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5期第9课7组虞文施

 能量代谢不能量平衡1

《甄嬛传》里的安陵容最后是吃苦杏仁中毒而死的,中毒的机理是苦杏仁苷经胃酸作用分解析出氰化氢(HCN)阻断呼吸链(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无法生成ATP,不能供应能量。同样今年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悲剧中,也是因为城市火灾装饰材料也会产生氰化氢,阻断呼吸链,不能生成ATP。能量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能源物质主要在线粒体内代谢,氢键断裂,释放能量途径一生成ATP(40%)做功利用,或是转化为其他能量形式。途径二是热能散发维持体温(60%)。ATP是细胞内的“能量货币”,在进化上,非常古老,是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起源,没有ATP任何生物都无法存活。

人体的能源物质:1. 糖类是体内最多的供能物质,2. 脂肪也是体内基本供能物质,3. 蛋白质也参与一部分供能,4. 膳食纤维也能提供少量能量, 酒精(乙醇)提供较多能量,糖醇也可提供少量能量,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ATP):水、 食盐、 矿物质、 维生素、 胆固醇、 植物化学物质,如大豆异黄酮。ATP在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中产生,又在生命活动中消耗。除供能外,ATP还参与遗传物质DNA呾RNA合成。ATP性质稳定,但在细胞内几乎不能储存,寿命仅数分钟(就被消耗掉)。需要不断进行ATP-ADP的再循环。人每天将要分解掉相当于他体重的ATP,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1000-1500次。ATP脱去一个Pi(磷酸)变成ADP(腺苷二磷酸)释放能量,然后ADP再脱去一个Pi(磷酸)变成AMP(腺苷二磷酸)释放能量。

三大营养素在体内经分解代谢,最终生成CO2+H2O等,同时逐步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此为氧化。但只有一部分(30%~40%)的能量得以形成ATP,ATP才是细胞真正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ATP(三磷酸腺苷)含有高能磷酸键。此为磷酸化。 氧化和磷酸化的藕联即为氧化磷酸化,是生命体利用能量的关键。氧化是通过呼吸链实现的。 三大营养物质在分解代谢中,都有“脱氢”过程(各种脱氢酶)再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O),并生成水(H2O)。同时,生成ATP。氧化呼吸链是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4种蛋白酶复合体组成的,负责传递电子(2e-)或氢(2H+)。

这四种蛋白质酶分别是:一复合体Ⅰ又称“NADH-泛醌还原酶”或“NADH脱氢酶”,其中包括FMN(黄素单核苷酸)辅基。核黄素(维生素B2)是其组分之一。泛醌又叫辅酶Q(CoQ),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醌类化合物。人类CoQ的侧链由10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用CoQ10表示。除传递电子外,辅酶Q10也是一种抗氧化剂。二 复合体Ⅱ又称黄素蛋白2(FP2),含有FAD辅基。FAD即核黄素-5'-腺苷二磷酸,维生素B2为其组分。三 复合体Ⅲ又称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血红素样辅基的蛋白质。血红素中的铁原子可进行Fe2+→Fe3++e反应传递电子。四复合体Ⅳ又称细胞色素C氧化酶,也是由多个辅基构成的蛋白质类结构。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铜离子也参与电子传递。依次传递4个电子,并从线粒体基质获得4个H+,最终将1个氧分子O2还原成2分子水H2O。

ATP在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是体内能量捕获和释放利用的重要分子,是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氧化磷酸化(生成能量)的影响因素: 1.ADP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2. 某些“药物”或“毒素”↓ATP产生。 3.解偶联剂,如二硝基苯酚丌影响氧化,但抑制磷酸化(破坏电化学),阻断ATP合成。新生儿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存在天然的解偶联蛋白(UCP1),棕色脂肪组织主要用于产热御寒(维持体温),而不是生成ATP。4. 寡霉素(抗生素)既可以阻断呼吸链,又可以抑制ATP合成酶活性。5.甲状腺激素使ATP分解加速,促进氧化磷酸化和产热。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还诱导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即合成解偶联蛋白),引起产热比例增加,ATP合成减少。结果是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6. 线粒体DNA突变(呼吸链相关蛋白活性不足),影响氧化磷酸化,进而引起疾病。

能量代谢不能量平衡2

人体内能源的储存形式:1. ATP,极少,2. 磷酸肌酸,很少,仅能供肌肉收缩数秒消耗,3. 血糖,一共3~5g葡萄糖(60kg体重),4. 糖原,250~400g,24~48小时。5. 脂肪,数量变化很大,10天~60天。6. 肌肉(蛋白质),长期饥饿时分解供能(糖异生)。

人体能量消耗的基本途径:一 基础代谢,又称基础能量消耗(BEE)维持体温、循环、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影响基础代谢(率)高低癿因素:一可干预的因素: 体型与体表面积、 瘦体质(去脂体重)、激素水平(如甲亢)、寒冷或过热、 体力过度消耗、精神紧张、 大量摄食/节食或饥饿。不可干预因素: 年龄,30岁以后↓2%/10年、男性比女性高5%~10%、遗传因素、 种族。某些疾病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改变,比如发烧,体温每↑1℃,基础代谢率↑1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高25%~80%、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低20%~40%、 垂体性肥胖、肾病综合征、病理性饥饿,基础代谢率降低,糖尿病、白血病、心衰、肿瘤,基础代谢率增加。基础代谢癿计算  用Hanis—Benedict公式计算:男BEE=66.47+13.75×体重(kg)+5.00×身高(cm)-6.76×年龄。女BEE=655.10+9.56×体重(kg)+1.85×身高(cm)-4.68×年龄。二 体力活动,一般情况下,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占总消耗的15%~30%(看情况) 影响因素:1. 劳动强度、持续时间,2. 肌肉比例,3. 体重,4. 是否熟练。三食物热效应指进食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与食物消化吸收、肝脏代谢有关,不能产生ATP。从开始进食后1小时开始,延续7、8个小时。 蛋白质的TEF最大,为其本身产生能量的30%【假设摄入25克蛋白质,相当于100kcal,则TEF消耗30kcal】。脂肪TEF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4%~5%;碳水化合物TEF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5%~6%。混合食物的热效应一般为基础代谢的10%。四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 孕妇(胎儿、胎盘、子宫、脂肪储备等)。五其他,比如大脑重量仅占体重2.5%,但在安静状态下有15%的血液进入大脑,脑组细的代谢水平很高。安静状态下,是同等重量肌肉耗氧量的20倍,但在不同精神状态下,脑组细能量代谢率变化不大,在平静思考问题(比如考试)时,脑产热量的增加一般不超过4%。不过,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烦恼(很烦躁)、恐惧(吓得哆嗦)或精神激动(高度兴奋或悲伤哭泣)时,能量代谢可以显著升高。肌肉紧张、激素分泌。乳母,合成乳汁、某些疾病,如发烧、烧伤、甲亢等、 某些药物、 创伤/手术、 癌细胞。

成年人能量来源的分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碳水化合物供能占全天总能量的 50%~65%;二 脂肪供能占全天总能量的 20%~30%;三 蛋白质供能占全天总能量的 10%~15%;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消耗量)的确定:成年人能量消耗量(需要量)=基础代谢(BEE)×体力活动水平(PAL)。

能量摄入的调节:1.神经生理调节短期摄食行为:摄食中枢不饥饿感、食欲增加有关,启动摄食。饱食中枢与饱腹感、食欲降低有关,停止摄食。2.营养素及其产物调节即时摄食。血糖低于某一阈值,饥饿感增强,食欲增加,激发摄食行为。高血糖水平又产生饱腹信号,使摄食停止。 脂肪摄入增加,过多的脂肪作为饱腹信号作用于中枢神经,产生饱腹感,停止摄食。3.中枢神经系统中肽类信号因子调节摄食:一抑制食欲和能量代谢的信号因子:1 瘦素(LP),是脂肪组细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2 饱食因子、3 胆囊收缩素(CCK)、4 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促进食欲和能量代谢的信号因子:1 神经肽Y、2增食因子A和B、3 脑肠肽、4 胰肠肽。4.激素调节长期摄食行为:1 甲状腺激素、2 胰岛素、4 皮质醇、5儿茶酚胺类、 性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5.影响能量消耗的蛋白因子:解偶联蛋白(UCP)、β3肾上腺素受体,脂肪分解、6.非生理因素影响人类摄食行为: 进食环境、食物感官性状、 饮食习惯、 对食物的信念和态度、 经济文化因素。

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摄入能量和消耗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体能量代谢总是与物质代谢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即“新陈代谢”。能量平衡的基本概念:零平衡(体重不变):能量消耗 = 能量摄入、 正平衡(肥胖):能量消耗 <能量摄入、负平衡(体重减轻):能量消耗 >能量摄入。脂肪是储存的能量。储存的能量=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产热值:柴油 7.9 千卡/克;脂肪 9.3 千卡/克;汽油 11.0 千卡/克。目前还没发现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极限在哪里!肥胖程度不在于脂肪细胞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每一个脂肪细胞内脂肪液滴大小。诊断成人肥胖癿四大指标:1. BMI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中国版大于24超重,大于28肥胖,亚洲版大于23超重,大于25超重。2. 标准体重指数=(实际体重-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100%(其中,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超过10%是超重,超过20%即肥胖。3. 腰围:肋骨下缘不髂前上脊连线中点,绕腰腹部一周周长。女性腰围大于80,男性大于85即肥胖。腹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苹果”)和外周性肥胖(“梨”)4. 体脂率(体重中脂肪所占的比例)。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检测体内脂肪含量,男性大于20超重,大于25肥胖,女性大于25超重,大于30肥胖。能量负平衡,与肥胖大多为单纯性的不同,消瘦常常继发于疾病,但往往没引起重视。另一方面,能量缺乏也很少单独发生,经常伴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纠正或缓解能量负平衡的方法:增加糖类、脂肪、蛋白质,治疗身体疾病退热、治疗甲亢、其他原发病,增加能量摄入,减少能量消耗。

三大营养素生化和能量总结

碳水化合物通过食物摄入到人体内,最后转化为葡萄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葡萄糖(6碳),通过糖酵解变成丙酮酸(3碳),有两个途径,途径一无氧氧化变成乳酸(3碳),途径二有氧氧化乙酰辅酶A(2碳)进入柠檬酸循环,变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肺里出来回到自热界中,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葡萄糖,又被人体吸收。这样的一套体系和循环过程最完整。脂肪如软脂酸(16碳)经过β-氧化(7次循环)变成乙酰辅酶A(2碳)同样也是进入柠檬酸循环,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如果柠檬酸循环不顺畅,变成酮体,从肝脏里出来。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也会参与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三大营养素会在柠檬酸循环中不断释放二氧化碳,另外三大营养素脱氢,通过四种蛋白酶呼吸链的传递,最终变成水。通过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中不断释放能量,供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5期第9课7组虞文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