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论】华为任正非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置诸死地而后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熵增定律

【老麦按】7月30日,华为在深圳召开上半年业绩发布会,公布公司多项业绩数据。半年报显示,华为上半年实现营收4013亿元,同比增长23.2%;净利润率为8.7%,均高于2018年的水平。这是自今年5月16日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遭美全面打压后,华为发布的首份亮眼财报。记得在6月下旬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教授的年度大课上,曾经介绍到了任老在华为之前生死的节骨眼(2001-2003年间),任老其实当时没有找到破解或者说化解的方法,一度想自杀。直到有一个人,把热力学第二定律介绍给了他,从此,任老和华为,不但没有低沉,更是高歌猛进,就是遇到这次被唯一超级大国打压也毫无惧色。这个热力学第二定律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们又能如何利用或者准确地说按照其规律办事做到事半功倍呢?今天就来探究一下!



面对华为的冬天,任正非究竟是如何根据对熵增定律的认知走出来的?


【创新方法论】华为任正非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置诸死地而后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熵增定律_第1张图片

任正非的中青年时期在军队里度过,因此他的思想上打上了很深的军事思想的烙印。华为早期的很多口号,比如农村包围城市、压强战术、力出一孔等等都是在这个理论之下,成功突破重围,帮助它在那个时代取得了长达十年的快速发展。

大概到2000年左右,华为负面效应集中爆发,内部人心涣散,竞争公司开始挖墙脚来窃取公司核心机密等等。所以对于任正非而言,2001-2003年,可以说是任正非的至暗时刻。

一连串的事业和个人打击,让任正非心力交瘁、彷徨无助,甚至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半年多的时间连觉都睡不着。他深刻的怀疑自己,甚至想过把公司卖掉,自杀了事。

在这个至暗时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推荐给任正非一本书——《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者熵增定律宛如为任正非开了天眼一样。

任正非说,自然科学跟社会科学有类似的规律,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渐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

任正非说:我们要研究熵增定律里面的熵死现象,是为了避免华为过早的死亡,避免过早的死亡就要了解关于死亡的终极理论。

所以任正非后期形成了管理哲学的核心——开放、妥协、灰度、耗散、熵减、反脆弱、创造性毁灭,均来源于此。经过了这一段至暗时刻的思想洗礼,华为开始了高歌猛进之路。



哪么,什么是熵增定律呢?

【创新方法论】华为任正非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置诸死地而后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熵增定律_第2张图片

查询了一下百度百科,熵增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克劳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这种熵增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而总熵变总是大于零。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封闭系统的熵值永远都在增加。‍‍哪么为什么会熵增呢?举一个小栗子:


‍每个家庭都有鞋子,如果我们说鞋子摆放有序,那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双鞋子都放在鞋柜里自己的位置上。整洁有序可以带来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即使我们闭着眼睛不去看,也都能非常轻松的找到我们想要的鞋子。‍‍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知道鞋柜是非常整洁有序的状态,我们就能确切地知道每双鞋子所在的位置。‍‍如果我们把鞋柜开始弄的有点混乱了,‍‍那又会是什么意思?‍‍某一双鞋子好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有可能在其他层格,‍‍也有可能在鞋柜外,也有可能在阳台、在卧室,还有可能由于太臭被扔在门外,那就有很多种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时候我们说我们的鞋柜有一点混乱。但是这种混乱好像我们还能hold住,毕竟可能性也就那么几个,我们多花花时间多找找就好了。‍‍我们只有一种可能性,变得整洁有序,‍‍而有1万种可能性变得混乱,所以从概率上来讲,混乱是更有可能发生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比如我们的房子彻底变乱了,那可就麻烦了。‍‍所有东西全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时候物体的摆放可能性就太多了,可能在这可能那可能在各种可能性,那么有可能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比之前的鞋柜、比之前的有一点混乱,这样一个房子彻底变乱的状态的让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混乱程度大大增加,我们可以说相比之前的情况熵增加了。‍‍


按照熵增定律的演绎和推理,宇宙也是这样的发展:随着内部熵的增长,其无序程度将与日俱增,经过数十亿年时间,其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整个宇宙其秩序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没有任何生命可存活,最终完全死亡。这种情景就是科学家对宇宙未来预言的被称为“热寂”的状态!




我们所处的组织是不是一个熵增组织?


【创新方法论】华为任正非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置诸死地而后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熵增定律_第3张图片

我们先从底层世界观来看。

不管你承不承认,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今天影响我们最大的人是牛顿(没有之一)。1687年是整个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因为牛顿写了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被大家简称《原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在这本书里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主要是基于两个逻辑基点:第一,惯性;第二,引力。为什么说牛顿运动定律是一种世界观?因为在经典力学思想之下,大家认为整个世界就像一个钟表一样在走动,那个时候大家对这个世界的隐喻就是钟表,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

这个世界观今天被认为是机械论世界观,它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机器,人站在外面修理、推动这个机器,这个机器的力量来自于外面,如果出问题也是外面因素造成的,这就是牛顿机械论。事实上,老麦之前在看全球头号对冲基金公司掌门人瑞·达利欧的新书《原则》的时候,就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达利欧同样对整个宇宙是个机器的观点全盘接纳!(链接: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

其实整个工业时代和工商管理都是建立在牛顿机械论之上的。1767年,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从牛顿力学里面带了很多思想到经济学里。比如万有引力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力,而在经济学里,有一双看不见的手。牛顿里面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而在经济学里面,也有供需的平衡。可以说牛顿的物理学公式,影响了今天的经济学;瓦特原本是一个工程师,但是瓦特居然读懂了牛顿物理学的原理,然后应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去改善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在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把科学(其实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引入到管理(经典的场景是他用秒表计算工人作业的时间从而发明流水线作业来提高效率这一做法一直沿用到现在),作为了管理的基石。

所以在牛顿机械论下的管理,传统的商业组织必然是封闭的、机械的、有边界的,所以就有了一个词——组织熵增,如果你的组织是封闭的,你组织里面的熵,那个混乱度,那个代谢程度就会逐渐增加,而不可逆。事实上,不管是商业组织,就是公共机构也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诵唱的“我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革命同志就是一块砖···”可见一斑!


我们再从组织的症状看起。

对于封闭组织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内部就开始熵增,‍‍组织能力开始退化,会表现成什么?人员的进取心丧失,很多人获得了位置,然后就不再努力了。‍‍然后各有各的想法,团队能力凝聚力开始涣散,‍‍这时候内部的沟通效率在变低,‍‍组织流程是有的,但是都流于了形式。变成在实际运作中,重要的不是取得成果,是否取得成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遵守了流程和规矩!大家的注意力都偏离了!

在华为离职高管张利华的叙述中,当时的华为表现的也非常明显。华为早期的很多口号,比如农村包围城市、压强战术、力出一孔等等都是在这个理论之下,成功突破重围,帮助它在那个时代取得了长达十年的快速发展。

这种方式的管理风格是基于控制论的组织系统。企业被看作一个机器,管理者站在上帝的视角冷静的看待全局,精确的向下属发出各种命令,要求下属必须完成某个目标。其实这种做法在工业时代的军队、工厂、企业乃至其它组织都是按照这个方式去运作的。这种方式,跟牛顿机械论的方式几乎是一致的。

事实上,不单是组织,就是一个产品或技术,比如iphone这样顶级的产品也会面临这样的现象,iphone销售日渐走下坡路,主要利润单元已经不是手机硬件。‍‍随着时间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化,‍‍同时迭代的进化的速度也会变慢。‍‍这时候当外界有快速变化的时候,它其实比较难以随着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快速得到改善,这就表明极限点的到来。



熵增的克星——反熵增的耗散结构。


有这么一个故事:2009年,曾经叱诧风云的北电的一个工程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白天公司宣布破产了,HR说从明天开始停薪,不用来上班了。什么时候来上班呢?不知道,等候通知。他觉得自己和家庭的未来一片黑暗。

这时,一个猎头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夹着文件包,西装笔挺地出现在他门口,等他多时了。两人进门相互介绍,确认身份,猎头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Offer出来说,一家中国公司对他非常敬重,希望他能去他们公司。

猎头说,据他们了解,他现在的年薪是12万美金,这家公司给他24万美金,另外Boss给他总裁特别津贴,每年3万美金,一共是27万美金,问他满意吗?

他所在的办公室是在二楼靠窗的一个位置,所有一切前台、行政都已经准备好了,愿意的话,明天就可以去上班,现在就签合同。

这个公司,就是华为,这个BOSS就是任老!

任正非的“反熵增”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耗散结构。华为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耗散结构。任正非说“如果有能量,就一定要把能量耗散掉,耗散在我们的生命里,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新生。

近三年有700多名世界级顶级科学家加入华为,30%来自于欧洲,18%来自于美国——任正非在最近的采访提到过这几个数字。华为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甚至还有700个数学家、800个物理学家、120个化学家。请看清楚,这些人不是数学工作者、物理学研究者、化学研究者,而是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

过去十年,华为累计投入4000亿人民币,其中基础研发费用占20-30%。比如华为2009年开始研发5G,累计投入20亿美元研发,预计2019年在5G上的研发投资会超过100亿人民币。结果华为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排名第一。

在接受媒体就美国打压的采访时,任正非明确表示“美国给华为难题是给了我们极大帮助,在外部压力下,我们内部更团结了,在“百炼成钢”中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铁要反复锻打才有韧性。华为公司现在是一个“虚胖”的公司,因为三十年来快速扩张,人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考验。如果打几下,组织变结实了,人的意志坚强了,奋斗者的骨头也硬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好处的,所以我们不怕打击。”这其实既是把特朗普政府的打压作为一种能量来帮助华为减少熵增!


我们再看看大企业变革取得成功的例子。比如我们的海尔,为什么要推行“人单合一”,其实重点不在于这个形式,重点在于张瑞敏把庞大的板块结构的大公司拆分成一个个自组织的小个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海尔反熵增,实现自我更新,业务才能再上台阶!再有一个欧美大公司,具体名字我也想不起来了,把以往按泰勒制组织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改成了由工人负责某个具体产品全流程的组装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其实,我们的公共机构也需要反熵增,也需要自我革新,这里头也是一样的道理。包括对我们自己来讲,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反思?为什么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时刻注意自己是不是走进了一个更大的洞穴?这里面需要我们更好地领会熵增定律,学会反熵增,从而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使命!


老麦在混沌大学创新学院的学习轨迹:

1.听李善友教授大课,你怎么可以没get到这三点?

2.没习得多元思维模型,你再怎么学也只能事倍功半!

强烈推荐你加入混沌大学创新学院,我们一起进化(混大承诺:一个月内不满意可全额退款)!

【创新方法论】华为任正非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置诸死地而后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熵增定律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方法论】华为任正非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置诸死地而后生带给我们的启示!|熵增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