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不如会行动

你告诉朋友自己要瘦下来,但每天还是吃很多而且不运动。你说你要学钢琴,结果学了两天就没去上课了。你说你每天要看20页书,可你一整天都坐在电视机面前……

为什么你难以改变?被公认为 “日本研究行为科学第一人”的石田淳研究了一套“行为科学管理”的法则。他在《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一书中提到了我们难以改变自己的两个原因:认知偏差、行动产生的结果不好。


有想法,不如会行动_第1张图片

认知偏差是指你对自我的认知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例如,很多人定下“减肥”的目标,但却总是失败,接着陷入自责的情绪中,产生很多想法:我是个没有毅力的人、我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周围人肯定认为我是个没用的人……这样的认知偏差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思维中,并且直接影响行动的结果。

行动产生的结果不好,也是导致我们无法改变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戒烟的第一天能做到不抽烟,但是第二天就忍不住了。这是因为抽烟能立刻给他带来舒畅感和放松感。而不抽烟这个行为虽然是一件对健康有益的事情,但是不能立马给人带来好处。它需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但如果你的行动能产生好的结果,你便会继续坚持做下去。比如学习PPT,也许你并不太喜欢做PPT,但你买了秋叶老师的教程后,每天都按时把作业晒到微博上,每次都收到了秋叶老师的表扬。那么不喜欢做PPT的你也会坚持学下去。这是因为你学习PPT的行动产生了好的结果,让你受到了表扬。

当我们了解了无法改变自己的原因以后,就要从它们入手来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消除自我认知偏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正念法、实况转播、记录成功的事情等。

“正念法”被广泛运用。美国谷歌公司的员工培训业要学习这个方法。正念法是指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此刻,不被过去和未来所影响,排除多余的思考、喜恶,只专注与眼前的事物。比如ATM面前排起了很长的队伍,受认知偏差的影响,你会产生“今天真倒霉”的想法,接着又陷入到各种负面情绪。但如果你学会了“正念法”,就会只关注“ATM机面前排了长队”这件事情,而不会把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

“实况转播”和“正念法”一样,能让我们的意识回到现实。当我们利用实况转播的时候,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在脑海中确认一遍。将自己的行为读一遍给自己听,能把意识完全集中在当下。每次我盲目慌乱不知所措的时候,会利用实况转播和自己对话:“我现在的意识处于游离状态,但我此时此刻我应该做的事情是看完《断舍离》这本书,并写一篇书评……”通过实况转播的这种方法和自己对话,能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样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忽略当下重要的事情。

记录成功的事能让我们我们感受自己的能力,消除认知偏差。《小狗钱钱》的作者也曾提到过这个方法:每天至少记录你今天最成功的5件事情。可以是琐碎的小事,比如“今天早起,没有赖床”、“出门看电影透气,没有一整天宅在家”等。养成这种习惯,能让我们每天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会一遇到事情就胡思乱想,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除了以上这三个方法,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还有通过累计的成果来进行评价、遇到问题时用第三者视角来看待等方法来消除认知偏差。它们都能帮助我们走出思维误区,客观地分析事实,看清自己。


有想法,不如会行动_第2张图片

改变自己的第二个方法是升级我们的行动力,努力让自己的行动获得更好的结果。

首先要确立小目标,最好是能用数字衡量的目标。例如“这周的目标是看完《拆掉思维里的墙》,并写一篇书评”。然后将它养成如刷牙般的习惯。完成目标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奖励,激励自己继续坚持这个行为。接着在不断重复这个行动的时候,你便建立起了自信,会用乐观的心态去挑战更高的目标。长久坚持下去,能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如果在开始一个行动的时候有些困难,我们便需要借助身边人的力量,用他人的标准来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标准。比如你上班老是迟到,现在你试图改变这个坏毛病。可是你一直用你的时间标准来要求自己,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迟到。但如果你能找一个守时的人一起,你便会收受到他的影响,开始用他的时间观念来要求自己。慢慢地,你就能改变迟到的坏习惯了。

另外,在行动的时候,我们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因为这会挫伤我们行动的积极性,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自我偏差。

快过年了,你一定定了很多目标吧,学好英语、学溜冰、学PPT、减肥等。也许你会说“从明天开始行动”。说实话,以前我也是这样对待我的目标,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学到了自我管理的科学方法,在消除认知偏差的同时,努力让自己的行为产生好的结果。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实现目标的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想法,不如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