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读之---《机器人时代》

●技术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技术进步正在让更多的人失业,然而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影响,在智能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正逐步变成现实。

●无处安身的工人阶级;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让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功能和价格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优化,这让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被替代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些生产环节甚至完全不需要人,比如富士康就是这么干的,工作岗位也随之消失了 。更糟糕的是,劳动力被替代不仅仅出现在工厂内,也出现在餐饮,零售业,快递行业,而且新岗位的增长明显在放缓,甚至停滞。

云机器人制造更强大机器人的能力 ,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方面的担忧,比如黑客或网络攻击等这这些更加实际和直接的问题。

●一些农业国在向工业化迈进过程中出现农业人口过剩,而工业,服务业自动化又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现象。

●技术不再提升劳动力价值,而是把他们从生产关系中赶走,大部分的利润被技术创新者和投资者占有了。

●鲍利定律失效;鲍利定律,即国民收入中劳动与资本所占的比例基本恒定。一方面劳动带来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如果考虑到高收入人群的超高薪酬,比如影视明星,企业高管,职业选手,普通劳动力的收入下降很厉害。另一方面,资本投入带来的收益在明显增加。这种现象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加速趋势,单个员工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企业投入到新设备的资金也上升很快,造成经济在恢复过程中,企业利润呈现快速恢复,而就业与普通劳动者收入却很难恢复的状况。

●技术的进步对就业的冲击是重要原因。长期失业大幅上升,美国经济在创造就业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差。岗位数量进一步下降已经无法适应人口的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缓慢的就业复苏用去了近7年的时间才让就业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而这种现象不是美国 一家独有,在各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 。

●平复差距急剧扩大

由于资本收益在日益扩大,新增利润越来越集中于企业拥有者和投资者手里。与此同时 ,岗位的消失,长期失业和新增岗位收入的下降让中产家庭收入减缓甚至倒退,社会贫富分化逐步拉大。

●美国在上世纪最后十年 ,国民收入增长的50%被最富有的1%家庭获得,而到本世纪最初十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5%。在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收入本身就偏低,但是技术进步却没有减慢,看似劳动力收入增长了,其实远没有追赶上技术进步给投资人和企业主带来的利润增长,财富差距是在拉大,勤劳未必致富使得中产阶级难以转型。

●由于整体就业数量的增长缓慢,新增岗位跟不上人口增长的趋势,伴随普通劳动岗位的减少,中层管理人才需求也下降了 ,加上许多需要一定专业技术的工作也在可常规化和可预期化,正在逐步被自动化机器和软件替代,大量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根本无法找到适应自己专业的岗位,甚至要去竞争不多的普通劳动岗位,高等教育的投入回报不断下降,也进一步挤压了低学历人群的就业空间。

●新增的工作岗位大多集中在两个极端,一端是弱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暂时还无法替代 的高端岗位,它往往需要需要复杂的认知和综合判断能力 ,以及长时间的专业训练 ,一一端是替代成本过高的低收入岗位。求职者如果不能再顶端找到 工作,就只能跌落到底部了 。中产梦变得越来越难。

●智能化信息技术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都遵循赢家通吃的市场规律,控制着巨大的市场,并且在市场上的每一点都能够获得收入。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由于这些企业采用了智能化技术,相比过去用更少的人且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平均一个员工创造的利润已达到上千万。这无疑会大量减少此类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其中包括大量的白领岗位。新的经济模式并不会带来更多白领工作 。

●目前这种发展趋势的苗头主要集中在两个技术部门,一个是3D打印机,一个是自动汽车。

●整个社会的消费支出呈现分化趋势;一方面是最富有阶层支出能力大增,另一方面是广大普通职工的支出范围越来越小,大量收入都要投入到生活必需品当中,几乎难有盈余。此次经济复苏基本上是靠最富有阶层增加支出来实现的,广大百姓基本上只是勉强回复到原有水平,几乎没有增长。

●产业的两极分化

富人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加带来的是高端消费的增加,供应少数人的奢侈品行业会快速发展,而同样的,维持大众基本生活的产品也会增长。这种产业的两级分化会引起中档产品的下降和减少,而这一产品市场曾是大规模供应中产阶级的,其萎缩对传统的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精读之---《机器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