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笔记

机器应该工作,人类应该思考 —— 托马斯·沃森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产品极简主义(最简了,别人就无法超越)
少就是最合适的
Don't make me think
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马化腾本人是细节美学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
用户驱动战略: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公司三大驱动——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与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
内部赛马机制
试错迭代策略
生态养成模式:马化腾是进化论和失控论的拥趸者。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组织。
资本整合能力
专注创业初心

《时代周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认为:今天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之所以成为这样,乃是继承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精神所致。“不要告诉我世界是怎样的,告诉我如何创造世界”,康奈尔大学的这句反战口号风靡一时。

被效仿者很快销声匿迹,而腾讯却据此成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腾讯会被认定为一个“模仿者”而非“创新者”。程苓峰写道:“马化腾不以为然。他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

在中国市场上,盖茨采取了放任盗版的战略。1998年,他对《财富》杂志说:“只要中国人做盗版,我们希望他们可以盗版微软的。他们将会盗版上瘾,在接下来的10年,我们会想方法把盗版收回来。”事实正是如此,微软一直到2008年才开始着手打击中国市场上的盗版行为。

正如汤因比所揭示的,“高级别的文明从来都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

马化腾的这种以用户价值为理由、以利益为最终考量的态度,在很多坚信“世界是平的”的原教旨主义自由派听来非常不爽,也第一次给人留下“拒绝开放”的印象。然而,这却可能是商业竞争的本质。

安踏的丁志忠曾经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中美企业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不同理解,他说:“耐克、阿迪的篮球鞋主要是在塑胶地板上穿,弹性是重要考核指标,而安踏的消费者只有1%能在塑胶地板上打球,其他都是水泥地。安踏更关心的是,在水泥地上打球的孩子如何才能不扭脚。”丁志忠的这段话,用于互联网产业也非常“合脚”。

2006年6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描述:“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人失败,同时又有另外一些人成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刘胜义

他(张小龙)的回答出乎意料:“大部分的创新都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反复体验的结果。”

张小龙的解释则更有趣:“那就是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他半开玩笑地说,乔布斯能在1秒之内让自己变成“白痴”,我们当然不如他,但一定要让自己变成“白痴”。

谈到核心能力,首先就要有技术突破点。我们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的东西,否则总是排在第二第三,虽然也有机会,但缺乏第一次出来时的惊喜,会失去用户的认同感。这时候,你第一就要关注你的产品的硬指标。在设计和开发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外界会将它与竞争对手做比较。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马化腾《给全体员工的邮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腾讯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