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你好,欢迎来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本期我们要打磨的概念是:这个世界。帮你处理好你和你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关系。
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注意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没有出现,即使它客观上是存在的,但人们主观上也不会有任何感知。比如说“重力加速度”,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虽然它一直存在,但整个人类都无法感知。
其实这跟智商没啥关系,你说亚里士多德不笨吧?但他也不知道“重力加速度”这回事儿,于是,他就只能凭自己的感觉认为羽毛和铅球从同一高度落下的时候,肯定是铅球先着地;至于理由么,很明显铅球重量更大呗!直到过了一千多年以后,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来两个铅球,人们才发现那两个重量相差很大的铅球竟然同时落地!唉,聪明人生活的城市里正好有一座斜塔,这概率也真够低的,怪不得要等上一千多年呢。
今天我也要给你植入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它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奇迹,那就是它总能向你证明你是对的,即便是在你错得离谱的情况下。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压根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如果你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了似的”那样继续发展,神奇不?
神奇得很呐!在此之前,你的世界好像对你是全然无动于衷的;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鲜活的,对你随时有所反应的。
我有过一个朋友,是因为隔壁专栏《罗永浩的创业课》的主理人罗永浩,才认识的朋友,这个朋友从小跟罗永浩一起长大,名字叫金光。现在我已经许多年没有见到过他了。虽然他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人,也因此我们从来没有成为真正要好的朋友,只是相互之间客客气气的君子之交而已。但很奇怪的是,我竟然在他身上学到了两个重要的道理。今天先说一个,下一期的内容里我还会提起来另外一个。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在我们老家,那个年代有大量的人出国打工赚钱,而那个时候,在国外做苦力一年可以赚十几万,相当于是国内收入的二三十倍。对很多人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吸引力。于是,金光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出国打工了,他去当船员。不用想象你就知道,那肯定是苦活。但当他回来的时候,那两年的时间,从他嘴里,就变成了“周游世界的传奇经历”。当然,这也很容易理解吧。
不过,有一个细节我和罗永浩都注意到了——金光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在阿姆斯特丹,他想往家里打电话,却发现自己一个硬币都没有,语言又不通,完全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换硬币。正干着急呢,路过一对情侣,问他怎么回事儿;金光一个字儿都听不懂,比划了半天,对方竟然懂了,做手势让他等着,这对情侣一会儿回来的时候,给了金光两把硬币,搞得金光双手差点捧不过来。金光的船在港口休息了一周,他每天往家里打电话,到最后那些硬币还没用完。
这样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一连几次聚会,金光都能再讲出另一个令人震惊的遇到好人的经历。
但我和罗永浩一起注意到的细节,并不是金光遇到好人的经历,而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也出国打工,也是上了船周游世界,回来给我们讲的却是一路遇到了无数无法想象的坏人。此人和金光其实是一前一后,而且走的是同一条航线呢!
我和罗永浩惊呆了。最后我俩的结论是一致的: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你若是个好人,这世界就对你好一点;你若是个坏人,这世界就对你坏一点。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许多年后,当我习得了一个概念之后,我终于能彻底理解这种现象了。这个概念叫做“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这是个重要的概念,我在上一期讲“错过”时为你解释过。如果你还没有理解,这里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请你自己去查,去探索,去理解,去应用。
再举个例子,有时候你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个人做了个决定,结果,你的利益受到了损失。然后,你会不由自主地想:TA这明显是故意的!TA就是跟我作对!
其实不只是你,而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很简单啊,你自己琢磨一下,难道你自己就没有做过不小心伤害了他人利益的决定吗?肯定有过啊!你的确不是故意的啊!当你发现自己的决定伤害到了他人利益的时候,你也会的的确确地感到内疚啊!不是吗?那么,这一次TA是不是也有可能跟你的某一次一样呢?
如果你能想到这一层,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合理的反应:
第一,告诉对方,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怎样的损失,不夸大、不隐瞒;
第二,告诉对方,自己也有过不小心伤害了他人利益的时候。
那么,如果下一次对方还是如此,你就可以确定对方就是那样的人了。不过呢,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对方下次不会这样了,他自己会想办法调整的;万一下次对方还是考虑不周,再一次并非故意地影响了你的利益,对方发现的时候,一定会主动向你道歉的,除非你自己是个不值一提的人。
在懂这个道理之前,你是甲,但今天过后,你就是乙;甲根本看不到乙的世界,乙却可以感知甲乙二人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甲乙二人生活在怎样一个天壤之别的世界里。
现在你能明白那些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的人群之间的巨大差异了吧?这个世界并不是仅仅由没有灵魂的物质构成的,这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无数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于是这个世界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能感知到你,你也应该能够感知到它。
我不相信人之初有善恶之分,我相信最初的时候,每个刚刚降临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无善无恶的灵魂,或者说是不知善恶的灵魂,善与恶,最终都是习得的,每一个善恶的选择,一方面塑造了自己,与此同时又塑造了自己存在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是善是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我并不是这个“感悟”的原创者,或者准确地说,即便是我觉得确实是我自己的原创,可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最终就会跟所有人一样,“发现”另外一个事实:大多数重要的感悟,早就在历史上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比如尼采就说过: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许多年后,当我重新想起鲁迅先生说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这句话时,多少有点可怜他,他一定生活在一个万恶的社会里吧?可那是真的吗?而那又真的是那个时代里唯一的世界吗?我觉得不是。(注意,这一段话请不要过分解读。阅读和理解的一个核心能力在于,把理解限定在一个合理、恰当的范围之内。)
我想,当我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之后,大伙就能理解我这个人为什么最终可以放弃争论了,我向来都是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与任何人撕逼的。我能放心大胆地接受自己是个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核心理由也是基于此:我只是淡定地相信,一个残缺的世界总是可以至少容纳下一个残缺的人而已。
我有很多学生,经常会跟我抱怨,说他们的研究生导师盘剥他们,让他们帮自己写书,却又不给回报。我听着就乐,我说,你自己想呗:干这个活,自己能不能成长?若是能,没有钱拿,没有回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跟成长比,那些算什么啊。你生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那样的导师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啊。他们那样的人不善待他们自己的世界,你可不一样,你要学会善待自己的世界,不是吗?
| 今日得到
今天我给你植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所以,若是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若是你能宽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能够给你足够的宽容;若你是个非常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待你。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貌似我的世界也是如此对待我的。
| 思考与行动
这期,只有一个问题,可我也知道这个问题有多难以回答——为什么难以回答呢?因为这可能是要琢磨一辈子又一辈子的问题:
你的世界里有哪些不美好的地方?那之中,有多少其实可能是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