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

目录

  • 设计模式分类
创建型设计模式:
  • Singleton Pattern(单例模式)   
  • Prototype Pattern(原型模式)
  • Factory Method Pattern(工厂方法模式)   
  • 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抽象工厂模式)
  • Builder Pattern(建造者模式)
结构型设计模式:
  • 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   
  • Bridge Pattern(桥接模式)
  • Composite Pattern(组合模式)
  • Decorator Pattern(装饰者模式)
  • Façade Pattern(外观模式)
  • Flyweight Pattern(享元模式)
  • Proxy Pattern(代理模式)   
行为型设计模式: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职责链模式)
  • Command Pattern(命令模式)
  • Interpreter Pattern(解释器模式)   
  • Iterator Pattern(迭代器模式)
  • Mediator Pattern(中介者模式)
  • Memento Pattern(备忘录模式)
  • Observer Pattern(观察者模式)
  • State Pattern(状态模式)
  • Strategy Pattern(策略模式)
  • Template Method Pattern(模板方法模式)
  • Visitor Pattern(访问者模式)

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

意图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外一个客户希望的接口。Adapter 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注:适配器模式在详细设计阶段不需要考虑它,它是为了对现有系统或产品接口兼容时,也就是既成事实的情况下的补救措施。

适用性

* 你想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而它的接口不符合你的需求。
* 你想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可以与其他不相关的类或不可预见的类(即那些接口可能不一定兼容的类)协同工作。
* (仅适用于对象Adapter)你想使用一些已经存在的子类,但是不可能对每一个都进行子类化以匹配它们的接口。对象适配器可以适配它的父类接口。

结构

1、类适配器
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_第1张图片

2、对象适配器
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_第2张图片



参与者
Target (目标角色,要用的接口) 
— 定义Client使用的与特定领域相关的接口。 
Client (使用场景) 
— 与符合Target接口的对象协同。 
Adaptee (被适配者) 
— 定义一个已经存在的接口,这个接口需要适配。 
Adapter (适配器,把Adaptee接口转换为Target可用的接口)
— 对Adaptee的接口与Target接口进行适配 


例子

1、 类适配器
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_第3张图片
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_第4张图片



2、 对象适配器
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_第5张图片
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_第6张图片



优缺点

> 优点:
1. 适配器模式可以让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类在一起运行,只要适配器这个角色能够搞定他们就成。   
2.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
想想看,我们访问的Target目标角色,但是具体的实现都委托给了源角色,而这些对高层次模块是透明的,也是它不需要关心的。   
3. 提高了类的复用度当然了,源角色在原有的系统中还是可以正常使用,而在目标角色中也可以充当新的演员。
4. 灵活性非常好
某一天,突然不想要适配器,没问题,删除掉这个适配器就可以了,其他的代码都不用修改,基本上就类似一个灵活的构件,想用就用,不想就卸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总结之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