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驾崩,其嫡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
并且,朱高炽更是第一位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
从这个角度讲,他才是紫禁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主人。
令人意外的是,继位第二年五月,明仁宗即突然暴毙,死因成谜。
自继位至暴毙,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明仁宗之死充满谜团。
民间对于仁宗之死,弥漫着阴谋论的味道,猜测不一。
根据《明史》记载,在仁宗暴毙前两日,他还时常处理政务,身体看不出任何异样。
然而,谁料两天后,即猝然离世,令人匪夷所思。
一切来得太过突然,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室,都有些慌乱无措。
那么,明仁宗到底因何而死?莫非是患恶疾暴毙不成?
这种说法盛行一时,却与史书记载所不符。
明人黄景昉曾言:“实无疾骤崩”。
既然如此,那么真正的离世原因又是什么呢?
对于这点,史书中却没有任何提起,似乎是有意隐去。
历代学者进行研究时,皆认为仁宗之死背后必有隐情。
若是正常患疾而死,史书中不至于没有任何记载。
这种反常行为,值得学者们重视。
有人称,明仁宗死于纵欲,此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众所周知,明仁宗生性好色,时常沉湎色欲,对身体造成了极大损耗。
当时朝内有一大臣,名为李时勉,上言劝告仁宗节欲。
他称:“目前陛下还处于为成祖守丧时期,身边不应该有那么女人。
否则,若是被百姓得知,必然会引发民间惶惑。”
这本是忠义之言,明仁宗听后却龙颜大怒,把李时勉囚入大牢。
后来,仁宗还不解气,命人对李时勉动刑,险些造成其丧命。
至明仁宗弥留之际时,仍旧不忘昔日之恨,喃喃念道:“时勉廷辱我。”
从这点可看,明仁宗确实是好色之人,李时勉一番话显然正中其痛处。
不过,如此耿耿于怀,也从侧面说明,明仁宗是难堪大用的皇帝。
明仁宗死后,明宣宗继位,执政一年后,有人把当年李时勉触犯先帝之事,告诉了宣宗。
宣宗当即大怒,命人把李时勉抓来,准备亲自定罪,杀之而后快。
不久后,李时勉被押入殿中,明宣宗严厉质问道:
“你这个佞臣竟然敢顶撞先帝,快老实说来,你究竟在奏折内说了什么。”
李时勉说道:
“微臣当时觉得先帝身体患病,不应过度宠幸妃子,应该经常把太子带在身边。”
听到这些,明宣宗态度有所缓和。
随后,命其把曾经所说的六件事,全部交代出来。
李时勉忙道:“时隔一年有余,微臣恐怕不能全部记得。”
明宣宗微微点头,说道:“确实很难完好说出,不过,你不是还有折子的草稿吗?”
李时勉回答称:“微臣早已烧掉。”
明宣宗轻叹一声,当即把李时勉释放,并准许其官复原职,作翰林侍读。
纵欲过度说,最早出自于《病逸漫记》,其中,有记载称:
“但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
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其中的“阴症”说法,是作者通过宫内太监口中所知,比较具备说服力。
且作者直接否定了“雷劈说”、“下毒说”。
认为,明仁宗是由于纵欲过度,受到阴风入体,身虚患病。
后来,又误服东西,最终,使病情加重猝然离世。
这是目前最贴合真相的说法,至于仁宗生前误服何物。
有人猜测应该是治疗“阴虚”的特制药房,结果弄巧成拙致中毒而亡。
以此为基础,民间阴谋论甚嚣尘上,觉得是朝中奸佞之辈利用药中下毒,害死的仁宗皇帝。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流传的说法,不具备参考依据。
也有记载:明仁宗朱高炽明于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变,忙召赛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
于是,叹息说道:“我建国之后,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
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
边说边留下了眼泪,赛义、杨士奇也留下了眼泪。
不久,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
终年47岁,有七个妃嫔为他殉葬。
其实,明仁宗身上的缺点并非只有好色,他还比较怯懦性温,懒理政务。
明成祖在世时,多次对仁宗的行为表达不满,但是,由于礼制、祖例的原因。
他只能立嫡子仁宗为太子。
明仁宗长子名为朱瞻基,性情完全与其父相反,朱瞻基善于心计、热衷权谋,且丝毫不加掩饰。
明仁宗生性虽荒淫,但却头脑精明,他知晓长子对于权力的渴望。
为了防止宫内生变,他及早把朱瞻基立为太子。
明仁宗本以为这样就能稳住长子,却低估了长子野心。
根据《宣宗实录》记载,朱瞻基早已筹划着篡位之事,并准备命人加害仁宗。
公元1425年四月,朱瞻基受命出京祭陵。
临走前,曾吩咐潜伏在仁宗身边的亲信择机动手。
同年五月,仁宗猝然离世,距朱瞻基离京约有一月整。
仁宗死后不久,朱瞻基自南京返回。
刚至北京,就有大臣劝说称:“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
朱瞻基却说:
“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
这段话说明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那么,仁宗之死必然与其有着关联,或许这正是他筹划的“弑父篡位”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