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2)

看了《乡土中国》后,我归纳出乡土社会有这样特点:与现在急速变化流动频繁的大工业文明社会相比,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圈子组成的传统农业社会,农事活动占绝大比重,分散,封闭,保守,稳定,所谓家庭不单是父母子组成,家做为一个基本单位,按照父系血缘延展融成一个大家庭氏族,这个大家没有严格界限可伸缩,它不仅具有生育职能,更是一个事业组织,以父与子,婆与媳为主轴,担负着文化 教育 宗教 政治职能,而不像西方家庭有较明显严格的界限。

曾经也有过这样疑问:为什么人常说安土重迁,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为什么中国婆媳问题突出?为什么有包办婚姻?为什么国人感情一般不在表面上流露?这些疑问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未曾深究。费孝土对比中西做出这样思考:西方家庭因两人感情结合,生育职能为主,夫妻俩为主轴,目的是为了获取生活的安慰。而乡土社会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事业有大有小,更强调家庭整体组织性下就会产生一种纪律秩序,不容私情,为己可牺牲家,为族可以牺牲家,这里面的人倾向于扮演着不同角色,是一个小型社会缩影。床上夫妻床下客,性爱分离。家中成员潜移默化中更强调集体主义意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自己感觉乡土社会的社会从众心理比现代社会更重,压抑了个性的形成和人材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了个人的社会发展。

乡土中国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以家庭为本位,张纯明在《中国政治二千年》中也曾这样说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中国社会:“冯先生在另一个地方指出中古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本位,现代的生产方式是以社会为本位。在生产家庭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的家是一个人的一切,因为他有了家才有了一切;他若无家即无一切。我们亦可了解,何以在生产家庭化底社会里,一切道德皆以家为出发点,为集中点”。”(引绪论)

在一个生于斯老于斯的熟人社会,人们从事着分散的小农生产。与现在社会那种浮士德式的对旧有的革新,挑战,创造,对未知的探索相比,乡土社会更像是亚鲁罗式的,预先有一个完善的秩序,人们不过是去接受它维持它,排斥未知的风险而环境一旦变化便难以适应不安迷茫。乡土社会的法更像是约定既成的习俗,道德伦理。人们之间熟悉的亲密的有着高度的自然的理解也正因此,基于秩序人情伦理礼俗的传统社会才与基于理性平等自由权利法治等结合的现代社会才显得那样格格不入,法治才推行的那么困难吧。

乡土中国用的妙 ,我们的民族自然离不开土,厚实深重。正如费孝通在开篇讲到,奶妈告诉她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的灶土煮一点汤吃中国人骨子里乡结重,所谓人不能忘本,费孝通虽经常身在美国,但心却未曾远离中国。身上仍有珍贵的土气,对乡土社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服其书更赏其人,希望自己可以更深了解乡土中国,了解社会学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中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