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2

1、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2、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心愿即事实。一点不逊于事实。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儿,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3、为什么美丽的东西都脆弱?为什么人类活得越来越顽强?

4、隋炀帝酷爱流萤,逢夏夜,要把好几斛的萤虫放至山上,游累了才肯回去睡觉。皇帝的想法,若抛去腐败因素,往往都很美。让人羡慕的是,他行动力强,不空想。

5、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厚黑为能、以博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6、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干涸与皴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堕雾中。

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种动物灭绝。这是高于自然速率上千倍的“工业速度”,屠杀速度!人类生活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人与自然最相爱的蜜月时光,已挥兹远去。或者说,她已遇难。

8、谁拥有孩子,谁就拥有未来。一个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从1997年12月10日起,在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何以“树”不出这样的青年呢?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9、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海子)现代拆迁的效率太可怕了,灰飞烟灭即一夜之间。来不及探亲,来不及告别,来不及救出一件遗物。对一位孝子来说,不能送终的遗憾,会让他失声痛哭。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是的,一千座镜像被打碎了,碾成粉,又从同一副模具里脱胎出来,此即“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下的中国城市新族。它们不再是一个个、一座座,而是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分泌物。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

10、“注重空间,漠视地点”的生存路线,在当下中国演绎得更赤裸露骨、如火如荼。“空间”的本能是膨胀和扩张,它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地点”的秉性是沉静和忠诚,无形中它支持保守与稳定。任何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的事物,都是可怕的,都有失去本位的危险,都是对“地点”的伤害。无数“地点”在失守,被更弦易帜。无数“故乡”在沦陷,被连根拔起。天下小镇,都在演出,都在伪装。真正的乡村精神——那骨子里的安详和宁静,是装不出来的。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11、对成长来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自由,源于安全与依赖。若整个社区都给人以“家”的亲切和熟悉,那一个孩子,无论怎样穿梭和游走,结果都是快乐地、收获颇丰地回到家里。

12、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13、古人不仅崇拜光阴,更擅以自然微象提醒时序,每一季都有各自的风物标志。一个人敢往草木深处闯,所遇蹊跷和神奇也就多。

14、人类最初的美,是从水里捞起来的。人有两个层面的时间觉悟:生物的,哲学的。在遥古,人的生物时间是被季节惊醒的,二十四节气,俨然二十四刻度的农业闹钟。而哲学维度的光阴意识,则是被流水之鸣启蒙的。大水,必载大势大象、大道大德、大情大义。观瞻潇洒,实乃一门人生大课,可悟玄机、铸品格、升境界、晓事理。对大自然来说,一切“原配”都是最好的,也是最富饶、最完臻的,无论山壑泉林、花草鸟兽、河泽湖海、大漠绿洲……

15、好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东西应是免费的。东西越必须、越珍贵,越需要免费,越值得免费。人类对自然犯了错,对生活犯了错。我们用五十年推翻了五千年。像窃贼,像匪徒,我们扑向所有的乳房,把她们吸瘪、抽干、榨尽……在贪欲面前,地球已毫无秘密,藏不住任何东西。没有山,只剩下矿山。没有河,只剩下河床。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诗意,一定和“免费”有关。卢梭说:“事物之所以美好并符合秩序,乃其本质使然,也人的约定无关。”发明有两种:一是适度发明,一是过度发明。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河是流的,水是清的……我衷心怀念大自然的原配,人间游戏的原配。

16、多闻草木少识人。香山植物园,最大魅力是阔,阔得足以让人忽略其败笔:院墙和门票。除山风浩荡、野趣丰饶、地气充沛,它还有个好处:人寡。人寡,则幽,则清,则定。

17、光阴哲学上,农夫是世人的导师,乃最谙天时、最解物语之人。错过节气,即意味着饥荒,颗粒无收。大自然从不重复,每天都是新的,细细体察,接受它的沐浴,每天的你即会自动更新,身心清澈,像婴儿。牢记一条:我们是生物。若生物时间丢了,即丢了大地和双足。生活,不再是条粗糙的麻绳,而是一串不紧不慢、心中有数的念珠。

18、这个世界上,植物是给予者,动物是消费者。人一生必须吃点新手种植的东西,必须尝试一下田野劳作。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人要永远向农业致敬,它应第一个被感恩戴德。亲近农田,熟悉庄稼,这是人之本分,之天职。

19、人间是否已无须大刀阔斧地生产和改造,只需修复与还原?还原关关雎鸠、青山绿水的天地之初?还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万物之机?还原迁徙无羁,儿孙满堂的自由天伦?还原一诺千金、童叟无欺的古道热肠?还原依循天时、晨钟暮鼓的自然人生?还原事物本来面目和原配秩序?

20、何谓自由?我觉得,大概即一个人能决定哪些事和自己有关或无关。我们生活在险境中,我们居住在楚歌里。人人自危,人人忧愁,随时随地、欲和全世界斗智斗勇。人人过着一种防御性生活。人人都在挖战壕,筑工事,然后跳进去。

21、一个好的时代,个人的幸福不以别人的痛苦为肥料,个人的满足不以别人的忧愁为成本,个人的衣冠楚楚不以别人的破衫褴褛为背景……甚至,人类“以人为本”的时候不再虐待别的物种,壮大人间的时候不再奴役大自然。一个好的时代,空气中最大的成分是氧和爱,大街上最流行风景是笑容,是问候、礼让、牵手、携扶、非怨恨、牢骚、争抢和骂骂咧咧。一个好的时代,不会因遇到苛求而恼羞成怒。一个好的时代,不需要世人去感激,只期待爱与批评。

22、迎曦而出,沐夕而归;伴虫入眠,闻鸡起寝;循天时而动,不负光阴华灿。莫负上天之约,莫和光阴作对,莫与大自然拧着来。所谓“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也。不过,一个人和大自然同步醒来,充分利用早晨的清新营养神志,从而让一天有个好起点,这没错的。睡眠时间不对,乃现代人萎靡的缘由之一。

23、所谓“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从何时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

24、杜拉斯绝对是世上说话最多的女人。她一生说过无数让人瞠目结舌且佩服至极的话,句句珠玑又自相矛盾。

25、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26、一个人的精神,若只埋头当下,不去时代地平线以外旅行,不去光阴深处化缘,不以“古往今来”为生存背景和美学资源……那就不仅是活得太泥实太拘谨的问题,而是生命的自由度和容积率,遭遇了危机。探古而知今亏,藏古方觉身富。种一片古意葱茏的林子吧,得闲去串串门,找几位熟人、朋友或情人。生活,离不开乌托邦。

27、患病,乃一种特殊待遇。无论肉体、意志和灵魂,皆一改常貌而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消耗极大的低迷状态。一个生病的人,心理体积会缩小,会变异,会生出很多尖锐细碎的东西,像老人那样警觉多疑,像婴儿那样容易自伤……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种亲密无间的熨帖和温馨的感觉,俨然侵入了异质,一个人的肉体被劈作了两半——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他和自己的敌人睡在一起,俨然一个分裂着的祖国。

28、在对自然和饮食的态度上,西方人能做到谦卑与节制,一方面源于现代理性和生命美学的熏陶,另一方面得力于传统的宗教关怀意识。大自然有其天然的能量系统和生态法则,任何一部分劳损和物类的受伤都能引发全身的溃变,人类其实什么都战胜不了,每次所谓的征服,都是对自身的重创和削弱,都是自虐行为。饮食上的“无法无天”,背后不正是精神上的“无法无天”吗?

29、一个人死了,我以为最好的方式便是葬于自家宅院的一棵树下,连坟、碑也不要……我一直以为,对生命和大自然来说,美的一个重要准则即“节约”。落叶归根,人也应像那些褪色的叶子一样,尽快睡入泥土才是,任何外在的复杂都是一种烦恼——物质的浪费和精神的累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