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每日任务要适量并契合自己

从开始实施时间管理、Multitasking之类的效率方法后,发现很多时候,似乎做了很多事,但回顾起来却没有完成的满足感和欣喜感。前段时间看了GDT工具工作坊里一篇文章,幡然醒悟,开始更改列计划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每天学一点,比一周一次长时间学习要有效。许多学习软件也是有每日打卡机制,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持续的学习习惯。这个准则的确不错,但对于个人来说,却要适度设置每日必做任务。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学习。工作坊的推荐是每天三个“青蛙”,三个“蝌蚪”。“青蛙”即大任务,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工作,“蝌蚪”则是小任务,在这篇文章可以算是“每日任务”。

我目前(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的每日任务如下,完整地把微习惯数据搬了过来。

  • Elevate
  • 扇贝打卡
  • 每日英语听力
  • 英语趣配音
  • Scalers笔译
  • Keep
  • 阅读书籍两小时
  • 每日500字

按此,再根据微习惯打卡记录,来进行思考与筛选。

以上可以分类为:英语、健身、读书、输出(写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简单的任务太多,难的任务执行力不够。

英语占的分量很大。一是因为热爱,二是因为擅长,三是学习英语实在已成为生活一部分,长期以来的习惯。但我是否值得花如此多的时间呢?再看我的弱项口语的训练--趣配音已经好久没打卡,也说明人们都倾向于做简单的、自己擅长的练习,特别在每日任务的完成上。而Elevate的内容对于我现在的学习帮助并不大,每日英语听力也与现在的时间安排以及学习进度不符。
解决方法:简单、无效的任务清理掉,只留下需要提高的短板。按需求调整任务。

二、没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心情不振,效率下降。

阅读书籍两小时这个也许久没有打卡,一来是在做一个已看书籍的总结与整理,希望未来在公众号可以进行分享,二来最近每天在听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感觉似乎也相当于做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读书。但每每我看到这样一个打卡内容时,都没有去点击“完成”,这也造成了晚间回顾整日工作时觉得过得很空。而列计划最忌讳的就是列一大堆而完成不了、不按实际情况“宽容自己”。因为这导致很多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计划的实施。

现在列表进行瘦身,变成了:

  • 扇贝打卡
  • 英语趣配音
  • Scalers笔译
  • Keep
  • 阅读书籍两小时
  • 每日500字

三、时间记录

每一项每日任务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完成?我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分配给它们呢?

  • 趣配音 15min
  • 扇贝 5min 总结 20min
  • 笔译(翻译+总结) 40min
  • Keep(一组)20min
  • 每日500字 约30min

应该尽量利用零碎时间来做零碎的任务。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不要在大块时间的开始部分去做。

比如扇贝、趣配音,都是通过手机完成,而在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打开微信或其他手机内的所谓事情来看看、翻翻,时间过得很快。而且在大块时间开始的时候做太过简单的每日任务只会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做所需注意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学习。

等开学之后,晚间几乎都是八点半下课,还有专业课的作业以及语言学习必需的复习预习工作,可以说,如果保持良好的作息,晚间留给所谓的每日任务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因为“青蛙的重要性大于蝌蚪”。最终还是通过缝隙中的时间来完成每日任务比较合理可行——所谓真正的没时间,的确都是借口。

思考与措施:
Keep可以通过学习具体动作,自行练习,把握时间。
每日500字提前构思好,利用各种通勤时间,不需要动脑的时间(如洗漱等)。
笔译看情况转化为青蛙来完成,兼顾其他翻译书籍的阅读一起。

碎片化的学习其实并不算真正的学习。最高阶的合理利用时间应该是把一切所谓碎片化时间转化为大块时间。而大块时间则要花在刀刃上,做你“最重要的事”。

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每日任务的拖沓而把重要任务的时间挤压。这需要足够的行动力与毅力。但如等车、排队等消极时间,也就是真正的碎片化时间,是值得我们好好利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管理:每日任务要适量并契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