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之旅

周六一行人到义乌去。Jack (ppdai.com),小伟 (edushi.com),Jim (inezha.com),Yale (baidu.com),Wendy和我。这是计划超过两年的一次旅行。对于一个运行市场的人,不去义乌看看,好似总觉得不到家的感觉。速记印象如下:

  • 动车组从上海南站到义乌仅仅两个半小时,中间路过杭州。二线城市的交通潜力正在显现。时间是相对的,现在在上海,地铁坐个一个多小时也是经常的事情,所以感觉两个多小时并不长。
  • 在义乌市场的博物馆里面,看到了义乌“先有市后有场”的历史 - 有趣的是,义乌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当时政府的无作为,不查处,才使这个资本主义苗子在改革开发之前就得以生长。历史再一次证明,以“主义”担纲的发展线路总抵不过以“发展”为主线的实用主义线路。
  • 在和市场管理者的对话中,一向受自由市场理论影响颇深的我,开始反思全盘的自由市场。以绍兴为代表的其他市场,因为市场经营主体变为私营企业,通过提高租金以提高收益,由此逐渐黯淡下去,而义乌以政府控股市场管理公司,保持市场的低租金,打造“商业成本洼地”的做法,反而取得了成功。以逐利为前提的市场经营者不见得能打造最好的市场。
  • 分类集聚,划行规市”的方针有意的把同样的产品放在一起,头对头的竞争,买一样东西的商家就是门对门的经营。看似残酷的设置,迫使每个企业创新,压价,提高了整个义乌市场的竞争力。(忽然想起来,最近的综艺节目,比如“非诚勿扰”比起相约星期六来,竞争性越来越强,PK越来越残酷,倒是这个社会的体现)
  • 任何人都可以在义乌做生意,致力于”商者有其铺“,让义乌变得开放。
  • 总结义乌市场过去的成功,开放竞争是我能看到的两个关键字。
  • 在互联网的挑战下,义乌是不是还能保持商业成本的洼地,是不是还能够发挥集聚效应,令人担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义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