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挫折感和日常焦虑源于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倾向,而未来是抽象的。我们放弃存在力的主要模式是通过离开身体、撤退到内心世界来完成的。不断地权衡利弊、自我评估;各种想法、预测、焦虑、评判掺杂在一起,思绪万千;不断地探求体验的本质。”
荐语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TED人气演讲者Amy Cuddy在TDE演讲视频观看量超5000万之后,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案例,以及因演讲受到鼓舞的听众的来信,来信者自己的改变故事所著的。Amy Cuddy用了十个章节向我们演绎了身体如何决定心理的整个过程。
目录
瞬间打动我的金句:
用开放性的姿势得到力量,让你的身体说服心理,用体态和心态增加你的正能量,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正能量和自信全是来自你自己。
什么是最佳状态?就是情绪、思维、身体、面部表情、行为都体现出和谐一致的同步状态。
展现最佳状态不是假装拥有某种能力,而是相信并展露自己本来就拥有的的能力,是打破阻碍你流露真实自我的障碍,是巧妙地让你自己知道你真的有办法做到。
高能量姿势能够激发出你脑袋里的果断、自信和自在感,同时击退紧张、犹豫和退缩感。
我们只聚焦在某个时刻上,只需要达成一种心理上的最佳状态,只需要维持到度过最紧张、压力最大、有最多事情要处理的情况就好。
无力感不但会吞噬我们所有的信念和感知能力,还会屏蔽真实的自我,使我们成为“隐形人“,甚至让我们背离了真实的自我。
所有的变化都值得哀叹,因为它意味着我们的一部分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必须在记得生命中死去,才能进入新的生命。
读后感
沃尔特.惠特曼说:“我们因自身的存在而信服”。但是,当下的我们普遍都处在虚拟网络带给我们的短暂存在感,刷存在感其实就是现实中缺乏存在力的表现。作者用博士毕业之际参加的一场小型年度学术会议上的窘境,引出了“楼梯精灵”,简而言之,,就是“姗姗来迟的真知灼见”,这是一种思绪短暂受阻并能很快恢复的现象。这说明了大多数的我们在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会出现社会自我压倒真实自我的情形,为什么呢?因为“焦点效应”,即我们太注重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不相信自我的认同;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当我们的所思所想和当下的状态、情感、表现不相协调时,我们就在状态外,所以我们才会出现“姗姗来迟的真知灼见”,而这种“事后诸葛”的情形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们不加注意,那么就很容易变成事后遐想中反驳、懊悔、遗憾、失望,进而有些许羞辱感,但在面对新的机会时,我们的身体和情绪却没有忘记前一次的感受,会再次出现相似的情形。
回忆起我上学时候的经历,现在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不在状态所以才屡屡受挫,屡屡受挫而后更加不自信。那时候,我平时的成绩都是稳定且优秀的,但每每到升学考试,我都会出现滑铁卢。现在想来才明白,我那时候如果听过作者的演讲,或许就能扭转自己那个当下的窘境。但是现在也不迟,从知道的这一瞬间开始都不算晚。
存在力的概念其实源自于西方的正念:一种以达观的意念来觉察生活的能力,并以此来应对我们的境遇。当我们感知个人力量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强大起来,存在力就是我们感知自己,并将真实自我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作者给出了激活存在力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要积极的自我认可、自我暗示,少关注他人对你的印象,保持行为和认知的同步。存在力能让你所有的感官在同一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即同步共鸣。
其实,仔细想想,每个人都存在对真实自我的质疑。映照在生活里我们总是会觉得自己是某个方面的“骗子”,这种自我的不认同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冒充者综合征”。我们时常会感觉“德不配位”,质疑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不相匹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在意识里构造了一个“别人眼中的自己”,同时我们自己又有一套对自己的评价体系。我们总是拿臆想出来的虚假自我和真实自我进行比较,你越是完美主义、越是想表现的更加完美、害怕失败,那么你就越会拉大“他们眼中的自己”和“自我评价体系中的自己”。但是,好在这个叫做“冒充者综合征”的情形具有普遍性,且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
冒充者综合征的底层心理是怎样的呢?当我们感觉自己像个“骗子”的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获得的成就归因于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尤其是在对有所成就的女孩子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女孩会觉得自己的成就源自于别人的帮助、人际关系的经营和运气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信任自己,因为较低的自我认同感导致我们不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那些可持续的、可控的因素,如能力。那么怎么办呢?作者从三对关系的协同中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首先是自我心理助推:让机会感知能力压倒威胁感知能力。
辛尼加说:“最强大的人是那些能驾驭自己的人”。社会心理学家克特拉和他的同事们也提出了相应的佐证,他们提出,力量可以启动一套心理和行为趋向系统;但是无力会激发心理和行为上的抑制系统。这两套系统配合我们对机会和威胁的感知能力会形成恶性或者良性的循环。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在采取行动之前打开了一个对威胁的警惕开关,那么我们就会关注行动带来的潜在代价,我们就倾向于不采取行动,以此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相反的,如果我们在采取行动之前打开的是对机会的感知开关,那么我们会关注行动带来的潜在好处,我们就倾向于采取行动,因而趋向于积极的心态。
其次是同时驾驭心态和行动:弱化社会权力,强化个人力量。
作者指出,社会权力是运用支配权来影响或控制他人的一种力量,如获得的资产、工作、信息、社会地位、关注度、情感等;个人力量是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影响的,是帮助人们获得和控制无限的自身资源的力量,如技术和能力、深层的价值观、真实的个性、勇敢的自我等。简言之,社会权力是凌驾于他人之上、掌控他人状态和行为的力量,而个人力量是用来控制自身状态和行为的力量。理想的状态是同时拥有这两种力量,但是能够调动我们最宝贵和最真实的自我的个人力量是唯一重要的。只有当我们感受到强大的个人力量,我们才能获得存在力,才能自我认同,并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最后是摆脱焦点效应:远离弱势心理,建立强势心理。
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其表现形式就是我们过多的抽离自己现下的状态去往内心深层次的猜想和回忆,“回忆杀”让我们聚焦于过去某时某刻自己的行为,过去之悔让我们的心态处于“椒麻”状态;“遐想杀”让我们聚焦于对未来的忐忑之情,未来之期让我们的心态处于“忐忑”状态。而无论是哪种焦虑,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不在状态,我们太关注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同时我们又过度臆想出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别人在某时某刻关注的焦点,殊不知大家都很忙,没人能时时刻刻关注着你,就算是关注了你的某个时刻,也不会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个时刻。我们往往就是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处在完全自我的状态里懊悔过去、忐忑未来,这其实都不利于我们在面对挑战或者复杂问题时建立强势心理的。
如果说弱势心理压抑了我们的想法、消耗了我们的能量,让我们脱离了“状态”和“存在力”,那么强势心理就是对抗负面情绪的缓冲剂,她能够增强我们对他人批评意见和负面情绪的接受能力,以及我们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对身体不适的耐受能力。如果当下你还不具备强势心理,那么也不用担心,因为这也是一个可以锻炼、可以重塑的 变量。我们可以先假想自己拥有强势心理,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变得勇敢、独立,不受外界压力和期望的影响,拥有真实而不完美的自我。
作者通过以上观点论证了“自我同步”,即身体感官达到的和谐一致的方法。
紧接着,作者通过对人体的两种激素水平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心理、认知、情绪和身体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疑问:难道只有心理才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感知吗?所有的力量都源于大脑吗?随着疑问的提出,作者量化了激素和力量之间的关系,指出:睾丸素作为“优势激素”可以调动人类的各种行为,地位越高的人基础睾丸素含量也越高;作为“压力激素”的皮质醇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用于应对各种身心压力,其主要的功能是提升血糖含量,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过程转化为能量。皮质醇可以提升我们面对威胁式的敏感度、提高避免挑战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睾丸素和皮质醇水平会随着人们对权力和地位变化的感知而产生相应的波动。当权力变大时,睾丸素水平上升、皮质醇水平下降。这种激素水平的组合与高度自信和自卑的焦虑情绪有关。
这个过程中作者开始向我们引出一个质疑:心理、思维、感知、行动的关系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可能,身体能否作用于心理,并通过心理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呢?
于是,作者提出大胆的假设:假定姿势果真能改变人们内在的生理状态,那么姿势也同样可以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扩张性姿势可以导致高水平的睾丸素和低水平的皮质醇,繁殖,收缩性姿势会导致高水平的皮质醇和低水平的睾丸素。
沿着这个假设,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瑜伽体式的一个测量实验,找到了论证依据:采取具有扩展性、开放性的姿势不仅可以促使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而且可以改变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同时,姿势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感受,还可以影响我们对自身的看法:从自我描述到对这种观点的肯定和认同,可以改善我们对自己的认同程度。作者分别用卧病病人重新开始复健的过程论证了:思考——改善认知过程,用心理学家用肢体语言对领导力的影响的测试,论证了:行为——集中行为取向;用举盒子实验论证了:身体——增强自我引导能力;用姿势和疼痛关联的阈值测试论证了:疼痛——增强疼痛耐受力。
同时,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电子设备的大小会影响个人能量的高低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结合使用不同尺寸设备时我们的姿势来推导,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些高能量姿势的具体建议:
1、面对挑战时,以扩张型的姿势热身
2、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的力量
3、时刻注意自己的姿势
4、建立有效的助推心理
5、梳理持续成长心态
6、强化姿势带来的积极效果
7、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的状态是一个随机量,但是我们拥有对这个随机量的调试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扩展性姿势,改变我们体内的双激素水平,进而作用于我们心理,让这些变量趋向于利好的方面。这个过程是自我力量的激发和真实自我的感知过程,也是人类智慧赋予我们的一个选择,事情很小,细节很重要,如果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一刻就去践行,从一个“神奇女侠”的姿势开始,用一个标准的瑜伽体式开始,从晨跑开始,只要开始就都不算晚。
我的呼吁:
把握每一个获得新知的机会,抓住每一次新知背后的成长能力,长期践行成长型思维。读书不是意义,读书也不是目的,知道不是终点,行动才是终点。读书点亮生活,需要你我用行动为之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