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卓然而立,越而胜己——乡村名班主任“十百千”培育工程种子班主任培训开班仪式心得

52.卓然而立,越而胜己——乡村名班主任“十百千”培育工程种子班主任培训开班仪式心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时隔两天,坐在电脑前敲打下这篇心得时,脑海中依旧回响着班主任培训开班仪式上,来自上海华东师大的各位专家、教授和学员们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让半年多没有学习理论知识的我重新审视自己,并对接下来的阅读及自我提升有了新的要求。

        7月22日上午,15位班主任工作室种子学员及工作室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家成教授、黄教授、张博士、雷所等大家一起在继教中心进行了武义县乡村名班主任“十百千”培育工程种子班主任培训开班仪式。学员汇报前,钟局对所有学员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肩负起学校和学区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学习和运用新基础教育理念。在他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局领导对所有学员的期望,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无论是个人的自我发展,还是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互学共进,都是当下我们必须做好并去努力超越的。第二个环节是13位种子学员的个人学习情况以及班主任工作室的组建与发展目标汇报。随后,李教授的专家团队和雷所对所有学员提出了他们的一些建议和要求,让在座的每一位学员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一次开班仪式的收获。

一、同伴分享,互学共进

        13位种子学员以3-4人为一组,分别进行了10分钟左右的个人汇报。结束之后,由发言者互相点评、提问,对每组的汇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许多改变的可能。首先是第一组的蓝美琴老师发言,从蓝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中可以看出她非常用心,从资料整理唤醒记录意识、一次写的经历促发写的意识到论文的发表,形成不断书写的动力,我看到了这位资深班主任对写作、对学生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以及个人提升等的高度自觉。她说:一切的写作都是为自己而写,你昨天的努力,都是照亮未来的自己。特别喜欢这句话,也许这就是蓝老师长期坚持的动力吧。好友叶斐妃老师第二个上台,她的四变让人印象深刻:变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变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变至上而下到至下而上,变学校需求到学生需求,这四变也让我想起了自2017年加入班主任精英班以来,自己在接触新基础教育领域之后所尝试的教育变革,真当是受益匪浅。叶老师对于班级学生和家长的阅读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所获得的教育成效也让人惊叹;赵欢欢老师坚持每天写教育日记,探寻教育初心,立生命自觉;贺聪笑老师的菜园种植特色活动、邹颂老师与孩子们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教育初心都让我特别敬佩;好友吴静超老师说到她一直在小学低段徘徊,9年的教学生涯从未送走一批学生,我又何尝不是呢?入职第八年,由于种种原因,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从未真正从始至终地送走过一批学生。因此,如何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潘宣东老师和陈远斌老师关于个人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困惑和阅读体会,让我从细微之处看出他们的用心。周晓娟老师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亦是我的师父,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几个关键词“重建、长程、创生、动态调整和多元生成”,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带班理念具有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活动之后,班级学生的自我反思、团队反思及社会反思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和借鉴。巩淑青老师聚焦碎片化时间的自我管理,从个人阅读到聚焦班级每个个体的共读活动,都是立足于当下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将实践与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互学共学。从这些优秀的种子学员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所缺乏的品质,更加明确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专家引领,答疑解惑

        华东师大的专家团队随后针对学员汇报的一些实践情况,如个人阅读、家校共读、亲子共读、班级活动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对接下来的研究更有信心,也更加坚定。

        朱老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成人教育为出发点,清晰地点出了做研究的三个格,即合格,升格(水平提升),风格(个人层面),从简单的、动态的研究到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教师群得以很好地发展。此外,她还提出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我们要用什么去联结小伙伴,是从学科出发,还是根据年龄或是某个课题等,这也让我们去思考:作为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我们,今后的发展模式要往什么方向去。

        黄老师为我们提出了阅读上精读和粗读的要求,她认为研究生与博士生的阅读方式同样适用于我们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方式,从200字的简单综述,到2000字,20000字的长篇综述,只有通过不停地阅读、思考和记录,我们的能力才会不断提升。她还建议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提出10-15个问题,例如,这本书讲了一件事,有几个要素,学到了什么等,通过提问或者从其他书中找出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书中提及的观点和表述,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吸收作者的观点,因为书上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听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不管是阅读何种书,都全盘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并未主观地思考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的阅读方式确实需要改变。

        张永老师从“发力”、“聚力”、“借力”这三力出发,对我们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提议。作为种子学员,我们在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后,怎样从之前的个人“发力”,到现阶段的“聚力”,汇聚所有工作室成员的力量一起做研究,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都说小团队有大力量,我们在做研究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难点和突破点,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有更高的价值。因此,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核心的课题,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并一起探讨如何去改变和突破。我们还可以通过“借力”,将多方资源汇聚在一起,如家班共育,家长资源进课堂等都可以让我们的研究平台逐渐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使得我们的研究呈现出多元的学习样态。

        黄晨老师从三格的“三种群体”、“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分享的建议”三个方面出发,为我们系统地整理了教师个人学习与提升的方法。特别喜欢她说的一句话,“把书读厚,再读薄”,简短的七个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积累,把书读厚是说把书的每项内容,包括每个细节,拓展开来,详细的了解、理解书本的所有内容,包括周边信息和拓展信息。把书读薄是指在做到以上这些后,我们对书中的一切内容了然于胸,对书掌握的极其透彻,自然不需要再一味的抠书本内容,书读起来不需要很费力,自然就薄了。原来,看似简单的阅读并不简单,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繁简之间的不断更迭,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提升。

        李教授根据所有学员的汇报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并提出了他的具体要求。从名班主任发展中少数人的读书习惯、项目研究成为团队特色、时间和精力分配的问题、平台的利用问题到新的学习经验,李教授从这五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也让我时刻牢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皆可学习,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当下的学习模式,想身边的小伙伴们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形成更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

        最后,雷所用五个“要”进行了总结,即“要有生命的自觉”、“要真情投入”、“要学会专业性思考”、“要学会整体性写作”、“要学会扬长避短”。五个“要”,鲜明地表达了雷所对我们的期望,作为班主任,也作为社会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情怀,主动去做,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乐趣,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价值。我们还有幸得到了一些推荐书目,从《中国通史》到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等,雷所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仅仅要阅读教书育人的专业书籍,更应该多读杂书,从不同的领域汲取有营养的知识,让自己具有更高的格局。

三、个人提升,高度发展

        整个开班仪式高强度的汇报和分享,让我学到很多,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等都需要认真地改进,不断地提高。因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今后的学习做一个规划。

        首先,是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前,我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会断断续续地,或者有目的地翻阅一部分需要引用的内容,并非认真啃完一本书,对于整本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都没有很好的构建和理解,因此,自己在写作时便时常为文章的整体框架苦恼。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读的书不够精,且不够多。由于课余时间多不充裕,我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迟阅读,慢慢地惰性也就形成了,这对于个人发展当然是十分不利的。另外,除了个人阅读方式的改变,还可以带动更多群体的阅读,从亲子阅读到家长的专业阅读活动,不断地尝试,让我明白除了喜欢阅读,自己默默地去做,更可以通过互相辐射,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阅读的氛围更浓厚,读后所得也更丰厚。

        其次,是实践的尝试。阅读可以让我汲取大量的理论知识,明白自己的实践可不可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而通过实践,我也可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可行性。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验证的过程。那么,在实践方面,我觉得可以从班级日常生活的重建入手,用新基础教育的一些理念,如学生立场,互学共进等,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让这些理念指导实践操作,并不断地反思和完善,这样一轮轮实验和验证的过程,肯定会大有收获。

        最后,是团队的共同成长。作为年轻教师,这是我第一次成立工作室,带领学员进行互学共学。因此,除了工作室内学员们的共学,更需要“借力”,向更加优秀的工作室和团队学习与借鉴,才能更好地进步、成长。作为组织者,需要征询学员们的共同意见,大家一起讨论并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成长计划,并一步步去实施。虽然,我对此还是有许多困惑和困难,但我相信,事在人为,从自己的学习出发,以点带面,慢慢辐射开来,终会学有所得。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卓然而立,越而胜己”,这八个字送给自己,也送给我的学员们,大家一起携手,践行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学习,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和呼吸一样自然的无意识行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52.卓然而立,越而胜己——乡村名班主任“十百千”培育工程种子班主任培训开班仪式心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52.卓然而立,越而胜己——乡村名班主任“十百千”培育工程种子班主任培训开班仪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