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卑微到尘埃里的人!
89年出生,在落后的乡村长大,在二流的中学念初中和高中,在三流的二本被自己的小爱情折磨了四年,勉强没有挂科拿到了毕业证。英语四级没过,计算机三级没过,没参加过社团,没进行过演讲,没有一点知识或技能的提升。2012年毕业后和同学一起南下广州工作,理所当然的只能拿2000块的最低工资。工作一年后从一家工厂跳到了另一家工厂,一个人省吃俭用也可以做的不错,攒了一点可怜的零花钱也在2015年被庄家割了韭菜。
期间我尝试过去努力:锻炼身体、买书、每年定目标。但每次锻炼都坚持不超过一个月,买书只是用来收藏和装逼,每年定的目标所起的作用也绝对不会坚持到假期结束。一切都好像是命中注定一样,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在焦虑中一年又一年。
转折出现在2016年,那年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1、2月份我和老婆领证结婚了。
2、10月份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老婆弄怀孕了。
3、年底回家办婚礼,手头紧张又不愿意让爸妈破费,于是就没有车队没有司仪没有婚纱没有红毯没有酒店,只挂了几个气球,在家里招待了亲朋。
4、毕业后和我一起来广州打拼的两个同学都买了自己的房子,市值蹭蹭蹭上涨。
所有这些事挤在一起发生,让还是穷光蛋的我一时间手足无措。两个同学明明混的跟我一样惨,怎么这么快就买房了?二人世界还没过够怎么就突然要多个小孩出来?还没长大的我们改怎么养育小孩?身边那么多养育失败的例子,我们能保证孩子健康成才吗?猛然多出一大块开销出来要如何应对?过年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这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将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不想我的小孩出生后只是简单的有饭吃有衣穿,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单单是良好的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而这个家庭教育,就需要我来承担起来。以前我也为未来焦虑过,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无助。家庭一般,父母无法给我们太多的帮助,身无长技,职场的瓶颈也已经死死卡住上升空间。
我首先想到的是从本职工作入手,拓展能力边界。由于负责过我们工厂的各种查核工作,我发现审核员的工作既轻松又受人尊重,于是我就尝试了解外审员这个职业,并且花钱参加培训、购买教材、报名考试。在花了5000多,考过了两个ISO系列之后,我发现考试只是整个环节中最简单的,后续的找实习单位、长时间的零收入实习、故意刁难你的机构负责人等等才是真正的困难所在。在权衡利弊之后我果断放弃了这些沉没成本,放弃了这条上升通道,除了一摞复习资料和几张培训证书,我什么都没得到。
失去了目标,生活一下子空虚起来,虽然每天12小时的工作能够暂时让我忘记烦恼,但每当静下心来我都会不停的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却始终没有头绪。好在前几个月每天学习和准备考试让我养成了每天看书的习惯,没有目标的话,就先看些闲书好了。
对于看书,我也是非常不擅长的,这几年炒股以来看过的股票相关书籍不下20本了,可水平始终没有上涨,炒股似乎变成一个业余爱好,就像其他的爱好一样需要花钱来维护。所以,看了几本书以后我也就索然寡味了,虽然讲的很有道理,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这就体现出互联网的好处了,我不知道怎样阅读,不知道怎样学习,而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课程。在以前我虽然懂得投资自己绝对要舍得花钱,但如果真的要我把真金白银掏出来的话还真的要考虑很久,但是现在不同了。首先前不久我刚刚做了个5000多的失败投资,有了这个大数字做铺垫,后面的几十块几百块都是毛毛雨。其次知识付费的平台和内容非常多,有贵的就有便宜的,而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就是最便宜的《一块听听》。最初诱使我点开链接的是一个我所讨厌的标题,虽然我一直都很厌恶标题党,因为华丽的标题之下都是空洞的内容,但最终不得不像他们低头。最重要的是,一块钱的价格对任何人来讲都没有一点压力。,于是我先购买了两个课程,一个关于时间管理,一个关于自学。
说实话,这两个课程的具体内容现在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是他们带给我的改变却是意义深远的: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足够优秀,足够有钱,却还在每天想方设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学习新的领域,那么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普通人,作为一个卑微到尘埃里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以此为契机,每听一节课我都会发现新的学习领域。时间管理之后是思维导图、阅读方法、沟通与演讲。每节课上都有优质书籍的推荐,从三月底到五月底,两个月的时间内我读了30本书,购买了600多元的付费课程,这期间我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美妙感觉是其他任何事情都带不来的。
一、关于时间管理,我更多的是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很少去看书籍。大V推荐的《小强升职记》和《把时间当做朋友》带给我更多的是时间观念上的改变。当认知和概念发生改变的时候,行动自然会跟着改变。一开始我还会刻意去寻找时间管理方面的App,但越用越觉得别扭,越用越觉得工具反倒是一种拖累。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我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1、早起。这在以前绝对是超级困难的一件事,但心中有了信念就完全不同了,这让我想起了高三,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我每天5点钟冒着北方的严寒起床,就为了比别人多背一小时单词,后来成绩提上去了身体却垮了,看病耽误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导致高考大溃败,真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会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尽量早起,而且早起对一个有着强烈进步动机的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2、防止无意义的事偷走时间。我删掉了手机上的微博、朋友圈、游戏、视频、股票、知乎等应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纯粹是娱乐和消遣,而且占用了我80%的流量。虽然后来又安装了几个视频软件,但已经可以做到控制自己不去做无意义的事。刚删除的时候感觉很不适应,好像错过了几百万或者什么重大的国际事件,但时间久了就感觉自己真的多太想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问题与你无关。
3、工具。时间管理的工具很多,比如番茄工作法、爱今天等等,甚至还有李笑来牵头开发的Mr Time。每个工具试用了一周后发现没有一个好用的,我们不可能把每天的时间详细拆解成娱乐、工作、休息,有时候两个任务是并行的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归类,而且也不可能在每次吃东西或休息的时候都把App打开计时,这样以来,工具反而成了累赘。最后我发现最好的方法还是纸和笔,再加上手机自带的倒计时或秒表,这就是我自己的清单倒计时法。上班后10分钟内把今天的工作内容列出来,预估完成时间,然后一项项卡着倒计时去完成,完成一项写上实际时间。这样的方法能让我原来拖沓一整天都完不成的工作只用五六个小时就完成了,剩余的时间我可以用来看书或者学习其他知识。当然如果有临时增加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在列表上写出来。下班以后的学习和娱乐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重要的是只写需要花费5分钟以上去完成的任务。
二、关于思维导图,我并不打算用它来传播知识,我更多的是把它当做是读书笔记的载体,方便我复习和回顾,因此我的思维导图只有我一个人能看懂。
1、工具。在试了无数手机端和电脑端的应用后,一款名叫思维导图的免费手机App被我最终保留了下来。在我看来这个App的唯一缺点就是免费,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运行不下去而下架,所以我安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开发者打赏。相比于别的应用,这款应用足够简洁。单纯的树形结构,单纯的文字信息,虽然可以随处插入图片,但我几乎没有用到过。
2、用途。网上有非常多的思维导图教程,多数都是漂亮的手绘教程。其实我认为那种更适合用来教小孩子,对于不求分享只求记录的我来说,单纯的文字记录和树形结构就足够我用了。我可以用它来做读书笔记,强迫自己去总结领悟,我可以用它来复习看过的书籍,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把一本书从头翻到尾也找不到想找的内容。
三、关于阅读方法,这是困扰很多学习者的最大问题,以至于很多的所谓大V开了收费不菲的读书课程和跟读群,得到和樊登读书会之类的知识付费平台主打的也是对书的解读。有一本号称人人必读的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当然是非常的经典,但是却不适合新手来读,即使读了,也需要30-50本的练习才能理解。所以我认为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多的去读,吸收不吸收不是最重要的,等到你真正掌握了阅读方法,完全可以回过头来再读一遍。由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太过经典,我必须重复一下这本书提到的阅读的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这个很好理解,只要有能力进行阅读的人都具备基础阅读的能力。当然如果要阅读外文书籍的话很多人还得从基础阅读开始,包括足够的词汇储备、语法的理解等。
2、检视阅读。这是阅读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会不会检视阅读是检验一个人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检视阅读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花更多时间去阅读。我去图书馆或购书中心的时候,不同情况会用到不同的检视阅读方法。当我想要找一本书来读的时候,会看书名、推荐序、自序、目录、每章小结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合我。如果是特别好的书我会买下来回去细读,如果是一般的书,想看又不值得买,就会进行第二种检视阅读:速读。其实阅读量越大,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的提升倒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所有的书其实是相通的,每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只有那么多,每本书都是对这些原理的不停解释和证明。理解其中一些概念后,当相同的概念再出现在别的书中时,就可以用极快的速度阅读。其实检视阅读只需要抓住能够吸引你的一两个论点就算是达到目的了。昨天我花了一整天时间泡在广州购书中心,下午13:30-18:00的这段时间我不吃不喝不动的用检视阅读的方法看完了三本书:一本工作,一本学习,一本理财,看完后各有收获,过了非常充实的一个下午。其实速读不一定真的要追求速度,而是要追求我们的理解速度。而有选择的去理解是提高我们理解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分析阅读。其实分析阅读相对来说不是最难的,因为在学校老师教我们最多的就是这种方式的阅读,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那一个阶段的阅读都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这本书的是什么类型的、主旨是什么、想说明什么道理、用了什么论据等等。但是分析阅读尤其强调这些,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别的思考,例如这些论据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别的论据可以提出、书中错误的地方、逻辑不严谨的地方、这本书可以怎样指导我们的生活等等。得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就完成了分析阅读。
4、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阅读同一个主题的许多书。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过主题阅读,因为我看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才四本,演讲方面的书才五本,并不能称得上主题。但是为了迎接下一代的降生,我即将进行育儿方面的主题阅读,已经买了六本相关书籍,这个主题也会是我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阅读主题。我认为主题阅读就是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结合,首先用检视阅读来选书并决定是进行速读还是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你对这个主题的认知和自己的见解,洞察其中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灵活运用。有人提出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写书,比如你想学习微观经济学,就要写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无论查文献也好,大量阅读也好,请教专家也好,当你把这本书写出来以后,你就已经是专家了。这是一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同样的,我认为做完主题阅读以后,你也要达到可以写书的目的,才是完成的这个阅读。或者标准降低一些,可以写篇很长的文章出来,也是很有价值的。
四、关于沟通与演讲,很多大咖,包括国外各领域的精英都会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学习什么的话,那就学习演讲吧。因为演讲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会有所成就的一项技能。《巨人的工具》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成为优秀人物的方法,就是把任意两个技能搭配起来,这两个技能你都不需要是顶尖的,只需要是前10%的,那么这两个技能搭配出来后你就是前1%的顶尖人才,而演讲正式这个万金油的搭配。比如你PPT做的很好,但PPT做的好的人多了去了,但PPT做的好演讲也非常棒的人呢,就一定是顶尖人才。类似的还有写代码搭配演讲、管理能力搭配演讲、各种小技能搭配演讲等等。
以前我是非常排斥演讲的,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学到大学我记得唯一的一次上台讲话是高中的一个班会,老师让学习非常好的我分享学习方法,结果脑子一片空白,腿也在不停的发抖,最后灰头土脸的下去了,结果再没勇气站在众人面前。工作后走上领导岗位了,每天都要在班会上讲话,总是不得要领,不是磕磕绊绊就是太多重复。而且我会以工作忙为借口说服自己不去锻炼,工作确实非常忙,每天12个小时的上班时间,上下班通勤1.5小时,自由时间并不多。可是在认识到演讲的巨大好处之后,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我也开始慢慢的探索学习演讲的方法和路径。
1、语音日记。这是我最开始进行的练习方法,就在微信上自己发送给自己,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可以说工作也可以说学习。现在回听第一次的语音,真的是太菜了,没有逻辑、磕磕绊绊、口水词一大堆。就用这样的方式练习了两个星期,逻辑有了,口水词克服了,说话也连贯多了,所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回放、总结,同时也要事先把要说的打个草稿,一开始可以照着读,慢慢的就可以自由发挥,最后可以简化草稿直至脱离草稿。
2、语音速记和读后感。语音日记练习多了以后一分钟的微信语音已经没办法满足需要,这时我发现了有道云笔记的语音速记功能,可以在录入语音的同时生成文字信息,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也可以借此检验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以及整段话的连贯程度。语音速记的内容也从一开始的语音日记改成了读后感,一方面是延长了语音的长度,另一方面也强迫自己更认真的阅读和总结。由于没有时间和场所(由于我看书和学习这件事我老婆并不理解和支持,会认为我冷落了她,所以在家练习会让我很别扭),我都是用上班时间在吵杂的车间的某个角落进行大声的练习,练习的同时还要四处观望有没有人过来。这种方法持续了大约三周,效果也是非常明显,最起码做到了说话条理清晰,能分一二三,口水词也不见了。
3、朗读。任何一个练习一旦收获效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涌现出来,我会一遍遍听自己的录音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的缺点越多,比如我的普通话太差,连贯性也有待提高,就想出了一个练习方法:朗读。起因是我了解到以后教育孩子的非常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而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讲故事了,练习讲故事的方法就是朗读。我会抓住身边的各种材料进行朗读:小说、新闻、鸡汤、笑话、书籍。朗读的同时我会进行录音,然后自己听,来发现其中的不足。刚开始我只能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朗读,后来我发现为什么不能给老婆肚子里的孩子朗读呢?于是我就拉着老婆听我朗读,一开始她还挺配合,但是后来发现她对这个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就不再为难她了。任何的努力都是这样的,在它能带来实质性的收益之前,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是最亲密的人的认可,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过我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用,毕竟不用到处找安静的地方练习了,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小声朗读。朗读练习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还在持续,原来一篇文章需要三四遍才能流利朗读,现在随便找一篇文章都可以朗读的很好,连老婆不经意听到时也会夸我比以前有进步。
4、绕口令。以前我觉得这个离我很远,是非常专业的人练习的,后来买了个口音练习的付费课程,老师教给我们几个绕口令,说如果每个绕口令都练熟并且得到别人的认可,那我们的口音就练习的差不多了。这些绕口令都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牛郎年年恋刘娘、黑化肥、八百标兵等等。一开始练习并不追求速度,只是用平常说话的速度朗读出来就可以了,后来会慢慢的越说越快,平均一个绕口令练习3-5次,每次10分钟就可以说的非常流利。我利用上下班1.5小时骑电动车的时间练习,戴个口罩就不会担心有虫子飞进嘴里,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了,以后就尽量不在路上练习了,毕竟安全第一。
五、关于输出。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进行着输入和输出,只不过这种输入和输出都是碎片化的。听别人说话、看电影、收到短信息、阅读一篇文章和微博,这些都是输入,说话、留言、点赞、写日记这些都是输出。但是这些碎片化的输入和输出并不能带给我们实质的进步,唯有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看一本书、参加一个培训、和优秀人的一次长谈等都是系统的输入,演讲、教育、写文章和出书等都是系统的输出。
一开始我认为普通人应该做的是更多的输入,输出都是那些牛人应该做的。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越来越认识到输出的重要。特别是我在读了很多所谓的畅销书后发现这些书的水平也不过如此,都是一篇篇毫不相干的文章堆积起来的。之前的语音日记、读后感都是输出,只不过这种输出太过随意,太过舒适,我应该跳出舒适区,强迫自己多思考多总结。用输出倒逼输入是提高输入质量的好方法,这也有另外一个叫法:以教为学。
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写文章,写各种各样的思考和感触,并且一有机会就给别人上课,解释各种概念和方法,虽然得到的大都是别人的敷衍。
再遇到之前,我写的东西都是给自己看的,但是到了这里发现每个都可以发表、投稿,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别人,于是就有了这篇长文。这篇文章是我以前写过的所有东西的合集,我想从这篇文章开始,开始我的分享历程,记录和分享我的生活、我的感悟、我卑微的努力。
谨以此文作为一个新的开始,送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