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什么,也别丢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丢什么,也别丢了独立思考的能力_第1张图片

(一)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又出事了。

自驾游的陈先生在马来熊园内擅自开窗投食,却被窗外的黑熊当做食物狠狠咬住了左臂。

幸好他及时加大油门挣脱了黑熊的追击,伤势不算严重。

陈先生在入园前就已经签过了责任状,知道在猛兽区内不能开窗喂食。

入园前、买饼干时都有安全提示。

园区里的显著位置有猛兽区禁止开窗投喂的警示标牌。

也许陈先生没有把黑熊当做猛兽吧。

那他就要做好被黑熊当做外卖的准备。

陈先生说,我看到别人打开车窗投食都没事,我也就开窗投食了。

原来他只看到了那些违反规定开窗喂食的人,压根就没注意那些遵守规则没有去开窗喂食的人。

评论区里自然是一阵口诛笔伐,有批评的,有调侃的,更有的评论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

仿佛每个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审视这位死里逃生的陈先生。

我也觉得陈先生很愚蠢,心想若是换了我,是断然不会去开窗的。

但很可惜的是,我们和陈先生没什么两样。

过马路遇见红灯了,原来还想等绿灯,但看到别人径直穿过马路,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看着手机走在路上,原来还想暂时收起来,但看到同学也都端着手机,我们又继续沉浸进手机的世界。

聚餐完准备回家,原来想要叫个代驾,但看到一起喝酒的朋友都各自开车回家,我们也就自己坐上了驾驶座。

我们当然知道违反规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却还是忍不住跟着别人去做错误决定。

“他们都是这样,不都没事么”。

这句话是最好的大脑麻醉剂,让我们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

更可怕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举一反三。

他们也都抽烟喝酒,不都很长寿么。

他们也都K歌泡吧,不都很快乐么。‘

他们也都没去找工作,不都生活得很好么。

我们比陈先生更危险。

我们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为自己行为买单的陈先生。

原来大家都在做的,未必是对的。

(二)

有一次出去旅行,安顿好之后已经快晚上九点了,带着对动车盒饭的愤恨和对火锅的无限热爱又动了吃宵夜的念头。

打开美团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一家满意的,评分高的太远,等到了就太晚了。

只能带着凑合吃一顿的心态找了一家比较近的火锅店,美团评分3.7分,一个并不那么理想的分数。

如果当时点击的是好评优先而不是离我最近,估计起码得翻上好几页才能找到它。

没想到店面装修的风格不错,而且锅底香浓,肥牛鲜嫩,丸子筋道,最赞的是爽脆的千层毛肚。

我和朋友吃的满头大汗,嘴里兀自嚼个不停又点了一份。

当时我在想,为什么这么好吃的店在美团上评分只有3.7分。

查看了评价列表,发现差评主要集中在菜的量太少、猪脑和鹅肠味道不够好、服务员态度不够好,上菜速度不够快这几点上。

但是我们不吃猪脑和鹅肠,可能因为时间比较晚的缘故上菜速度不慢。

服务员还是蛮和蔼可亲的。

菜品的量不算大,但也算不上小。

因为我们避过了店里大量一星二星差评表现出的问题,所以这家店给了我们五星的体验。

豆瓣也是一样。

战狼2好评如潮,创造了华语票房记录,有人觉得它热血澎湃,但还是有人觉得它虚假变态。

三生三世骂声一片,并且创造了“锁场”这一新名词,有人觉得演员面部瘫痪,但还是有人夸它画面美轮美奂。

豆瓣和美团渐渐从重要参考取代了我们原来的思考。

我们是这样想的:

“大家都说好的,绝对不会差;大家都说差的,绝对好不了。”

我们因此错过了多少原本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或捧腹大笑的电影,错过了多少别具特色,回味无穷的美食。

想放松身心就去选择喜剧片,并且不去纠结蕴含了多少内涵。

想吃出格调就去选择西餐厅,而不是抱怨大排档有多么脏乱差。

大家都说好的,未必适合你;大家都说一般的,也许不一般。

(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微信、贴吧上的文章和视频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文章:

食品方面: “肯德基里的鸡都是长着八只腿六只翅膀!”

“肉松面包上的肉松都是棉花做的!”

养生方面:“简单一碗汤,癌症患者三天痊愈”

“21岁少女一夜成耄耋老人,只因每日玩手机”

社会方面:“警惕僧人到家化缘,否则会被割去肾脏。”

“某地多名孩子被谋生女子拐走”

诸如此类的文章通常有着一个骇人听闻的标题,有着一些似是非是的图片或者视频,但因为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不少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进行了转发,转发地多了,大家慢慢也都信了。

于是你的家人尤其是老人常常转发这些文章给你,让你少在外面吃饭,少玩手机。

也许你会对这些信息嗤之以鼻,因为你年轻,有文化,有着自己的思想,也有更多获取真相的途径。你觉得怎么会有人这么愚蠢,会相信这些稍微动一下脑子就知道不可能的事情。

有时候大家都觉得是真的,其实是假的。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也许他们不过是希望你能早点放下手机睡觉,能够多回家吃上几次饭,能够多点时间呆在家里陪陪他们。

有时候文章是假的,关心却是真的。

你看《奇葩说》,看《晓说》,看《罗辑思维》,你喜欢他们妙趣横生的针锋相对,喜欢他们将晦涩的知识讲述的无限曼妙,喜欢他们引经据典的博学。

你对节目的内容深信不疑,哪怕里面的某些观点和你自己已知的知识相悖,你也觉得是自己错了。

因为高晓松出生世家,在清华长大,小时候随便一个邻居都是各个行业中的专家,你觉得他是不会错的,如果你的观点和他不同,那就是你错了。

你渐渐失去了质疑朋友圈文章时的勇气和判断力,将罗振宇、高晓松的观点和论据奉为真理,不能吸收身边的人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但是他们也只是经历比你多上一些,书比你读的多一些的普通人,他们也会记错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也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你质疑信息的勇气应该来自于自己的知识和判断,而不是信息来源的渠道。

名人说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样子。

(四)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的问题,但身边其他人的声音和行为未必是标准答案。

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不难,难的是要在身边的人都在做错的事情时还能坚持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去做对的事。

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并不难,难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在众多选择中选择属于自己的五星好评。

知道什么时真的,什么是假的并不难,难的是要在大家都认为是真的时候敢于去质疑它,有勇气去发出和名人或权威不一样的声音。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为了让我们不在身边的人违反规则时同流合污,不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放弃追求,不再做一个没有思想人云亦云的传声筒。

也许有一天你会弄丢手机和钱包,但千万别弄丢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丢什么,也别丢了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