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选读之王粲《七哀诗(其二)》

王粲[càn](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七哀诗(其二)1

荆蛮非我乡2,何为久滞淫3。
方舟溯大江4,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5,岩阿增重阴6。
狐狸驰赴穴7,飞鸟翔故林8。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9,白露沾衣襟10。
独夜不能寐11,摄衣起抚琴12。
丝桐感人情13,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14,忧思壮难任15。


1七哀:泛指多种悲哀。七哀诗是汉末魏晋时期的一种乐府诗题。
2荆蛮: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
3滞淫:停留、淹留。
4方舟:二舟相并。溯[sù]:逆流而上。
5余映:余晖。
6岩阿[ē]:山的曲折处。重阴:浓阴。
7穴:老巢。
8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是对屈原《哀郢》“鸟飞还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头朝着自己的洞穴)”的化用。
9迅风:疾风。裳袂[chángmèi]:衣袖。裳:古人日常穿着的下衣;袂:衣袖。
10衣襟[jīn]:古代指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
11独夜:一个独处之夜。寐[mèi ]:睡着。
12摄衣:整饬衣服。
13丝桐:指琴,琴主要由桐木与丝弦构成。感:感受到,懂得。
14羁[jī]旅:寄居异乡。无终极:无尽头。
15壮:盛,甚。难任:难以忍受。

这是王粲三首《七哀诗》的第二首,抒写诗人久客荆州思乡怀归之情。荆地远离中原,在文化上又不及中原地区(故而称之为“蛮”),诗人不愿在此“久滞淫”。方舟、大江、山冈、余晖、流波、白露,这些常人可当作美景来欣赏的事物,在诗人眼里则只能“愁我心”,狐狸的奔跑、鸟儿的飞翔,都能引发诗人无法回乡的忧思,猴猿的吟叫更添一份悲凉。这些白天难以排遣的情感郁积在一起,终于在独夜无法入眠时,化为指下的琴音。诗人认为,琴能懂得人情,所以能为人发出悲音。在长长的羁旅中,琴大概是这位异客最知心的伴侣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诗选读之王粲《七哀诗(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