些见解不清净,修行走偏的人就会这样。

问:师兄好,请教,据师兄所说,观呼吸、观声音、观心等观的是“觉”,不是某一具体事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那么观手之法是错误的吗?另外,观心观的是“念头”,念头是不是觉受?观心时,身体觉受、外界声音刺激是觉受吗,是观它,还是忽略它?

答:我说观觉受,是为了防止把注意力放到一个具体的“位置”。 虽然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观,但是注意力放在“位置”和放在“觉受”上,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位置是一种方位、处所。

觉受是感受。

修定时,把注意力放在位置上,会导致出偏。 放身体之外,会导致能量流失,严重的会精神出问题。放在身体上,会导致气脉堵塞。

而放在觉受上,则没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观呼吸是观呼吸之气经过人中部位的觉受。或者直接就是人中位置的觉受。 而觉受是一种觉知。 简单说,就是持续的觉知那个位置的感觉,当觉知稳定达到心一境性,就是入定。

观心,心的范畴很广。 观念头是最粗的观心。念头是想。 不是觉受。 但从觉知角度,念头亦是觉受。乃至一切法无不是觉受。 观心时,就应只观心,不应管身体觉受和外界声音。

但是,若智慧通达,身心觉受,外界声音,一切觉知,无不是心。 观一切法皆是心而不住,如此观则可以算是最究竟的观法。

观心是修慧。 但是观心观到杂念不生时,则是定境,也是观境,也是心行境。此是定慧等持。

问:老师,我看到一个说法,有说四禅八定因为其觉知和意识心都可能被泯灭,所以不不容易明心见性。这即是小乘与大乘的区别。您觉得是否有理?您说您转大乘,您是如何做的呢?

答:四禅八定,意识和觉知都不可能泯灭。

但是四禅有个歧途,无想定也是四禅,入无想定的,意识会迷入无知状态。但不能称呼为意识泯灭。因为他其实还是有意识,并不是无意识。只是意识克制不起想,而进入无知的状态。

真正无意识无觉知的,只有灭尽定。 (灭尽定亦不是无觉知。否则怎么知道灭尽定什么都没有呢? 所以只是灭了幻觉,本觉是不灭的。本觉亦无生。)

明心见性,是大乘的说法,意指明了万法唯心,心性生万法,万法本是心。心即是万法。

明心见性是觉悟心的本性。见证心现万法。 是证量的到达。特别是见地达到。

所谓心的本性,就是离念的灵知了了。

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即让心澄净,无念。也即无住、无相、不执、不着、无我、无我所、无能、无所。

正恁么时, 即当下明了。 非作意明了,乃本来明了。

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此即本来心性。 不需寻觅,乃自然现前。

这个时候,觉悟此本性。然后生心之时,心从性现,心法皆一体为性,在万法缘起时,不再迷失本性,一切施为不出本性,如此方为明心见性。

如此觉悟,无关禅定不禅定。 其根本要点,在于让心离念、让心清净、澄明。 然后依大乘佛法的闻思,而能认知觉性。最后让心行合于性德。

而禅定,是不管觉悟不觉悟,都应该修的。 没觉悟前,修禅定能清净自心,调伏烦恼,从而更容易明心见性。 觉悟之后,修禅定能强化稳固智慧,开发殊胜之大乘三昧,快速清净业障,显发自性的功德妙用。

所以,修禅定不容易明心见性,此说欠妥。 只能说,不能执着于禅定境界。应修到一个禅定,然后尽快出离,再上修更高禅定。直到出无可出,离无可离。

大乘与小乘。。。在我看来,真的区别微乎其微。或者就没多大区别。小乘里隐说大乘。修大乘也可能拒绝让心再显现而变成小乘。

大小乘的区别只是在引导说法上有所区别。 小乘强调苦,出离,断轮回苦。大乘则说一切是心,性空,不可得,无住不着,本来清净。

其实修小乘道解脱时,解脱还有什么可得的? 解脱就是幻化灭尽,非幻不灭的状态。

而解脱,不管大乘,小乘,都是一样的。是共通的。 不管罗汉还是菩萨,各种修行方法都是要证得这个解脱境的。

当活着证悟解脱后,回到这个世界,若不能见证这个身心世界是由本觉幻化,仍然心趋解脱无生之境,做不到无住生心,则变成实有解脱之小乘果。

若是从无生解脱之境回到这个身心世界,智慧发明,了知万法唯心生,然后让心行合于性德,无二、无住而生心,妙用无碍。则自然转向大乘。

所以不管大乘小乘还是密乘,在我看来,都没多大差别。只是引导方便不一样而已。 修的结果都是经过解脱,然后有些人在此停止(即小乘)有些人能超越解脱,而得轮回、涅槃无二的大自在(即大乘成佛)。

问:各位前辈,我老是做梦去一些地方,或者阴身出体,现在身体不好,请问谁有办法

答:念佛

问:为何念佛就可以不再出体了吗

答:这个没法给你打包票。 只能说,念佛是摄自力与佛力于一体的法门。 对你这种精神不能自主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保险的修法。 你可以试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坐禅修问答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