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印度电影《调音师》已经登录国内院线。
从口碑来看,影片上映以来是一片盛赞无不叫好。
以豆瓣举例,7.5万人参与评价,其中给出四星和五星的网友占83%。
从票房来看,45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1400万美元的总票房。
国内虽然迟到六个月引进,但最终预测票房也将达到1.79亿。
这样一部名利双收的电影是如何“炼成”的?
影片结尾的“神奇一击”蕴含着怎样的真相?
那只瞎眼的兔子又包含着什么隐喻?
电影想要向观众传达哪些形而上的主旨?
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聊聊这部时时紧张、处处反转,堪称悬疑教科书的《调音师》。
剧情概述
小伙阿卡什弹的一手好钢琴,唱的一嗓好声音。
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攒够路费,去伦敦追寻自己的音乐人生。
也许是为了获得灵感,也许是为了博得同情,阿卡什总是假扮成盲人并且演的相当不错。
一次偶然,他遇到了善良女孩苏菲,随后在她父亲的餐馆里表演弹唱。
又是一次偶然,他在餐馆碰见了过气明星普拉默,并被邀请到家中为妻子西米进行私人演奏。
接着还是一次偶然,他在普拉默家里目睹了西米联合情夫杀人藏尸的全过程。
于是,阿卡什就以盲人钢琴师的形象成为唯一的目击证人。
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别急,后面的事更劲爆!
他到警察局报案,但警长曼诺拉竟然就是西米的情夫。
无奈之下,阿卡什胡诌乱侃一番,总算躲过一劫。
西米为了自保,亲手杀了掌握不利证据的邻居大娘,而这一幕恰巧又被阿卡什看到。
产生怀疑的西米一不做二不休,设计弄瞎了阿卡什的眼睛。
真的变成了盲人,阿卡什既不能作证也不能举报。
他会反击吗?
西米和曼诺拉会放过他吗?
本着剧透可耻的原则,电影最精彩的反杀部分,小编就不再描述了。
想看阿卡什如何扭转乾坤的同学还是到影院一睹为快吧。
看点1:经典短片改编
电影的剧本创意来自一个只有14分钟却名声大噪的同名法国惊悚短片。
原版短片将主人公的懦弱、虚伪和贪婪融合在一个悬念丛生的凶案之中,戛然而止的迷局着实让观众大呼过瘾。
印度版《调音师》在原有剧情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重新塑造,并把凶杀案加以延伸。
虽然丰富了很多内容,但悬疑和反转的精髓并没有丢失,反而更胜一着。
无论是故事的深度还是剧情的张力均堪称完美,用神乎其神来评价亦不为过。
看点2:女主塔布
电影中,残忍狡猾的妻子西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饰演这位女一号的演员叫塔布,已经49岁,身高174cm。
她是童星出身,如今贵为印度影坛大姐大级别的女星,演技不俗,成绩斐然。
塔布是印度Filmfare影评奖最佳女演员奖的得奖纪录保持者,共有六次获奖。
Filmfare影评奖在印度电影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被称为印度的奥斯卡。
不过对国内观众来说,相比塔布的名气,可能她曼妙的身材更有辨识度。
看点3:逻辑缜密
影片剧情可谓是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虽然情节进展很快,但并不凌乱。
用行话说,每一个坑都填上了,而且填的很漂亮。
电影不仅在线索上有始有终,在角色上也做到了动机和行为的“双合理”。
比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他这么做符合不符合“人之常情”?
很多电影因为忽略了角色本身的逻辑性,所以在观赏程度上大打折扣。
那么这部《调音师》能够取得如此炸裂的口碑,逻辑缜密就是关键因素。
看点4:结尾的神奇一击
影片最后,男主阿卡什再次以盲人形象邂逅苏菲。
他讲述了西米如何要将自己置于死地,自己又是怎么死里逃生。
你会为小伙的光辉人性喝彩,为毒妇的活该下场叹息。
而当阿卡什告别苏菲,别致的兔头拐杖精准的扫开地上的易拉罐,你又会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这不过是一个透着卑劣与血腥的谎言。
那么谎言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就从这杯咖啡端到嘴边,阿卡什却眼神闪烁开始。
真相是阿卡什与医生同谋贩卖了西米的肝脏,然后用她的眼角膜治好了自己的眼睛。
三个隐喻
当装着西米的车“一骑绝尘”,道路旁边有一颗形如肝脏的树显得格外突兀。
这个画面就预示了西米的结局。
影片开头有一串字幕——“什么是生命?它取决于肝脏。”
这是一个双关语,既埋下了西米因器官移植而死亡的伏笔,也暗示了阿卡什倒卖器官得利后的重获新生。
关于阿卡什谎言中最为关键的兔瞎子先生。
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阿卡什躲避捕杀的剧情。
小编思考
看完这部电影,除了折服于精彩绝伦的剧情和峰回路转的真相,我更陷入一种深深的自问。
阿卡什是好人吗?
或者说影片中有好人吗?
所谓好坏,无非就是在真诚与虚假之间,看哪个展现的更多一些。
如果说,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那只黑白相间的猫。
我是龙套夏一条,专注院线观影评分,电影故事解说,经典影视解析,原创情景视频。
欢迎关注我的和公众号:夏君放映,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