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虚拟语气?

到底什么是虚拟语气? 条件句的虚拟语气应该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语法现象来理解吗? 正儿八经逻辑认为,**条件句的虚拟语气 并不应该 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语法现象来理解。 **条件句的本质是一组假设,这种假设 声称「两件事儿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如果这件事儿发生了,那么另一件事儿就要发生。

正儿八经的逻辑学 中,我们用条件命题来表达这种条件关系(狭义的蕴涵关系):

If this thing happens, (then) another thing happens.
If there is a case, (then) there is another case.

简言之,我 声称「世界上存在一种关系 —— 如果 A 那么 B 」。这类关系,我们称为 条件关系 (conditional relations)。用以表达这种 声称的 (claimed) 关系的某个命题,我们称之为 一个条件陈述 (a conditional statement) 或 一个条件命题 (a conditional proposition)。

A命题 和 B命题 具有条件关系,当且仅当,如果A那么B 或者 如果B那么A。
There is a conditional relation among them if and only if A→B or B→A.

更进一步讲,如果A和B具有条件关系,我们就 A→B 或 B→A 是一个条件句/条件陈述/条件命题 (a conditional sentence/statement/proposition)。

I just claim that A→B. 我只是声称「如果A那么B」。

其中,A 被称为「前件」,B 被称为「后件」。 你大可简单地将「前件」「后件」这2个逻辑学术语 理解为「发生在前边儿的事」和「发生在后边儿的事」。

发现没有?我口吐白沫讲这么多,就是要想让你注意到关键词 —— 声称 (claim)。对的!严格来说,任何一个条件关系都是子虚乌有的,它本来不存在于世界上,是我们人类借助想象力为这些事件赋予了这样的关系,从而,这种关系只能是 声称的 (claimed)、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触摸到了所谓条件句的本质。用模棱两可的语法词汇来描述这一切:严格来说,任何一个条件句都是虚拟的。

估计看到这里,不少英语语法大神要打我了!不要着急!!!我只是希望 每一个人 都能经由 合适的引导 具备 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英语世界的正经语法书是这样描述条件句的。这里引用了《柯林斯英语语法》[1] 的原文,经过语句重塑 呈现如下。


People often describe conditional structures in terms of four categories:

  1. the zero conditional, in which the verb in both clauses is in the present simple.
    Water boils if you heat it to 100℃.
  • the first conditional, in which the verb in the main clause is will or shall and the verb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is in the present simple.
    I'll scream if you say that again.
  • the second conditional, in which the verb in the main clause is would or should and the verb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is in the past simple.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ppily offer to help.
  • the third conditional, in which the verb in the main clause is would have or should have and the verb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is in the past perfect.
    If I had tried a bit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at exam.

Many conditionals do follow these patterns. There are, however, various other normal patterns of tense in conditional clauses.


并没有什么虚拟不虚拟的区分,对不对! 为什么?因为「虚拟与否」不是语法层面的问题、而是 语义层面的问题

语法 (grammar; syntax)
语义 (meaning; semantic[2])

简单地说,语法就是一个句子的结构 —— 主谓宾/主系表/时态/等等,以及它使用的词汇都是些什么词性或形式 —— 名词/形容词/动词/原形/进行式等等。语义就是一串符号背后可以被人所理解的那个意思:下定义、做分析、综合判断、命令,不一而足。


毫无疑问,你的意思一定要用合适的句子来表达;这就好比,同一个意思,汉语的表达 跟 英语的表达 有可能差异巨大。由此可见,特定的语义一定要用合适的语法加以表达,事实上我们也正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偶尔会见到「同一个句子居然有不同意思」的情况 —— 它产生了歧义:这种歧义现象的出现 就说明,语法语义 的确是 不同层面的东西、不应该被混淆。有时候,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结构的句子表达,这也说明语法跟语义是不同的。

头脑不清的作者经常混淆语法跟语义,以致于他写的语法书竟然用语法概念讨论起了语义问题! 显然,语法概念只能讨论语法问题,要讨论语义问题 自然要使用语义概念。

所以我们给出结论:虚拟语气是个语义问题。当然,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只是语法而已,所以我们会 借助 语法概念探讨 语义问题,但是 请注意,只是借助而已。就好比,我们要表达某个意思,只能借助一串串的符号或声音,这种符号或声音就是所谓的语言,但是,语言符号 ≠ 我们的思想或意思。

到底什么是虚拟语气呢?

简单地说,虚拟语气,就是「猜想历史可以重来,那么会发生什么」。 对「已成既定事实的历史」给出 不同的 猜想,这种 猜想 就是 虚拟事实,就是 假设

条件从句的动词时态 主句的动词时态 例句
零阶条件句 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 If you heat it to 100℃, water boils.
一阶条件句 一般现在时 will, shall If you say that again, I'll scream.
二阶条件句 一般过去时 would, should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ppily offer to help.
三阶条件句 过去完成时 would have, should have If I had tried a bit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at exam.

喜欢看英文的童鞋,可以直接看下边儿的英文表格,因为「用英文理解英文」才是正确的做法。细心的童鞋可能注意到了,我将所有例句的语序都调整成了 if... then... 的结构 —— 每个句子都 把假设的条件放前边、把导致的后果放后边。为什么要调整语序?因为我希望待会儿让你秒懂。

Verb forms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Verb forms in the MAIN clause e.g.
Zero conditional Present simple Present simple If you heat it to 100℃, water boils.
First conditional Present simple will, shall If you say that again, I'll scream.
Second conditional Past simple would, should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ppily offer to help.
Third conditional Past perfect would have, should have If I had tried a bit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at exam.
  • 我们先看 零阶条件句 (a zero conditional) 的例句:
    If you heat it to 100℃, water boils.
    当你把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同时就沸腾了。这意味着 前件「加热至100摄氏度」后件「水沸腾」是同时发生的。既然这个句子放在任何时刻都是成立的,那么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个普遍现象,所以前件要用 一般现在时 (the present simple)。既然后件和前件都发生在同一时刻,所以,

「前件用了 the present[^fn2]」导致「后件也要用 the present」。
[^fn2]:为什么这里写的是 the present (现在时态) 而不是 the present simple (一般现在时) ? 当我们并未强调 一般态 (simple aspect) 和 完成态 (perfect aspect) 的区别 时,我们将「时态」中 各种「态」(aspect, progressive or on-going) 的区分略去,只留下各种「时制」(tense, the time verb took place: the present, past or future) 的区分。因为 时态 (tense) = 时制 (tense or time) + 态 (aspect),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构造一般现在时,只需要用 现在时+一般态;如果我们想要构造过去完成时态,只需要用 过去时+完成态。这样,我们就只需要记住常用的 3种时 和 3种态,没必要记住全部几十种时态组合。

  • 对于 一阶条件句 (a first conditional) 的例句:
    If you say that again, I'll scream.
    我们发现,当你再次吐槽之后,我才会尖叫。这意味着,前件「再次吐槽」发生在前,而 后件「我尖叫」发生在后。既然前件用了 present simple,后件理应用 一般将来时 (future simple)。所以,

「前件用了 the present」导致「后件最好是用 the future (will, shall) 」。

  • 再观察 二阶条件句 (a second conditional) 的例句: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ppily offer to help.
    如果我刚才有时间的话,真地很乐意为您效劳。

    想象一下,这句话可能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也许是,今天我的朋友向我埋冤:「昨天你怎么没帮我呢?」 我无奈地说:「如果我昨天有时间,肯定会非常愿意帮你,但是我昨天的确没时间啊!」 这意味着,即使是朋友埋冤我「为什么刚才没有帮他」,我也可以回应说「I had no time」。注意这句话的时态 —— 一般过去时 (the past simple)。为什么要用 the past simple、而不用 the present simple?因为我的回答是 对「已经过去的上一刻事实」的陈述,所以要用 the past simple。就好比,有人问我「听明白了没」,我回答说「明白了」(I got it),一个道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 二阶条件句 (a second conditional) 的例句: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ppily offer to help.
    如果我刚才有时间的话,真地很乐意为您效劳。

    既然 前件「我(刚才)有时间」(I had more time) 发生在过去**,在这里只需要使用 一般过去时 (past simple) 就可以正确表达时态了。所以,

「前件用了 the past」导致「后件最好是用 the past future (would, should) 」。

  • 最后考察 三阶条件句 (a third conditional) 的例句:
    If I had tried a bit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at exam.
    如果我上次再努力一点儿,就考得过了。
    想象一下,这句话可能发生在什么情境下? 当你后悔上次考试没及格时,你遗憾地抱怨道:「要是再努力一点儿,我就过了!」 所以,前件「再努力一点儿」其实是对过去事实的重新假设。 当你描述过去的事件时,你肯定知道应该使用过去时,并且前件导致的后件也发生在过去、同时前件也是后件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下,当你考虑到 后件 肯定是个 过去时 (the past),你一定会在 前件 中使用 过去完成时 (the past perfect)。现在我们反推回去,既然 前件 (I had tried a bit harder) 是过去完成时,那么 后件 (I would have passed that exam) 就必须是 过去将来完成时 (the past future perfect)。[^fn3] 所以,

「前件用了 the past perfect」导致「后件最好是用 the past future perfect (would have, should have) 」。
[^fn3]:如果你没看明白,说明你对「完成态的本质是什么」尚不清楚。使用完成态的句子 声称,后一事件与前一事件存在因果关系;即是说,使用了完成态的句子是结果,前边儿的某句话是原因。

现在总结一下,

  • 「前件是 the present」导致「后件是 the present」;
  • 「前件是 the present」导致「后件是 the future (will, shall) 」;
  • 「前件是 the past」导致「后件是 the past future (would, should) 」;
  • 「前件是 the past perfect」导致「后件是 the past future perfect (would have, should have) 」。

| 前件的时态 | 后件的时态
:-: | :-: | :-:
Zero conditional | Present | Present
First conditional | Present | Future
Second conditional | Past | Past future
Third conditional | Past perfect | Past future perfect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零阶条件句的后件不是某种将来时?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因为它引出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任何一个条件句都是在表达同一种关系!

现在我们把所有条件句分为2类:

2类条件句 四种常见条件句 2种关系
无阶条件句 Zero conditional 逻辑关系
有阶条件句 First conditional
Second conditional
Third conditional
时间关系

秒懂了吗? 再看一眼前边儿给出的4个例句吧。

| 例句 |
:-: | :- |
无阶条件句 | If you heat it to 100℃, water boils.
有阶条件句 | If you say that again, I'll scream.
If I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ppily offer to help.
If I had tried a bit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at exam.

  • 无阶条件句 强调 的是,前件与后件只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简称「逻辑关系」[3]。 这些事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这里只是强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时间关系。
  • 有阶条件句 强调 的是,前件与后件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简称「时间关系」。 当然,这些事件之间有可能也存在逻辑关系,但是我们要强调的只是时间关系、不强调逻辑关系。
  • 与条件句不同的是,完成时态 强调一种模糊的 因果关系。 只要我们声称「某种因果关系是存在的」,就可以使用完成时态来强调这种被声称的关系。

最后的评论

我们使用的日常语言是灵活的,这种 灵活 可以被看作 含混与歧义的来源。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当你使用 自然语言/日常语言 (英语,汉语,日语,德语) 来表达思想时,最好是「领其大意」然后「得意而忘言」(庄子语),甚至是「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语) 亦无不可。

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条件句的虚拟语气应该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语法现象来理解吗? 显然,所谓的「虚拟语气」无非是「当我们在条件句中使用了过去时态」所产生的 隐含意义 而已。 即是说,「虚拟语气」这一语义现象 不过是「条件句」与「过去时态」这2种语法现象叠加产生的效果 罢了。 当我对「已经过去了的历史事实」给出不同的猜想,这种猜想就是虚拟事实,就是假设。 即是说,猜想 + 猜想的结果 = 所谓的虚拟语气。 既然是对 过去的事件 展开猜想,当然要用 过去时 (past tense)

一个遗留问题:

为什么 后边儿两种条件句的后件,使用了一个 不具备时态意义 的助动词 —— should

| 前件的时态 | 后件的时态
:-: | :-: | :-:
Zero conditional | Present | Present
First conditional | Present | Future (will, shall)
Second conditional | Past | Past future (would, should)
Third conditional | Past perfect | Past future perfect (would have, should have)

如果没必要吹毛求疵,你完全可以简单粗暴地把 should 看作 shall 的过去式。 不过,真正的原因在于,助动词 should 是没有过去式的、它只有原形,或者你也可以不求甚解地认为 它的原形/过去式/进行式/完成式/被动式 长得都一样。 为什么我对此不加深究?因为这种问题无关宏旨。


  1.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3e (2011). ↩

  2. 'Semantic' is an adjective, but the others are nouns. ↩

  3. 注意,这里所谓的「逻辑关系/逻辑上的先后关系」都是不严格的说法。按照严格的说法,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一种关系被叫做条件关系,实际上存在着的只有3种关系:时间关系、蕴涵关系、因果关系。 ↩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底什么是虚拟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