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90年代初,单位里的人,收入又少,开销皆多,两个钱顶一个花,上养老下育小;地位尚可,心性颇高,都很看重子女教育,上学接送,课后辅导。当然,母亲也不例外。

假小子、性子野,从未放学准点回家。足球场、秋千、双杠、政府大院角角落落,总有母亲寻我的身影,还有方圆五百米以内的游戏室,直到小学毕业。

一边是母亲的“锦衣玉食”,一边是母亲的“严词利剑”,我终于不负众望,如愿进入县城重点初中。我如释重负,母亲喜出望外。那时候,强烈感受到这是父母所期,也是邻居所盼。至于我,浑然不知读书有用论,只想用分数向世界证明,周围对我的认知是对的,仅此而已。

刚进初中,母亲便进行新一轮紧箍咒,永远围绕一个主题——中考考一中。可能是“意识洗脑”时间早,也较为彻底。“为自身而崛起读书”日渐萌芽,学习过程,甚是自觉,一次次用卷面成绩向母亲邀功请赏。这样,也成全了大众眼中的理所当然——考取一中。如果没有母亲不厌其烦的耳畔敲打,我又如何能深知学生职责、树立人生目标呢?

高中阶段,家长、学生、老师,三方无不为之紧张。子女选择命运,家长选择陪读。在此时间节点,母亲首当其冲,早起备好营养早餐,晚上同我一起奋战,起得比我早,睡得比我晚,是一个比参赛者称职百倍的陪跑者。

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关键一考终于来了,分数还算理想。填报志愿,从此便与水利结下情缘,工作也不离不弃入了这一行。这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生命态度,更是对母亲从小“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质朴而又实在的教育理念的一个欣然交代。

我的母亲,一针一线的付出,一分一毫的给予,为我的世界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希望。再次回首,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起,我就成了母亲的全世界,她的省吃俭用只因给我最好,她的所作所为只为我能更好。

时光时光慢些吧,愿母亲身体康健,岁月温柔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