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 your life goal with your career goals

Cleo在律师协会面试的时候一句话很打动人,她被问到为什么要从审计决定跨行业到律师,她回答说,“一个律师几年后的样子,就是我心中更好的自己的样子”。

这个是一个生动且深刻的例子,关于将组织或者事业的目标与自己个人的目标联结对准起来。

网上有种说法,叫做“奴徒工匠师家圣”七层境界。虽然没有找到出处,但是值得参考:

奴:指非自愿和靠人监督的人。

徒:指能力不足,又肯自愿学习人。

工:就是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人。

匠:指精通一门技艺或手艺,靠劳动生存的人。

师:就是掌握了一些规律,又能将规律传授给他人的人。

家:有固定的信念,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的人。

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大公无私,为民立命的人。

可以看到,每一个层次的不同,在于你是否将个人的目标与职业的目标整合起来,这是你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最关键因素。

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是,因为老师布置了作业,家长还要签字,所以要写作业。在家长的强迫和同辈的压力下,“不得不”学写字、画画、奥数、练琴、练球。

后来,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愿意学了。有问题会主动问长辈、老师、同学和书本,所谓“开窍了”,这就成为了“”。

在求学的年龄段,能从“奴”升级到“徒”,是一种质的蜕变。有人在上小学之前就可以完成,但有人博士读完还是个“奴”。

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做一名称职的员工、职工,守住底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如果一心盼望着早点儿领退休金,人生就会停留在打“”这个阶段。

凡是我们以“”称呼的,比如鞋匠、木匠、花匠,大多都是self-employed,即使表面上是打工,实际上也从来不怕失业,人家是自我驱动,所谓“靠手艺吃饭“。

”会自发地动脑子,把事情做得精细一些、漂亮一些,高效一些,简练一些,从而促进技术上和工艺的发展。

所以,工和匠的区别就在于,“工”只走肾,“匠”还走心。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匠”区别与“工”的那部分“走心”的精神。

再进一步是“”,“”意思是:在自己已经成为“匠”的基础上,还能把“”的经验、体悟和积累传授给“”,如此形成闭环,培养更多人才。

这个“师”不仅仅是老师的师,还得是大师的师。如果一位教师,只盯着“职称”看,得到的往往只是“称职”,这样的老师并不是”,而是前面说的”。

”的功夫做到家了,不仅可以教学相长,还能温故而知新,那就更“可以为师矣”了。

长此以往,就有了自己成熟而坚定的三观,实力圈粉影响一批“徒”和“工”,才算走上了成名成家的路。直到桃李满天下,自成门派,才算是有了个“”。

真正可以称得上“”的,无论是哲学家、企业家、音乐家、美食家还是什么家,都是在各自的领域上,做出了院士级别的贡献的人。

”的境界,在语言上很难表述完全,勉强可以借用北宋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Align your life goal with your career 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