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垄断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决定者
市场势力改变了企业成本与其产品的出售价格之间的关系。竞争企业接受市场给定的其产品的价格,并选择供给量,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此相比,垄断者收取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
垄断企业和竞争企业一样都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达到了提高总体经济福利的均衡。而垄断市场的结果往往并不符合社会的最佳利益
15.1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即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壁垒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是:
1 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
2 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权利
3 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企业的成本生产产品
15.1.1 垄断资源
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起因,但垄断很少产生于这个原因
15.1.2 政府创造的垄断
许多情况下垄断来自于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企业排他性的出售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权利,或想成为垄断着的人的政治影响
专利法和版权法是典型例子
15.1.3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由于单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
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此时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是持续下降的,这种情况,单个企业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任何数量的产品,因为在既定的产量下,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
供水是自然垄断的。自然垄断的另一些例子是俱乐部物品,例如收费的不拥挤的桥,消防系统等
当一个企业是自然垄断企业时,他很少关心有损其垄断地位的新进入者。正常情况下一个企业没有关键资源多所有权或者政府保护要保持垄断地位是很难的,因为高利润增加了进入市场的吸引力。与此相反,进入一个存在自然垄断企业的市场不具有吸引力,因为即将进入者知道,他们无法实现垄断者所享有的同样低的成本,因为进入后每个企业的份额都变小了
市场规模有时是决定一个市场是否存在自然垄断的因素。如一个收费桥不拥挤时是自然垄断的,但拥挤后就需要更多的桥,自然垄断市场变成了更具有竞争性的市场
15.2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15.2.1 垄断与竞争
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垄断企业影响其产品价格的能力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因此他们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垄断者是市场上唯一的生产者,因此他面临一条向右下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因此为多销售产品,就必须接受一个较低价格
15.2.2 垄断者的收益
垄断者增加销售数量时对总收益(P*Q)有两种效应:
1 产量效应:销售的数量增多了即Q增大从而可能增加总收益
2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了即P降低,从而可能减少总收益
竞争企业可以在市场价格销售任何数量,因此没有价格效应,边际收益等于产品收益;垄断者增加单位产量时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这减少了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因此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
15.2.3 利润最大化
垄断者通过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都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差别在于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而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
竞争企业P=MR=MC 垄断企业P>MR=MC
竞争市场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市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参考资料:为什么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因为供给曲线揭示的是企业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选择的供给量,而垄断企业作为价格制定者,在选择供给量的同时确定价格,因此不谈及供给曲线。实际上,垄断者的供给决策跟需求曲线相关,而竞争市场可以不了解需求曲线,直接根据市场价格分析供给决策
15.2.4 垄断者的利润
BCDE为垄断企业的利润,BC是价格减ATC
15.3 垄断的福利代价
15.3.1 无谓损失
总剩余等于物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垄断者生产该物品的成本
想使市场上总剩余最大化,可以选择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水平。低于这一水平时物品对边际买者的价值大于生产该物品的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将增加总剩余;高于这一水平物品对边际买者的价值小于其边际成本,减少产量会增加总剩余。垄断者根据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点选择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产量
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私人收税者,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相当于打入了一个类似的楔子,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15.3.2 垄断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吗
垄断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赚取了更高的利润,但垄断利润是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的,对社会总剩余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没有影响经济蛋糕的大小,因此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讲,垄断利润并不是社会问题
问题提在于垄断企业的产量低于总剩余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15.4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价格歧视在竞争市场上是不可能实行的,没有企业愿意低价卖出,也无法高价卖出
15.4.1 关于定价的一个寓言
例如书籍精装本与平装本的差别价格差别,同一个小说两种版本的价格差别远远大于其印刷成本的差别,向崇拜者出售精装本向不太热心的读者出售平装本,价格歧视增加了利润
15.4.2 “定价寓言”的寓意
三个有关价格歧视的结论:
1 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一种理性策略,即通过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垄断者可以增加利润
2 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如根据地域、年龄等
3 某些市场势力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如套利,即在一个市场上低价购买在另一个市场上高价出售
价格歧视可以增进经济福利,垄断者实行价格歧视时所有消费者都买到了商品,这个结果是有效率的。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歧视带来的福利增加表现为生产者剩余更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与评价完全一样,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
15.4.3 对价格歧视的分析
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个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情况,此时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正好等于顾客的支付意愿,且得到了交易中的全部剩余
现实中价格歧视是不完全的
15.4.4 价格歧视的例子
电影票对儿童和老人收取低价
飞机票通过乘客是否在周六停留一晚来区分公务乘客和休闲乘客,并实行价格歧视
财务援助是一种变相的价格歧视策略
数量折扣,随着购买量的增加顾客对额外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降低了
高等教育中的价格歧视:美国最好的大学引领了以收入为基础的价格歧视。大学以助学金和奖学金为大部分家庭抵消了学费标价的上涨。富裕家庭所付的学费比以前多多了,但中层家庭的学费净费用没有太大变化
15.5 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由于垄断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政府决策者用以下四种方式之一来应对垄断问题:
1 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2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3 把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
4 不作为
15.5.1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可口和百事可乐合并会使软饮料市场的竞争性大大减弱,结果将引起国家经济福利的减少。反托拉斯法给予政府促进竞争的各种方式,如允许政府组织合并,允许政府分拆公司,禁止公司以使市场竞争性减弱的方法协调他们的活动
15.5.2 管制
在自然垄断的情况,如自来水和电力公司,政府不允许随意定价,而是进行管制
如果定价为边际成本,消费者会购买使总剩余最大化的产量,且资源配置有效率;但这样会引发两个现实问题:
1 自然垄断下平均总成本递减,当平均总成本递减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因此如果定价等于边际成本,企业将亏损;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允许以平均总成本定价,补贴的资金来自税收会引起无谓损失,高定价也会引起无谓损失
2 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定价无法激励企业降低成本,竞争市场上企业都努力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而垄断者成本降低价格也降低
15.5.3 公有制
政府自己经营自然垄断企业,如电话供水和电力邮政公司
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私有化的偏爱大于公有制,原因是私人能以高利润的形式得到部分利益,会有成本最小化激励。而官员有可能形成特殊利益集团,组织降低成本的改革,损失的是顾客和纳税人。
总之,作为保证企业良好经营的方法,投票机制不如利润动机可靠
15.5.4 不作为
每种旨在减少垄断问题的政策都有缺点,因此可以允许部分市场失灵存在,来避免政治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