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之《偷窥者》|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

1

从小,我就对侦探破案的影视剧,保持着想看却不敢看的心情。

想看,是觉得神秘和好奇;不敢看,是害怕恐怖的场景。

所以,对于刑侦领域,我一直保持着敬畏的态度。

长大后,视野不再狭隘,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无常,破案题材的作品对我来说,不再是一味的恐惧,更多了自己一份理性的思考。

2

看网剧《法医秦明》,始于《无心法师》之后对张若昀的欣赏,也让“法医”,这一“冷门”职业走进了大众视野。

从影视剧回归纸质书,法医秦明系列第6季《偷窥者》来到了我的手上。

法医秦明之《偷窥者》|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_第1张图片

早在看这本书之前,有一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同类型作品——《尸案调查科》。

它是国内痕迹检验师九滴水所著的专业推理小说,也分好几个系列,在看过第二季《罪恶根源》后,我对刑侦领域的一些认知发生了变化——

对警察来说,只要查明犯罪事实,给凶手定罪,案件便告一段落,很少有人去考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恶果的发生。

对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说,我们总是害怕看到凶案现场的血腥恐怖,可是比这更深刻的是“罪恶根源”,即“他为什么会犯罪”、“是什么导致了他犯罪”,这才是我们这些喜欢看推理小说的人,更应该关注的东西。

究其根源,才能斩草除根,在看清楚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的认知着眼点,不会仅仅停留在惨烈的凶案现场,甚至并不会觉得,尸体是瘟疫一样的存在,有多不堪,有多需要躲避。

3

悬疑推理小说通常从发生命案的现场写起,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容易让读者产生胆怯心理,比如《偷窥者》中的十一起案件,每一起一开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要么是沼泽地里的泥炭鞣尸,要么是着火车辆里发现的焦尸,要么是荒山野岭的干尸,要么是出租屋内男扮女装的尸体……

另一方面,读者又很享受跟随书中主人公,一起推理的紧张刺激和一起破案的丝丝入扣。

这样题材的作品,多少让“胆小”的读者又爱又恨,看秦明的《偷窥者》,我特意挑了大白天的时间。当纸张翻过最后一页,一切拨开云日,我才发现,这些案件并没有想象中恐怖,恐怖的是人心的变幻莫测,以及心理、人性、道德在“罪与不罪”之间的挣扎与救赎。

4

秦明在《偷窥者》的序言中写到:“只要我笔耕不辍,不断将法医这个职业的故事写下去,一定会让更多的百姓支持我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

除却每起案件本身,作者秦明在书中,描写着基层法医的日常,也在为这一群体正名——

法医在体力上确实没有体力劳动者艰苦,但是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首先,从事这一行业需要大量专业的知识,就像书中的大宝所说:“当一个法医。就得是‘六匠合一’。”掌握来自木匠、瓦匠、锁匠、漆匠、裁缝、理发匠的技艺。

其次,整天和尸体、腐臭打交道。在《魔术棺材》一案中,秦明回忆了一次让他终身难忘的开棺验尸工作:棺材里散发着刺鼻的腐臭味,已经看不到尸体,而是满满一层蛆虫,黄白色的蛆虫朝着不同的方向蠕动,恍惚间仿佛成了棺材里的一片液平面……

再者,比尸体出现“尸蜡化”、“巨人观”等现象更惊恐的,是解剖尸体时的恶心。法医有时需要对尸体的胃内容物进行分析,特别是将肠内东西弄出来筛选,比对现场食物。法医也是人,也需要吃东西,在吃到相同菜品时,联想到胃内容物的状态难免犯恶心。

法医秦明之《偷窥者》|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_第2张图片

最后,工作繁忙,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法医的工作可不局限于出差办命案,伤情鉴定、骨龄鉴定、信访复核、科研培训等一大堆工作都压在他们身上,所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书中的小小秦就是因为秦明在外奔波而“不想认”这个爸爸,而个中的辛酸无奈,也只有当事人深有感触。

发生在一座城,大大小小被谋害的尸体,时刻存在在法医的心里,那是对同类的恻隐之心,督促着他们向着真相抽丝剥茧。

也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你,对法医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最后,用一句话作结:

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

满怀佛心, 唯愿天下太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医秦明之《偷窥者》|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