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生成性教学不是对传统预设性教学的否定,只是对传统教学中过分操作化的否定与批判,因此生成性教学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建构生成性教学的教学论基础。

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预设观,建立强调弹性预设更强调动态生成的教学预设观。

传统的教学预设,受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认为教学存在着本质的规律,教学规律是外于人的、与人无关的、可计算的、本质既定的存在,教学的过程只是教学规律的演绎,是能够设计与控制的,因此是一种将其理解为前置的、最佳的、惟一的、确定的、刚性的计划或安排的固化预设。价值假设是:结果是可以预先设计出来的,好的预设是好的结果的直接基础与逻辑前提,预设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固化的预设,反映出一种“以教师教学为本的设计观”,从理念上是在设计教师的教,是教师对知识点、线、面结成的知识结构的梳理,关注的是教学的计划性及教学流程;从目的上是为了教师讲的顺利、讲的成功、讲的精彩,学生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是教学设计的接受者;从内容看主要是在设计教的方法,特别是通过讲授传递知识信息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个人行为,较少注意学生的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对教学过程本身并不太感兴趣;从方式看是线性的设计,是对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过程的设计,教师预设好流程,教学按流程完成。加之教师“教师绝对权威、学生被动服从”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预设的过份操作化实施,导致教学过程被教学预设完全控制,强调课堂的管理、监控为主导,教学、指导为辅助,目光仅仅投射到目标与结果、认同与掌握、可测与精确之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学生的内发与能动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和规定,淹没学生个性训练与知识的自我建构。

生成性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自我建构与生成知识的过程,一切都是“生成的”、“未完成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产生的教学事件,来动态调整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的行为,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教学预设中应该受到关注。反映到教学预设中,就是要由“教师的教为本”转向“学生的学为本”,建构“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设计观”,即依据教学的社会性要求(教学目标),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为依据,对课程资源及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制定出指导性强且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及教学过程等多个因素,方案所设计的教学系统不应该是机械的操作系统,而应该是具有“学生主体性学习、自主建构”的组织功能,能够为课堂生成产生积极作用的、灵活的、弹性的系统。这样的教学预设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的互动影响,主张学习系统的开放性与生成性。”(1)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展开的。这样的教学预设,要充分考虑教师依据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事件,来动态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和发展,一是要着眼动态生成,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空间与时间,让预设有更大的包容度与自由度,为课堂的生成创造条件;二是要关注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预设可能的生成点,盘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想法,形成新观点,挖掘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新起点,作为课堂教学创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工具,促进学生个体知识的生成。

预设是教学的科学性的体现,而生成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但不是不要预设,但预设不是预成,预设应该是弹性的,因此要树立弹性预设的教学预设观。


二是改变传统的知识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知识是一个过程,其本质是生成的,是在特定境遇、具体场合和个体中产生的,内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教学。强调知识的本质是生成的,就是要明确知识的生成具有个体性,知识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生成的,在知识生成的主客体关系中,更加重视主体,重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还要明确知识的生成具有境域性,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条件性。更要明确知识的生成具有动态性,知识不是作为客观的目标或学习内容摆在学生的面前,只是由学生去内化,而需要学生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才能够逐渐生成。也要明确知识的生成具有多维性,知识的生成过程是整个人与世界之间的交互作用,不仅涉及个体的理性,更与个体的情绪、情感等因素相关联。最后要明确知识的生成具有整合性,知识的生成不是通过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各要素复杂的相互作用,整体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三是改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本位价值更强调主体体验价值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本体价值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强调教学内在价值的实现;强调教学的主体体验价值就是要克服知识中心倾向,实现课程育人。

四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本质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面向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更强调促进学生不断生成的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就是要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前提条件,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自已决定自己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调促进不断生成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化的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五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老师与学生是课程的真正主人更强调课程知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文化经验的教学理念。强调老师与学生是课程的主人就是要让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回归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场”,将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履历参与课程活动,进而确立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从“文本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强调课程知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文化经验,就是要摒弃依靠单纯的灌输与接受能够完成的传统观念,突出学生积极地将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创生新的意义。

六是改变传统的教学主体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更强调构建师生之间“我—你”关系的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自我建构。强调构建师生之间的“我-你”关系,就是要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落实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以传授与学习知识为主要过程,教学过程由一个个事先预设好的教学事件所构成。生成性教学要求在处理好预设好的教学事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中非预设性事件的处理与应用,通过预设性教学事件的处理达到传授与学习知识的目标,通过非预设性教学事件的处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八是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建立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强调学习过程评价的协商与发展性评价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与技能作为评价的标准,生成性教学不否定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但更强调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在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生成性教学需要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更需要以评价为手段,保持课堂上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注:(1)盛群力 李志强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15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