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碎碎念上篇—依然失败却抱有希望

拖延了三个月的总结,不能再拖了,再拖就不记得2016了(现在都已经忘了部分了,对,老了)~

我从13年开始决定一年一总结,如下:

  • 我的2013碎碎念—一个程序媛这一年的杂七杂八经历
  • 我的2014碎碎念—学习篇、实习篇、工作篇、生活篇
  • 我的2015碎碎念—一个懒癌患者的记忆流水帐

如今已是第四年,拖着迟迟不写总结的原因有二:一是今年文章产出历史最低,越不写越写不出,不知如何下手;二是16年太失败,没达到自己的基本诉求(小伙伴们扔蔬菜:咦说的好像我们都达到了一样!别,我的程度比较深),来复习下16年我的畅想如下图,好像没那么难,但是我只能微笑着说一句:我只完成了其中一个目标,大家能猜出来吗?下面开始揭晓谜底吧

我的2016碎碎念上篇—依然失败却抱有希望_第1张图片

有进步却仍没做出彩的工作

对于我们码代码的程序员来说,平时做做需求、开开会很简单,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没遇到过有谁跟老板说:这个需求我做不来你让其他人做吧~~在现在还在码代码的底层员工我的角度来看,工作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如下图,15年刚开始工作的大半年里不懂事喜欢任性又遭遇不顺的感情经历,再加上当时对自己做的东西没有兴趣和认同感,工作做的非常烂,经常被业务方投诉,显然处在60%的最下边。

我的2016碎碎念上篇—依然失败却抱有希望_第2张图片

后来一个季度下来,我终于忍无可忍,想要做些改变,写了一篇略带负面情感的总结和反思:最近的一些个人反思和想法。之后的大半年因为开始接手新的项目自己也比较感兴趣,工作就开始慢慢有所改善和进步,逐渐获得老板和业务方的认可,但就像我经常说的,人是自带思维定势的动物,你一开始糟糕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在了他们脑中,想要彻底改变真的是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倍的努力。目前的我应该处在那30%与60%的交叉口,工作开始变得主动,开始不逃避难题,开始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但并没有做的特别好,更不用说做出彩了。

总之,方向是越来越好,我要做的就是避免其它不重要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工作,平时多思考和总结,周末也不要被朋友圈那些游遍世界的土豪们分心,有精力就出去玩,没精力就在家看看书、梳理工作总结工作也是极好的,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和情绪,微博里这一年光抱怨自己因为脾气差得罪人进而影响工作的次数不下5次,这真的是不值得,目前还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吗?

看书/文章

去年总结里写道工作之后惰性大增,变得不爱看书更不爱写文章,今年仍是老样子,真是羞愧难当,总体就写了不到10篇文章,看完的书竟也不到10本,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没想到自己已经如此堕落荒芜。

想想学生时代读书的环境要求很低,手机上、电脑上,只要一个pdf就能认真的看一天,如今只要拿着纸质书才可能有看书的欲望,在信息获取越来越简单又廉价的互联网时代,浮躁、喧嚣,使得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阅读短讯息和快手文章,越来越多的总结式文章、工具和教程被转的最多,类似书摘书评的app也吃香的很,好像你花几分钟看完一本书的书评和经典的名言警句就等同于看过这本书了,这种错觉让你越来越不爱看一整本书。其实我们都知道看书评看别人的书总结跟你自己看完一本书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反而有时候别人的总结有时会对你产生误导,所以我看书和看电影是一样的做法,就是看之前只需知晓这本书大致的评分即可,不会去刷别人的评价,待我看完后自己内心已经有了大概的见解,这时候再去看别人的见解,也许会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收获。

终其原因,还是互联网时代太快,太多的社交工具、新闻类、信息聚合类app花去了我们90%以上的闲暇时间,好像我们不花时间每天刷刷这些app就跟脱离了时代一样,跟别人都没法有共同话题了。实则不然,我很同意看信息聚合类app推荐的文章,好的app推荐的文章质量都不差,很值得一看,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要分配好时间比例,可以四六分也可以三七分,随你喜欢,每天让出30%~40%的闲暇时间看看书,一年下来也许有惊人的收获。最重要的是,不管看什么(文章还是书),总结和思考永远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再次强调。

呵呵,我没做到,我只是想说,17年我要这么做!!!

总结下篇:

  • 我的2016碎碎念下篇—做一个不作的软妹纸

附录 — 16年书单

  • 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更懂雷军和小米了,呵呵,这类书当然有夸大的嫌疑不可全信)
  • 蓝血16杰:BAT帮创业的故事(个别案列有所启发,但大部分都挺老的了)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 怀疑三部曲之寻找无双
  • 自在 · 独行
  • 苏菲的世界(才看30%)
  •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鸡汤,一下午搞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2016碎碎念上篇—依然失败却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