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串串|Trust me.It's complicated.

无知比博学更容易给人带来自信

——查尔斯·达尔文

0

这两天咕噜(币乎创始人)内部分享了一个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JTaRNTN0c。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目前遇到了越来越多困境——人们正在成群结队地离开。甚至近半数18到29岁的年轻人在过去几个月内删除了facebook的app。原因有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墙外看这个视频。

其中一个原因,是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1 Dunning-Kruger effect

Kruger和Dunning做了个实验,他们让专业喜剧演员来为30个笑话评分;然后又找了65个本科生来给这些笑话打分;最后再根据双方的打分的一致性,来给这65名本科生排名。同时,他们也让这些本科生对自己的幽默感能力做了自我评分。

结果是有趣的:

首先,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水平预期是偏高的;

其次,测试结果显示的水平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对自己的水平判断最准;

第三,测试结果得分最高的人,只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稍高一丁点儿(低估自己);

最后,测试结果得分最低的人,普遍认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远远高估自己)。


2

人永远对自己无知这件事本身很无知。


3 Dunning-Kruger effect在facebook

这也是facebook遇到的一个问题。越是业余的人,越是到处自信地发表着自以为是的观点;而对一个领域了解得越多的人,越觉得自己有很多不专业的地方,他们反而不太愿意到处评论、到处发表意见。

这事实上形成了内容层面的劣币驱逐良币。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全球范围内人们越来越厌烦到处充斥着的那些肤浅的言论。这或许就是越来越多人卸载facebook的原因。


4 Dunning-Kruger effect在互联网

我记得早几年,自己是很喜欢刷朋友圈的。这两年,越来越觉得朋友圈没意思了。如果可以统计我刷朋友圈的时间,现在一天估计都用不到10分钟了。

大家也可以顺便回想一下,自己微信好友中那些高认知的人,除了本身职业需求以外,频繁发朋友圈的多不多。

又是一轮劣币驱逐良币。


5

一个无奈的事情是,当你觉得facebook或者微信朋友圈里面很多内容垃圾、不想看的时候,你并不会一个一个去屏蔽或删除这些人,你只会选择卸载facebook或者少刷甚至不刷朋友圈。

这就是内容平台/社交平台必然面临的困境。


6 Dunning-Kruger effect在币乎

之前在一个作者讨论微文的留言区看到过一段对话。

留言者说,担心自己的微文不能给读者带去足够的真知灼见,所以不怎么敢发;作者回复她:你的内容已经比绝大多数朋友都好了,要是你也不发,岂不是让微文热门被更多不如你的人占领了?

串串也认识这个留言者,她创作的内容相当ok,这是典型的高于平均水平者对自己的低估。

与此相反,也有不少朋友对自己的内容相当自信,甚至开始“带领”读者。


7

无论从任何时间点来看,人的认知就是分三六九等的。

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代,我们更加不愿意成天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内容上。

币圈,投资,这是直接拼认知变现的地方,认知的三六九等在这里会更明显。所以,作为一款通证产品,我们能够尽力的方向,就是让高认知、有用有料的内容获得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激励。

然而即便如此,爱惜羽毛、注意力价值高昂的一些高认知人士,依然不太会倾向于频频发言——比如我就不信,咕噜会因为一篇文章收益100万key而一日多更。

至于自以为是甚至为水而水的内容,对不起,为了平台长远的发展和用户们宝贵的注意力,只会越来越不受待见。


8

然而悲剧的是,人真的永远对自己无知这件事本身很无知。

我自己以前就动不动在微博评论国家政策这里不对、那里明明应该那样等等。后来回头看那些言论,送自己两个字,傻逼。

这就像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的一张疑似百元大钞,如果连我都能看见、而它真的是一张百元大钞,早就被人捡走了,还等得到我去逼逼吗?


9

这是视频里讲到Dunning-Kruger effect的一张图片:

钱串串|Trust me.It's complicated._第1张图片

今天跟朋友分享这张图,朋友问我:你觉得自己对通证经济的理解在哪个阶段?

我扫了一眼图片,说:Trust me.It's complicated.

朋友说:嗯,你这是典型的I know everything症状。

我俩哈哈大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串串|Trust me.It's compl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