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的“幸福”是你接受的真实幸福吗?

你理解的“幸福”是你接受的真实幸福吗?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幸福,在这个年代好像每个人都爱说,可是,你理解的“幸福”概念是你接受的真实幸福吗?

当你因追寻幸福而谋求心理学的帮助时,很可能会失望,因为过去的心理学完全着眼于人的非常态(abnormal),而忽略了生命的积极层面。可以说,对于追求幸福我们所知甚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塞利格曼创立了积极心理学,力求以积极的方式引导人们生活。读马丁-塞里格曼《真实的幸福》一书,明白了我需要追求的真实幸福。

(一)幸福学学家眼中的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在幸福学(happiology)学家眼中,幸福可以非常实利主义地被定义为“快乐的时光减去不快乐的时光”。这显然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试想你身边的两种人,第一种每天吃吃喝喝看看综艺节目(看上去过得很快乐),第二种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埋头苦干(看上去没有乐趣),难道前者就更幸福吗?

我们并不能给两类人的幸福感下定论,因为很大程度上幸福是主观的。即便如此,幸福依然是可以测量的(在心理统计学上,这类无法直接测量的变量叫作“潜变量”),而我们都明确地知道家财万贯但心胸狭隘的人,并不比身于穷苦但志向远大的人更幸福。因为,后者在物质上是平凡的,但前者平庸的却是心灵。

(二)积极心理学中的幸福

并且,“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被讨论得太多,“幸福”这个字眼出现在太多的成功学、心灵鸡汤中,这样的滥用损坏了“幸福”这个字眼。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范畴里,心理学家更倾向于务实的做法:不去定义它,而是用各种成分去描述它。

相比于食物、性、金钱、购物、毒品等带来的感官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更接近幸福,那么,哪些特质会让你更加幸福呢?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罗列出一大串:美德与善举、乐观、幽默、宽容、成熟、爱与被爱、平和、勇于挑战……这些都是对的,但是这些又都不够。因为积极心理学最关注的特质必须达到以下三个标准:

必须具有跨文化价值。

必须本身就有价值,而不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必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几千年来,不同文化所推崇的价值观相似,纵观古今中西,如下六种美德具有较强的普世意义: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

每一种美德又可以被细分,例如智慧可以分为好奇、判断、创造力、知识等。接近任何一种美德都会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那不是来自过上富足生活的感官享受,而是长久回荡在心中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所以,真实的幸福来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明白了真实的幸福,就需要用有意识的思维方式获取幸福,正如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幸福课》,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他还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 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2. 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 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4.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5. 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 记录生活。

7. 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8. 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9.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

10. 充分休息和运动。

11. 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2. 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通过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是不是就活的真幸福呢?试试就有答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理解的“幸福”是你接受的真实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