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书笔记(4)

1.P90页

墙的比喻  打一个比方,可以让我们把问题看得更清楚,既然这里涉及的是一种封闭状态,那么我们可以把障碍看作一堵墙,它阻碍了人们通向另一个知识空间。

如果这堵墙比较矮,那么学生可以通过助跑跳过去,如果这堵墙比较高,那么学生可以借助撑杆跳过去,或者徒手爬过去,或者拽着绳子翻过去,也可以建造楼梯或者斜坡。沿着这则比喻的思路,小组学习可以被视为一段矮梯,在小组里,同辈之间相互帮助,一起炼制知识。

学习既是结构,也是建构,甚至就像蒙台梭利精神生物学家丹尼尔.法夫尔指出的那样,是一种“解禁”,为了学习,个体必须跳出习以为常的标线,必须放弃他的习惯。

强的比喻让我们隐约看到,解构是一种良好的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拆墙,我们可以攻击地基,而不是障碍本身。还可以将结构转化为另一种建构,建一个角手架、一座桥、一个斜坡或者是一条隧道。

在思维层面,我们无法对建构主义模型提出异议,但在认知科学和教育方面,他过于理想化了,他忘了在教授特定知识,具体的实施条件是不同的,因此皮亚杰和他的后继者们局限于描述非常泛化的思维操作,对支撑思维的一切基础加以抽象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的动态发展产生自他们之间的张力,正如我们在之前指出的,一切新知识都是已有知识依据某项规划的重新炼制。在学习时,我们既要依靠感知、假设、自命真理、即时观点和成见,也要反对他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本质》读书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