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钱(三)

什么是钱(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货币4.0:数字资产

这里首先需要跟大家区分一个概念,数字化货币和数字资产。

如何让一个信息在更广的范围内分享、传播,是第一代互联网TCP/IP协议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建立在TCP/IP协议上的互联网,被称之为信息互联网。

数字化货币,就是你微信钱包和支付宝里的钱。本质上,它只是代码中的数字而已。我给你转100元,实则是我发送了一个信息给中央服务器,服务器确认后,我这里的数字减去100,你那边的数字增加100。本质还是信息传递,这样的货币是数字化货币。

信息互联网能解决复制、粘贴、分享的问题,但解决不了转移的问题。

什么是传递?我知道了一个八卦,告诉了你,但我依然拥有这个信息,这是传递。什么是转移?我把这一瓶汽水给你,你得到了汽水,而我没有了汽水,是转移。

你会发现,在信息互联网中,货币还不能转移。只能靠信息传递,通过数字加减完成。

货币的转移,当然不能被复制粘贴,不能随意篡改,不能被他人半路截胡,双方还得有信任的基础,防止被骗。在信息互联网上,这样的转移看似很难。

货币不能在互联网上转移,那么货币象征的价值(房产、股权、金融衍生品等)也无法转移。

2009年,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发布,比特币出现。比特币是构建在区块链技术上的一个应用,理解了区块链,也就理解了比特币。

区块链,彻底解决了货币在互联网上转移这个难题。

接下来,我会以极其浅显的类比,让你明白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

Blockchain翻译成中文就是区块链,这个概念术语不太符合中国人具象思维,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头脑里搜索不到任何具象的画面,找不到理解它的接口。

我在认知学习法中提到,人类只能用旧信息理解新信息,所以,如果你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知识组块,直接去看区块链的官方解释,基本都是懵逼的——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连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相关联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段时间内全网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有技术知识背景的人能看懂这个解释,因为他们能用旧信息理解新信息。但普通人没有这些知识,什么是去中心化,什么是数据块,完全没有。

所以,我想了很久,脑洞突破天际后,找到了一个任何人都能理解区块链的类比——

在原始部落的熟人部落中,就已经有了“区块链”。这个“区块链”就是八卦。

在原始部落中,流通的是债务,债务就是货币,这一点我在货币2.0时已经提到。

A主动帮B解决了一个问题,B就欠A一次人情债。如何保证B一定会还呢?

在今天如此规模的陌生人社会,B会不会还人情债,恐怕就是看人品了。但是在原始部落,人类有几百万年时间都是熟人社会,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耕作、繁衍,大家彼此之间知根知底,八卦是熟人关系的粘合剂,你想想,即便在今天,熟人之间不都喜欢八卦吗?

于是,在熟人社会中,人情债会随着八卦在所有人之间传播。你欠了谁什么东西,圈子内都会知道。你能不还吗?不还,你恐怕会被这个熟人圈子的人识别出来,从而被大家孤立。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多少都有这样的体会。

好,我们仔细解剖一下八卦中的特点。

1、分布式

所谓分布式,就是说参与的每一处节点,都备份了这一份八卦。即便其中一个节点丢失、忘记八卦,但这一份八卦在其他节点处完好无损,依然可以使用。如果个别节点胡乱篡改了八卦,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多数人那的八卦版本是正确的。

分布式结构的另一面是中心化,参与节点之间不能互相沟通,而是把信息汇聚到一个中心点。所以,这个中心点的信用就很重要。就像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楼下的杂货铺,因为我们相信银行不会乱用。

2、免信任

在熟人网络中,A欠下B债务,B相信A一定会还的。B信任的对象,其实不是A这个个体,而是这个熟人网络。因为所有人都知道A欠了B债务,如果A不还,会有被圈子边缘化的危险。

所谓免信任,就是免去了个体对个体的信任,把信任交给拥有众多参与节点的网络。

3、时间戳

每一个债务都会有具体的发生时间, 有了时间,就有了先后顺序。就像在每个债务上盖了一个时间戳一样,这使得债务与债务之间是相互独立,不能合并的。

现在,把上述模型中的债务换成比特币,八卦换成区块,社会网络中的个体换成互联网中的计算节点,如此来理解区块链:

1、分布式

当我给你发送1枚比特币时,就向全网所有的计算机节点广播这件事。这些计算机节点贡献出自己的算力记录它,换句话说就是全民记账。

为了鼓励节点来记账,需要给这些节点一些比特币作为奖励,俗称矿工费。所以,比特币就有了挖矿这一回事,在很多电费便宜的地方,就有大型的计算机矿场,专注于挖矿。

由于是全民记账,所以即便有一个处节点发生失、篡改,账本依然没丢。系统依然选择信任多数节点上的账本。

如果能控制全网的51%算力,意味着它具有篡改账本的能力。但这很难实现,成本上极其不划算。要拥有51%的算力,有两种方法,假设全网算力是100,一种方法是黑掉其中51个节点,二是另加入102个算力。

以今天比特币上千万的参与节点来看,要做到这两件事需要花费260亿美金的成本。即便做到了,当全网账本都被更改,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比特币的价值瞬间归零,攻击者赚不到任何利益。所以,这使得比特币被摧毁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分布式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发布到网络上,即便运营这个产品的团队消失解散,它依然能完整运作。就像比特币,即便中本聪消失,也不影响比特币的运行。而中心化结构,一旦公司、个人消失,那么他们的产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2、免信任

和熟人社会网络一样,在比特币的转移中,双方彼此之间不需要信任,也不需要信任某一个中央节点。

传统的转账,本质上并不是我对你的直接转账,是我们都信任某一家银行,相信它不会把钱给搞错,通过银行来完成财产转移。

而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转账的双方不需要第三方做信任桥梁,双方都把信任交给了分布式网络本身,这个分布式网络能保证资产转移不会出现错误。

3、时间戳

每10分钟就会生成一个区块,里面包含了矿工已经打包好的全网比特币交易信息。

1个小时内,前后生成6个区块,形成链条,这就是区块链的含义。

所以,每一个区块在时间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和八卦不同的是,八卦是由语言构成的,可能在传播中失真、错误,而区块是由数学和代码都成的,能做到100%准确。

一个区块中,要包含上一个区块的信息,也有连接下一个区块的信息。这使得所有的交易都是可追溯且唯一的

区块链是由数学和代码构成的,所以它还具有八卦不具有的安全特性: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

4、非对称加密

一般意义上的加密是对称加密,简单的说,就是加密和解密只使用同一个秘钥。

A把表白的情书放在一个锁住的盒子中送给B,只要两个人任何人泄露了开锁的秘钥,这个情书都有可能被泄露。

非对称加密,就是有两把钥匙,一个是公钥,一个是私钥。

我们用公钥加密,即使别人拿到公钥也打不开盒子,还需要一把私钥。而且,A和B的私钥完全不一样,独立且唯一。

在互联网上传输信息有泄露的风险,用公钥加密信息并传输,信息送达后再用自己的私钥打开。私钥基本都是写在纸上,用物理形式保存在你家的某处。这样,能保证转移过程中不会被截胡。

比特币钱包不仅使用了非对称加密技术,还有哈希算法这样的密码学技术,以保证无法从公钥推算出私钥。这里就不做深入了,我们只需要理解它最基本的原理。

比特币的公钥由私钥生成,私钥能推算出公钥,但公钥不能推算出私钥。比特币钱包的本地私钥是最重要的信息,不要存在相册、云盘等由第三方机构运营的互联网产品上。只要以比特形式出现在联网环境下, 就有泄露的风险。

私钥不像你的QQ号,密码忘了,从腾讯那可以找回,因为密码存在他们的服务器上。私钥只属于你,不属于任何其他机构,一旦丢失,你比特币钱包中的钱永远找不回来了。

5、智能合约

合约就是一份约定,上面写满了条款,条款的格式通常是“如果…那么…”的条件从句。

智能合约的意思是,能够自动执行if-then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资产交换通常需要签订一份合同,需要有律师、银行参与,保证条款能正常执行,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偷奸耍滑,拒不执行合同上的条款,于是又得投入更多的成本强制执行。

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由计算机自动执行。比如,双方共同定一个约定,达到某某条件,A就把比特币转移给B。这个条款一旦生效,任何人都终止不了。

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由代码强制执行,并且能在区块链上实现。

参与合约的双方,不需要信任彼此,把约定交给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即可。

货币与区块链

分布式、去信任、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五大技术特征。参与者之间不必互相信任,就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转移。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过去的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而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互联网是价值互联网。

价值既然可以能如此传递,货币这么热爱自由的物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杀手级的应用,越来越被大多数人认可。比特币不仅有货币应有的特性,还拥有过去的货币不具备的特点。

一是总量有限,一共2100万枚,所以注定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货币。永远不会有增发,也就不会有通货膨胀。

二是它完全不依赖任何中心结构,具有较高的反脆弱性。传统银行一旦倒闭,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你存在银行的钱就完全蒸发了。

三是更为自由,炒过美股的都知道,把资金赚到美股帐户有多么麻烦,更不要说全球跨国贸易中极其繁琐的财务流程,还有非常高的手续费。

而比特币的交易,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矿工费极低,这使得人们之间的价值交换成本变得史无前例的低。价值交换变得更为容易,意味着协作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四是我在本系列文章开头提到的,价值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比特币再次让货币实现了这一点。今天,你的纸币并不属于你,它所在的银行或机构如果消失,这些钱也就没了。而比特币,只要你不搞丢私钥,它就只属于你,唯一而稳定。

总结

货币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它的形态分别经历了能量-债务-实物三个阶段,开始走向数字资产。

在能量阶段,个体与个体进行价值交换,但没有产生群体协作。

债务阶段,人类能在邓巴数字的群体范畴内协作,依靠债务构建起的信用网络,灵长类群体协作的效能被释放出来,人类现代文明得以萌发。

实物阶段,人类依靠虚拟的故事和共同相信的纸币,产生了超越邓巴数的协作,从邓巴数的小型熟人部落走向超级部落,成为了地球的超级物种。

下一个数字资产阶段,人类可以摆脱信任的束缚,从而协作范畴从超级部落扩大到全球。今天的跨国协作,更多是组织与组织、国与国之间的。而区块链不仅让货币去中心化,还会让组织去中心化,分化后的个体将登上全球协作的舞台,更大的协作效能将会被释放出来。

因为,数字资产让货币回归到了它的原点:

1、让价值隶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

2、分化后在媾和,才有交换。

货币每一次形态的进化,都伴随着人类整体的自由度提升,更高的协作效率、更广的活动范畴。

数字资产也完全符合这样的特征。

我把货币史放在递弱代偿的框架上,得出了以上的洞察。因为,我一向以来分析事物的习惯是,去追问它的源头。搞懂它因何而起,才知道它未来如何去向何处。

同时,这样的分析一定会用到跨学科的知识。芒格有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

现实中没有任何问题,是恰好落在某一个领域之内的。

尤其是学习区块链,需要的学科知识绝不仅仅是技术,还要有密码学、数学、商业、营销、产品、投资等学科。

所以,每个人因为视角和背景知识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区块链品种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这样的分析解读不一定对,但至少构建起了一个自洽的认知框架。

这个框架有什么用?

它让我们深刻地理解货币未来的走向,奠定了区块链价值投资的基础世界观,在每一个大瀑布甚至腰斩的时候,我们心里竟然没有什么波澜,反而会继续买入。

如此行动,一是因为我们会不会刻意练习反省心智压制自主心智的能力。二是因为,根据以上的逻辑模型,我们会不会坚信数字资产是货币的下一个形态,现在的涨跌,无论幅度多大,对未来来说什么都不是。

最后,贡献一张图。

什么是钱(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区块链资产,一切不过才刚刚开始,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