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夏侯玄

图片发自App

                这就是夏侯玄

                          文/皇甫子晞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文学家,也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儿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他容貌出众、品行高尚,那时的人评价他:“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夏侯玄博学多才,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

不过,当时的一个很有威望的人叫傅嘏,对他的评价却不咋地。夏侯玄等人想要和他结交,还通过其他人来说合,傅嘏最终都没同意,并且评论夏侯玄说:“夏侯太初,志达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甚至还说夏侯玄、何晏等三人是“败德之人”。

我对此很不理解,这完全相反的评论,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试图了解夏侯玄的生平。

夏侯玄少时便有名声,在弱冠时便担任了散骑、黄门侍郎。由于他的名声很好,于是魏明帝就想借助他来提升自己小舅子的威望,让他小舅子毛曾与夏侯玄坐在一起。夏侯玄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对毛曾是“耻之,不悦形之于色”,于是被魏明帝给贬为了羽林监。

从这里看出,夏侯玄十分高贵,不愿将就,不卑不亢不迎合。挺好的呀,没觉得是“败德之人”。

年轻小皇帝曹芳即位时,太傅司马懿与夏侯玄谈一些政治话题,他提出了“限制中正官权力”、“除重官”等好几个很好的政治建议,被司马懿赞同,但司马懿却又以时机不成熟等借口并没有实施,这受到夏侯玄的责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夏侯玄是一个非常直接的人,不像司马懿那样圆滑。

《魏氏春秋》曾记载,当初夏侯玄和他叔叔一起被征召,叔叔夏侯霸曾叫夏侯玄和他一起离开,夏侯玄说:“我怎么能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敌国呢?”夏侯玄如此忠君爱国,实在没有“败德”嫌疑啊。

再看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有一次,夏侯玄靠在屋内一根柱子上写字,当时正下大雨,突然,一个雷劈来,正巧劈在了夏侯玄靠的这根柱子上,衣服都被烤焦了,但他“神色无变,书亦如故”,这种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样子一边目睹事情经过的宾客都惊讶不已。

对于夏侯玄的处变不惊,我很欣赏。夏侯玄的冷静不仅仅是如此,他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死亡,也是极为平静的。

夏侯玄在狱中被要求写认罪书,最终他也没有写,虽为阶下囚,却也气度非凡、正义凛然。

从这些事情上看来,傅嘏对夏侯玄的评价实在不客观,也许正如马老师所说,他们政见不合,所以傅嘏对夏侯玄有着偏见吧。

对了,我想起来再课堂上,马老师曾问我们为什么夏侯玄临死前不骂一骂司马懿呢?人反正都要死了,为什么不骂个痛快?

下课后我想了想,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

1.夏侯玄一贯的作风应是不论如何都保持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不论怎么样都是一副冷漠ing的样子,所谓名士风流就是这个意思吧。

2.如果站在夏侯玄的角度上来看,他一生都努力维持大家心中自己那个处变不惊的样子,如果临死了还骂人,不就让别人认为“这个夏侯玄呀,平时装高冷,死到临头果然又暴露本性了”。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死得潇洒些、高傲些!

不管怎么说,夏侯玄他都是坚持自己的作风,他的表面上的高傲,绝不是大脑发热、一时冲动,而是他一生的追求——那种洒脱、身在人群中却又好像与世隔绝的感觉。

这就是夏侯玄,我很佩服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就是夏侯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