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可能更高效

学习能力的强弱很可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这种差距,短时间内看不出来,长期的累积,学习能力强的人的成就,超过学习能力一般的人很多。

对一个成年人来讲,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什么,而是你怎么学。跟我讲三个有关学习的技巧。

第一是学通一个老师

换而言之,学习最感兴趣的人,如果想要学习管理学,就去看德鲁克的著作,了解他面临的问题,遇到的挑战,人生的转折。学习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当然,也能在他的文字里,学习到管理学的独特思想。大神有很多的作品,必然要耗费不少的精力和时间,不是只看他的一部分著作,去读他所有的著作,然后把他的著作作为一个线索去读影响他的人的著作,才能真正学通一个老师。

在了解「learning how to learn」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叫Scott Young的美国人。他曾经花一个月时间专门学习绘画技术,一个月的时间让他就达到了这个水平,但是他的绘画技巧是自学的,从网上找视频资料,然后再刻意练习。他的方法技巧,我们也可以去学习和模仿。他不仅仅研究如何画画,他用一年时间,上完麻省理工大学本科四年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33门课,而且还取得全A的成绩。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他,学通他。

第二叫做搞懂一个问题

德鲁克说每三年他会选择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专题研究。日本有一个咨询顾问,叫大前研一,你可能知道,他每年都写一本新书,选一个专题研究。

如何选择一个问题?
围绕工作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成为它的专家。按照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不是根据学科划分,一个复杂或者深刻的问题,通常都是跨学科,想要真的弄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跟精力。

然而,在你真的弄懂之后,你不仅仅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对学科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近几年比较火的话题,「区块链」,想要弄清楚它,你至少要去查阅密码学和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而且还远不够,一个新的技术,没有足够的书籍查阅。

但是它也会有它的底逻辑,它的出现到底能够解决什么?是否真的有用?应用学相关的知识可能就能帮上忙。

新颖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学科可能就更广,当你能够在学科之间自由穿梭,就具备解决问题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做好笔记

把研究或学习的东西,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有逻辑框架的知识体系。

计划的复习这些知识点,会加深学到的知识。当学到的知识越多,很可能会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

音频内容层出不穷,你想要他人把知识或见闻,灌输给你。之后,你没有任何笔记,一周之后,可能你只记得非常感兴趣的点,而一个月后呢?

这个过程,给了你一个错误的信息,你以为你是在学习。其实是另一种消耗时间的方式,只是你会觉得好受一点。没有联系的思考,记不劳。


现在,新的知识越来越多,在课本中学到的远远不够,想要不被时代抛弃,坚持学习,是必经之路。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而好的学习方法,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有力武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学可能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