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向技术简史:从代码混淆到虚拟机保护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开发软件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破解不了的软件,只有不值得破解的软件。换而言之,只有软件的破解成本超过Hacker收益,软件资产才是相对安全的。Android平台以其免费和开源的特性占据了移动应用领域半壁江山,但也因其应用很容易被逆向破解获取源码,导致它成为Hacker最喜欢攻击的一个“靶子”。

那么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开发APP不被逆向破解呢?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网络安全攻防对抗中,防逆向保护技术也在不停更新演进,笔者在这里梳理了几个关键时期的防逆向保护技术,让大家对APP防护有一个更好理解。

启蒙阶段——防逆向保护始于代码混淆技术

这个时期最大特点是,从未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代码混淆技术,摇身一变成为了防逆向保护唯一有效的技术。这要从1995年JAVA语言横空出世说起,它让人们在享受跨平台便利运行的同时,由于其天生易反编译特性,也让传统针对机器码的安全保护一夜之间变得毫无用处。

从此,那个曾经被唾弃的代码混淆技术开始逐渐被人所重视。从Android 2.3开始,Google在SDK中加入了一款叫ProGuard代码混淆工具,通过它可混淆JAVA代码。



ProGuard混淆后DEX文件截图

从上图就可以看到,代码混淆之后左侧的类名大多都变成了a、b等自定义字母,虽然机器执行起来的逻辑是一样的,但增加了黑客人为分析的难度和时间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码混淆技术很好的保护JAVA源代码,但这种方式也只是简单的改变类名或者变量名,黑客只要找到DEX文件,反编译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就看时间成本是否超过黑客收益。

发展阶段——DEX加密技术成为应用防护中流砥柱

随着Android反编译技术越来越纯熟,即便代码混淆技术做到native层,也是治标不治本。为了解决代码混淆技术存在弊端,越来越多的人采用DEX整体隐藏和DEX函数抽取加密来保护自己代码安全,例如梆梆安全等厂商早期加固产品用的就是这个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防逆向技术简史:从代码混淆到虚拟机保护技术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拟机,技术,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