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中国明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年轻人,祖上世代行医,他父亲在当地也是一位名医。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医学算是杂学,从医的人地位低下,生活也很艰苦,他的父亲也不愿意他再走行医这条道路。

在那个四书五经才是正道的时代,他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读书考取功名。他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三次乡试,最终都名落孙山,在他准备第四次赴考的时候,他染上了一种极为难治的肺病,他久卧床榻,历经了百般折磨,难受的死去活来,才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可能是他没有忘记患病期间的痛苦经历,也可能是他在卧床休养时想了很多自己这些年的寒窗苦读和人生的意义,最终他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久之后,久病初愈的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考了,请将医术传给我。”——我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不想再让别人承受。也许这大致就是他的行医动机。

他跟随父亲学习了几年医术,见过了不少疑难杂症,也积累了不少望闻问切的经验,逐渐的他的名气传播开来,不少百姓慕名而来找他看病。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他38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推荐进太医院任职太医,他也得此可以饱览太医院书库内的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这些堆积如山的医学典籍,仿佛一下子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很自然的,就像当年久病初愈的时候一样,他开始潜心的从事药物研究工作。

在无数次的出入太医院的药房及医药库的过程中,他见识到了许多在民间行医时没有机会接触的草药,有一个想法渐渐的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正值事业巅峰的他毅然辞去太医院太医的职位,回到民间。许多人包括他的父亲应该都不会理解他的举动,太医院院判这个正六品的职位,对于全天下的从医者来说,几乎是最高的荣誉了,但是他却如此轻易的放弃了自己的仕途。

这也许和他曾经的从医经历有关,早在入太医院供职之前,在民间行医的时候,他发现许多并不严重的疾病往往却因为误食草药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药材植物种类如天上的繁星一般明目繁杂,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普及水平极低,吃错药材病情雪上加霜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在太医院积累了大量的植物药材理论知识以及学习了典籍编纂的系统知识后,他决定辞去太医的工作,写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药材以及正确用法的书。

于是,这位见过权利最大的天子,也见过最贫穷的庶民的太医,背上行囊,踏上了采集药材的旅程;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十三个省,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为了更清楚的表现药材的特征,他练就了高超的画技,每一种药材,他都会画一张手绘的插图。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曾亲自品尝过许多药材植物,更是有好几次,差一点植物中毒,一命呜呼。最终,他用了26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这本著作叫《本草纲目》,共计十六部,五十余卷,全书记载药物一千九百余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此外书中还收入了经检验有效的方剂一万一千多则。《本草纲目》自出版至今已经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的生命,它的多种语言的译本也传播海外,到今天,依然在刊印和使用。

这就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对于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李时珍,我故意写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的李时珍,据说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酷爱医学,励志成为一代名医,我做了些修改,是为了让这个故事增加一些人物的转变,以此达到一定的戏剧冲突。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他确实参加了三次乡试,可见他对于功名和爱好,还是放弃过自己最爱的东西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日后经历一场大病之后,他才会毅然放弃科举仕途,也许在生与死的关头,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才能如此执着的追寻26年之久,因为曾经失去过,才知道得到有多宝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大家讲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