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未来

      ——《管理百年》第4章(1931-1940)读书笔记(5)

      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利用一笔捐款开始探索现实中工作情况的研究,即人们在工厂里怎样工作?人们在工作中最关心什么?怎样才能激励工人?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人的士气和生产力?科学管理为何不能对生产力和人的行为产生革命性影响,当时的企业为此困惑不已。

      管理学思想开始关注人的问题。研究者发现,只要人们在一起工作一定的时间,就会形成一套独有的地位体系、文化和结构,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是跟管理层对着干的。只要企业管理方法还不曾考虑到人类本性和社会动机,工业发展就摆脱不了罢工和怠工行为。

      泰勒发现了工作,福特发现了大规模应用的工作,斯隆组织了工作。但他们都没看见,是“人”在完成工作。大多数时候,管理者看重的是生产和组织条件,却忽视了管理的人性艺术。管理者普遍忽视工作动机,忽视人性特征,工厂里把人仅仅当作是生产的机器。

      美国人福列特提出人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其他活动的中心。福列特认为冲突是生活里的必然现象,她列举了处理冲突的三种方式: 压制、妥协或整合。她认为,只有整合才是积极向前的,所谓整合,就是先发现真正的冲突,接着把双方的需要分解开来,又彼此糅合到一起。

      福列特主张赋予人更大的责任,认为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目的。没有参与就没有责任,这是福列特最具说服力的劝诫。

      福列特对领导力提出的意见同样极具现代眼光: “最成功的领导者都能看到一番与众不同又尚未实现的景色”。福列特认为领导者的任务是协调、确定企业方针、做出预见。领导者要能看到全景而非局部,要拥有对未来的愿景。领导者是获取更多知识的渠道,应该赋予他人自由。“老师对学生的最大贡献,就是增加学生的自由度——扩大了学生活动、思考和施展控制力的范围”。

      福列特还是管理培训的早期倡导者,提出领导能力是可以传授和学习的。可惜,一直以来,人们对福列特思想认识与重视不够。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大罢工,企业中人的问题带来了持久的冲击。罗斯福新政在此时起了关键的促成作用,新政把“工业民主”放到了企业日程的最前面,随后,劳动条件和相关法令以惊人的速度做出了改进。工业民主体现出的是人道精神,迸发的是人性活力,并且激发了人性化、责任化管理的诞生与兴盛。

      人,才是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