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字链表
对于有向图来说,邻接表是有缺陷的。关心了出度问题,想了解入度就必须要遍历整个图才能知道。反之,逆邻接表解决了入度
却不了解出度的情况。有没有可能把邻接表和逆邻接表结合起来呢?
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这种存储有向图的方法是:十字链表(Orthogonal List).
我们重新定义顶点表结点结构为:
data | firstin | firstout |
其中firstin表示入边表头指针,指向该顶点的入边表中第一个结点,firstout表示出边表头指针,指向该顶点的出边表中的第一个结点。
重新定义的边表结点结构如下表:
tailvex | headvex | headlink | taillink |
其中tailvex是指弧起点在顶点表的下标,headvex是指弧终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headlink是指入边表指针域,指向终点(弧头)相同的
下一条边,taillink是指出边表指针域,指向起点(弧尾)相同的下一条边。如果是网,还可以再增加一个weight域来存储权值。
如下图表示的十字链表:
顶点表依然是存入一个一维数组{v0,v1,v2,v3},以顶点v0来说,firstout指向的是出边表中的第一个结点v3。所以v0边表结点的headvex=3,
而tailvex其实就是当前顶点v0的下标0,由于v0只有一个出边顶点,所以headlink和taillink都是空。
这里虚线箭头的含义,其实就是逆邻接表的表示。对于v0来说,它有两条入边,分别来自顶点v1和v2。因此v0的firstin指向顶点v1的边表
结点中headvex为0的结点,虚线(1),接着由入边结点的headlink指向下一个入边顶点v2,虚线(2)。
对于顶点v1,它有一个入边顶点v2,2个出边顶点v0和v2,所以它的firstin指向顶点v2的边表结点中headvex为1的结点,虚线(3).
十字链表的好处就是因为把邻接表和逆邻接表整合在了一起,这样既容易找到以vi为尾的弧,也容易找到以vi为头的弧,因而容易求得
顶点的出度和入度。除了结构复杂一点外,其实创建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邻接表是相同的,因此很好的应用在有向图中。
2、邻接多重表
十字链表主要是针对有向图的存储结构进行了优化,那么对于无向图的邻接表,有没有问题呢?如果我们在无向图的应用中,关注的重点是顶点,那么邻接表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我们更关注边的操作,比如对已访问过的边做标记,删除某一条边等操作,那就意味着需要找到这条边的两个边表结点进行操作。如下图,若要删除(v0,v2)这条边,需要对邻接表结构中右边表的两个结点进行删除,显然这是比较繁琐的。
因此,我们也仿照十字链表的方式,对边表结点的结构进行一些改造,重新定义的边表结点结构如下表:
ivex | ilink | jvex | jlink |
其中ivex和jvex是指某条边依附的两个顶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ilink指向依附顶点ivex的下一条边,jlink指向依附顶点jvex的下一条边。
这就是邻接多重表结构。如上图有4个顶点和5条边,先将边表结点画出来。由于是无向图,所以ivex,jvex正反过来都可以,为了绘图
方便,都将ivex值设置的与一旁的顶点下标相同。
下面开始连线,首先连线的(1)(2)(3)(4)是将顶点的firstedge指向一条边,顶点下标要与ivex的值相同。接着,由于顶点v0的(v0,v1)边的
邻边有(v0,v3)和(v0,v2)。因此(5)(6)的连线就是满足指向下一条依附于顶点v0的边的目标,注意ilink指向的结点的jvex(ivex)一定要与它本身
的ivex的值相同。同理,连线(7)就是指(v1,v0)这条边,它是相当于顶点v1指向(v1,v2)边后的下一条。v2有三条边依附,所以(3)之后就有
了(8)(9)。连线(10)就是顶点v3在连线(4)之后的下一条边。左图一共有5条边,所以右图有10条连线,完全符合预期。
邻接多重表与邻接表的差别,仅仅是在于同一条边在邻接表中用两个边表结点表示,而在邻接多重表中只有一个结点。这样对边的操作就方便
多了,若要删除左图的(v0,v2)这条边,只需要将右图的(6)(9)的链接指向改为^即可。
3、边集数组
---- 边集数组是由两个一维数组构成。一个是存储顶点的信息;另一个是存储边的信息,这个边数组每个数据元素由一条边的起点下标(begin)、
终点下标(end)和权(weight)组成。
如上图所示,边集数组关注的是边的集合,在边集数组中要查找一个顶点的度需要扫描整个边数组,效率并不高。因此它更适合对边依次
进行处理的操作,而不适合对顶点相关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