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替罪羊》:这样安慰孩子对吗?

文/欧阳欣

邻居家的小孩到学走路的年纪,他的爷爷奶奶总是带着他在小区的小公园里散步。刚学步的孩子走路都是不稳的,摔跤是难免的事情,所以小孩摔倒了哭也是必不可少的。

傍晚,我又路过小公园,那小男孩追着前面小姑娘手里的气球,脚步一急,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哇”的一声就哭了。奶奶赶紧抱起他,安慰道,“宝宝不哭,不哭,都是这地板,怎么这么不平,害我们宝宝摔倒了。”

听到这话我眉头一皱,心里分外感慨,便想到了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别找替罪羊》。显然,那孩子的奶奶用地板作为替罪羊为小孩自己的不注意开脱。想想就觉得可怕,在孩子还懵懂的时候就教他推托责任,在这样自欺欺人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未来能不能有所担当,我真的很担心。

在成人的世界里,自欺欺人,遇到问题总在别人身上找原因的人真的太多了。上班迟到,借口是出门堵车,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早上出门忘了带便当,又跑回去拿,耽误了十分钟;项目出现失误,说是小助理没有做好与广告商的沟通,其实原因是你没有做好项目方案的把关;和同事吵架,认为他真是不好相处,但其实你也有不对……

细细去想,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要怎么走出这个自我欺骗的盒子呢?给你推荐我看的这本书——《别找替罪羊》,或许你会有一点点启发,也会有一点点改变。

《别找替罪羊》:这样安慰孩子对吗?_第1张图片

《别找替罪羊》是来自于美国亚宾泽协会的一本解决人类内心最深处自我欺骗的工具书,它通过讲述职场人汤姆的工作和生活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

本书开篇就以汤姆的上司巴德一连串的质问展开,问得汤姆一头雾水,完全摸不清他的用意,也问得我兴致勃勃,想要赶紧看到答案。

随着巴德和汤姆谈话的深入,我开始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我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汤姆呢?在生活中我时常麻烦我的家人为我做这做那,有时候甚至因为他们没有及时为我提供帮助而伤心难过,甚至有点埋怨他们;在工作中,我则常为自己的过错找理由,而真正的原因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我和汤姆一样采取自欺欺人的方式工作生活,自以为的努力不过是感动了自己而已。现在想来,我和那个摔倒大哭的孩子有什么区别,我甚至不如他,因为他是被迫接受自欺欺人的安慰,而我是主动选择自我欺骗的。

巴德说自我欺骗就是在盒子里,那么我在盒子里已经多年,如何走出盒子是我现如今要面对的问题。

《别找替罪羊》:这样安慰孩子对吗?_第2张图片

在书的后半部,汤姆和卢的谈话中我找到问题的答案,走出盒子的方式就是放弃自我辩解,停止抗拒他人。

放弃自我辩解,不再为自己找理由,就是跌倒了,疼,知道疼的原因是自己不注意脚下的路;就是迟到了,不再怪堵塞的交通,而是明白是自己的丢三落四耽误了时间;就是项目出现失误不再怪这怪那,而是明白自己也承担着责任……

而停止抗拒他人,则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选择视而不见,实际上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获得的更多,在帮助他人时,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本《别找替罪羊》引导读者从内心审视自己,从而获得走出盒子的开阔心境。让读者不再自我辩解,能够真正与亲朋好友和谐相处,并获得更丰硕的内心,更有担当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找替罪羊》:这样安慰孩子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