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1943年在纽约画的Broadway Boogie-Woogie是最好的一张曼哈顿的肖像。横平竖直几何美,加上蒙德里安简洁的配色,你感觉纽约是个多么艺术的地方。
但现实如何呢?看着画面,如果你在每一个横竖交叉处,都放上一个红绿灯。让部分街道只能向左行,部分街道只能向右行。红灯不能右转。街口满满的都是行人,常常有人试图测试自己的健美程度,跃跃欲试地要抢在行驶车辆到来之前闯红灯过马路。这时候,让你从左下角开车到右上角,你还能欣赏这幅蒙德里安的抽象画吗?
这就是每一天曼哈顿的现实生活。
你一定会问,哪一个这么不开眼还要在这里开车?车辆是满满地排列在路上的,不只是运输的工作车辆,运营的出租车,也有穿行城市的开车一族。
毕竟地铁不是哪里而能到达,在曼哈顿修一条地铁需要多长时间你知道吗,将近100年。这真不是夸张,如果你知道Netflix,你一定知道Mad Men,还有那个因为才华而闪耀,因为心理扭曲而自毁的魅惑般英俊的Don Draper。他的助手要在上东区84街和第二大道处买房,正犹豫房子是不是太偏了,中介说,赶紧买吧,等地铁开通了,你的房价涨四倍都不止。
说这话的时候是1968年。今年初,也就是2017年,这条地铁59街到96街这一段才刚刚开通。而这条地铁的修建计划,制定于1919年。距今98年,还没完成。
至今,上东区最昂贵的第五大道和麦迪逊大道居住的众多上了岁数的有钱人,只能靠公交车。公交车慢慢悠悠,经常堵在路上。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还等得起。但是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上班族只能挤地铁。一条地铁线路停运,影响的是一大片地区的租金和房价。
住在中城,最方便的是骑共享单车。它比自己买自行车还要好,因为不用担心防盗。几乎所有买过自行车的人都有被偷的经历。在公寓密集狭小的曼哈顿,要找地方给自行车过夜也是不容易的。放在街上,不管几把锁,总逃脱不了被盗的结局。如果其中一把锁坚不可摧,那很有可能最有剩下那个被锁住的零部件孤零零挂在那里。
纽约市的共享单车,只有一家,叫做Citi Bike。一天12美金,三天24美金,一年168美金。我交了年费,收到了一个小塑料牌,就是所有Citi Bike的车钥匙。钥匙丢了,也可以用同一个信用卡获得单次使用的密码,输入开锁。也可以在网上申请一个新钥匙,两三天就寄到家了。
有了它,我就不再想坐地铁了。毕竟在地底下活动,风景是别想了,那特有的酸腐的味道也不是什么享受。在地面上就完全不同了。曼哈顿越来越多自行车道,悠哉游哉穿街过巷,不怕堵车,不用等车,不用挤车。看看游客,看看商店,还省去了去健身房的时间。尤其是去上城,一半的路线都骑行在中央公园里,是再好不过的有氧运动。
在买年卡前,我先买了一张日票体验,那一次的经历现在还记忆犹新。
也就是半年前的一天,有朋友从澳大利亚来纽约开会,晚上约好在33街东头的一家日料共进晚餐。中午我还约了另一个朋友在切尔西市场Chelsea Market午餐。这两个地方都不远,正好试试Citi Bike。
我家在33街的西头。中午出门,拐角就有一家Citi Bike码头。每个码头都有一个购票机,插入信用卡就可以获得一个一天有效的密码。
车子都很新很干净,随便挑了一辆,调节好座椅,就上路了。车子非常结实,比我以前买过的自行车都重很多。怪不得我有个做动感单车健身教练的朋友跟我抱怨,Citi Bike太笨了,根本没法快速穿梭,但结实是真结实,爬沟过坎也不散架,很有安全感。
把手右面有个调速器,三个速度可以调节。左边是一个铃铛,不过基本没用,因为在曼哈顿,行人一旦扎堆成群地走到自行车道上,都自动成了聋哑人,不会理会铃铛。好在这样的时候不多。
不到二十分钟。我到了切尔西市场。入口处就有一个Citi Bike码头。找到一个空的停靠架,把车向前推,把车头塞进框架里,任务就完成了。
切尔西市场就是个美食广场,还有设计小店,在最时髦的Meat Packing地区。这里原来是肉类加工厂,经过艺术家在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租用和改造,现在已经成了最昂贵的地区。艺术家们,自然被赶到了城外。艺术家把便宜的工厂区变成昂贵时髦地段再被赶走,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晚上,从我家去餐馆,只需要走33街横跨曼哈顿。横跨曼哈顿岛,只有一条地铁,在14街,从西村到东村,晚高峰期间经常拥挤异常。但我不用担心,因为骑车也就几分钟。
我在家呆到只差十分钟的时候出门,来到拐角处的Citi Bike码头,输入密码,竟然打不开车锁。重新买一张票也不行。
情急之中,我跳上了一台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晚高峰期间,半个小时能到就不错了。我只好打电话给朋友赔礼道歉。朋友一个劲安慰我不要着急,注意交通安全,别催出租车司机。
挂了给朋友的电话,我很生气地给Citi Bike客服打电话质问。没想到冷静的客服不但不为我的气愤所动,还冷静地向我传达了一个更冷酷的消息。“你上一辆车还没有还,至今已经产生170美元的费用了。不但你不能再借任何车,而且只要你不还,费用就会一直产生。”
原来我还上一辆车的时候,没有把车头停到位。车看似停好了,只要没有听到卡塔一声,并且闪一下绿灯,就必须重新来一次,直到绿灯闪了,这辆车才被记录成已还,否则就一直处于租用的状态。
联网显示那辆车还在我中午停放的地点,我需要尽快去重新停放车辆,客服便可以把产生的费用免除。
每一辆车都在联网系统的状态监测下。每一天检察员巡视每一个车点,检查车况,把需要检修车辆的座椅扭转九十度,告诉使用者不要用这辆车,然后通知检修部统一拉走。
有过一次教训就足够了。以后的使用基本没出现过问题。还发现了Citi Bike车头有个带有两条粗皮筋的金属架,可以用来固定随身物品,夜晚会有前灯和后灯自动亮起。即便有了年卡,每次用车超过45分钟就要开始计费。但是每天用多少次随意。这样可保证车被及时归还。
这就是我在纽约用共享单车的经验。
查一下数据,Citi Bike已经有了上万辆车,600多个码头,交年费的用户16万,每天近4万次使用,比2013年开始的时候增长了差不多一倍。Citi Bike不需要押金,除了收取使用费用,Citi Bank花旗银行也给予冠名费。除了曼哈顿,业务也扩展到了布鲁克林和长岛城,车辆维护得也很好。
它的研发机构在给Citi Bike更新换代,改进性能和质量,增加功能;同时也在用更新的技术监管车辆的使用,配合美国成熟的信用机制,使Citi Bike的收入有保证。
所以Citi Bikea的业务在扩张,使用和喜爱他的纽约客越来越多,城市也开辟越来越多的自行车道以顺应环保的潮流。这是典型的纽约的生意方法,收支平衡,扩张有度,互利多赢。
得知我喜欢共享单车,朋友发给我国内的共享单车图片,让我震撼不小。一片小区的空地,堆满了黄的,红的自行车,俨然一个共享单车填埋堆。还有很多残缺不全的共享单车各种出其不意地出现,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我问朋友,这些一哄而上的共享单车的能盈利吗?像是一个为了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炒作。朋友是一个喜欢阴谋论的人,评论总是直奔阴暗面,但有时细想也不无道理。
他说,“车一块钱用一次挣不到钱,车质量也不好损耗大也是事实,需要花钱找人力满城去找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你别忘了,每一个注册的人都需要交一个费用,就是押金,100也好,200也好,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哪怕只有一千万人交押金,每人一百就是十个亿。你以为这些押金会被放在银行里而不去做投资吗?话又说回来,所谓共享单车,就是指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辆单车,而是很多人共同使用一辆,凭什么每个人要交100押金呢?如果公司宣布破产,这些钱还能不能退回呢?我加入过一个健身中心,刚交了一年的年费,它就宣布破产倒闭了,已经交出的费用只能成为债务拿不回来了。”
作为民众,我们只是图个方便,可能也不会计较为什么要交100押金。但是和纽约市收支平衡的Citi Bike模式相比,这种共享单车更像一个让一般人看不透的风投项目。难怪充满乱象。如果一个项目不打算长久经营,阴谋论者的担心真的没准会成为现实。相比之下,纽约的共享单车,还真是没法阴谋论的简单小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