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亲爱的朋友们:[愉快]又到了分享Dr.魏老师《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的美好时光了[玫瑰][玫瑰][玫瑰]

Day10:《智力脑部分》——一万小时不靠谱,刻意练习是正道

这一小节Dr.魏将从脑科学的角度,帮我们澄清关于“一万个小时”和“熟能生巧”的认识误区。希望我们在带孩子学习时都能尽量避免掉入这些大坑

脑科学原理研究表明,没有充分的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儿。同时,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练习可以把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自动化,这样能给更高层次的思考留出足够空间。

一个人需要突破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在学习区进行刻意练习,才会进步和成长。

Dr.魏以学琴为例,清楚的阐明了什么叫舒适区,什么叫恐慌区,什么叫学习区。

如果让一个学琴半年的孩子,弹c大调的哆、来、咪三个音,他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这就是在他的舒适区里。也就是说,这个区域里是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者已经掌握的技能。如果让这个孩子弹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孩子不太可能完成,他会感到困难、无助,甚至害怕困难和失败。这就是所谓的让人恐慌的难度,是他的恐慌区。也就是说,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孩子现在的能力。学习区则位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比孩子目前的水平高一点,但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努努力、踮踮脚尖就能够得着。

这和我们之前分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致的,也就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

无论是练琴、写字,还是其它任何学习,都应该让孩子处于学习区。完成适度的挑战之后,孩子会有成就感,这样他会更有动力继续学,并能不断进步。

没有不练习就能取得成就的天才,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后天的刻苦练习塑造出来的。

下面就说一下关于练习的这两个大坑:一万小时定律和熟能生巧

一万小时定律存在两大问题:一个问题是,在不同领域,学会一门技能的练习时间并不相同。因此不要把一万小时看作一个“定律”,人和人之间、不同技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一万小时定律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完全忽视了天赋的作用。实际上,成功与练习的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你看,成功并不完全是靠时间堆出来的。一万小时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这句话也只说对了一半。大量重复练习确实能让人游刃有余,但在“生巧”之后怎样进步呢?从新手到专家,需要大量练习,而这种大量练习不能是简单的堆积训练时间的重复练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我们都能了解到“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概念,知晓大热的“一万小时”和古语“熟能生巧”的局限性,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学以致用,为孩子找到适合他/她的学习区,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的重复练习

[OK]今天Dr.魏老师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就分享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握手][握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0《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