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造而模仿——《深度模仿》书评

为创造而模仿——《深度模仿》书评_第1张图片

闻名全球的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创始人舒伯茨是以意大利咖啡的形式为样板而发展起来的,意大利咖啡的方式是站着喝、意大利装饰、意大利语菜单,他最初想把这种形式完全引入美国,但考虑到美国人群习惯、场景的不同,例如美国客人会希望要椅子坐下,还需要英文菜单等。舒伯茨进行了两者的糅合,发展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第三场所”概念,为美国人提供舒适的咖啡场所,进而全球开始扩展起来。

类似这种参考行业内外进行模仿进而创造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深度模仿》这本书里,作者井上达彦,世界知名商业模式专家,同时还写过《深度案例思考法》一书,他研究了星巴克、丰田、7-ELEVENT、西南航空等数家企业,得出“为了创造而模仿”的方法。

觉得书中很多观点提高了我的认知,简单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享

1、模仿为了什么?

2、模仿的本质是?

3、模仿的方法是?

首先说说第一个问题,模仿为了什么?

印象中,“模仿”一词总被等同于“抄袭”“复制”,总带上一点贬义的含义。但纵观历史,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其他角度,模仿都存在,且模仿都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在书中为“模仿”正名。用了许多溢美之词,比如“模仿是创造之母”“照抄是美德”“模仿是理性的行为”等。

我们无法否认,

铃木敏文如果没有去美国考察,模仿美国零售业的形式,就没有现在的7-11便利店;

小仓没有以UPS为学习样本,就不会诞生个人快递的商业模式,就没有大和运输;

强生公司没有向内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原则学习,就不会有一次性使用的隐性眼镜安视优诞生;

就如《创意的生成》一书作者说过,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一切的创新都来源与原来的元素,井上达彦说“以样本为基础的学习战略,为了创造而模仿。”


再看第二个问题,模仿的本质是什么?

模仿分成两种,一种是产品和服务的模仿,例如天猫开拓了天猫国际,发展海淘,京东也不甘拉下,发展出全球购的频道,这就是产品上的模仿和竞争。

一种是结构的模仿,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的模仿,这个是更高维度的学习,但往往这个却不起眼,且难以发现。但这也不是不可能,作者在书中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里就引申到了第三个问题模仿的方法有什么?

说到方法,必须先知道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模型P-VAR,如下图:

为创造而模仿——《深度模仿》书评_第2张图片

如果想要分析同业或者跨行业的样本,需要从以上模型的4个方面出发,采用守破离的方式。

守指的是彻底模仿;破是突破样本的教诲,离是发展出自身的模式。通过这样的3个阶段,才是模仿的最高境界。

使用守破离,书中提到分5步来走,其中都是用P-VAR模型贯穿。


为创造而模仿——《深度模仿》书评_第3张图片

1、选择分析参照企业,比如A公司选择了B为参考样本,

2、用P-VAR分析企业,从定位、价值主张等角度进行企业B的分析;

3、描绘本公司A的蓝图,从样本从得到结论,是完全模仿还是反向模仿,或者是部分的模仿,对自身进行产业设计;

4、对比理想的产业设计和公司税现状,明确差距和矛盾;

5、设置目标,实施变革

以上为《深度模仿: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发掘创新基因》这本书的一些读后心得。

话说书评写得容易,因为大部分都是从书中摘录而成,而更高层面的应该是深入理解后再去实践,往后挑选1~3家企业进行嵌套分析,再回来补充实践案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创造而模仿——《深度模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