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

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_第1张图片
精进.jpg

最近公司读书会共同读一本名为《精进》的书,《精进》作者采铜,不是什么知名作者,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个信息整合者。但我依然有所得!
《精进》这本书在豆瓣上褒贬不一,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不同层次的人看到的内容不一样。
任何学习我们都应基于自身价值体系去审视,而非不做辩驳一味接纳。
摘取几点,以留后观。

  1. 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所谓复盘,就是对已发生的事再一次进行梳理,以便我们了解这件事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它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样的梳理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事件及其背后的运行机制,更是为了日后在同类事件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的发展进程。
  2. 自我提问。
    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学习者,只是扮演了一个“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他们把外包的知识经过消化后搬运到头脑内部,只不过完成了知识在不同载体见的传递。而学习者自身的心智,包括他原有的知识体系、方法、观念乃至困惑,却可以被搁置起来,不闻不问。
    也许很多人都没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要看这本教材或者学这门课?是因为它现在很热门,大家都在推荐,还是根本没考虑过为什么,只是隐约觉得对自己有用?我在标注重点以及记笔记的时候,是依凭什么来判断哪些值得记、哪些不值得记的?有没有依循某一个特定的标准还是只是凭感觉?我在学完之后积累下来的很多知识,是不是还是不知道怎么用。而只是增加了一点点掌握知识的满足感?
    也许我们该运用新的模式进行学习---建构式。即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的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自我提问四部曲:
    a)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经具备来了哪些相关知识?
    b)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c)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d)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3. 大脑需要“断舍离”。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简化思维意味着我们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着的信息。
    乏味不是简洁,简洁并不是要求一味删减,而是某种合理的“适度”。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找到那个正好的“点”,可以映射出最多的内涵。
    这一部分对精进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4.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
    为什么现在的“手艺人”如国宝一样珍贵,因为他们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断精进一门手艺,使自己赢得最大的竞争力。反观自身又有什么独特性?

学习提升自身是好事,但我们真的要辩证的审视现在的学习资源。去伪存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