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
十九、出手
七月份的时候,还没等这几个项目的政府采购进行完毕,检察院里就闹翻了天。先是检察院的正副检察长被市纪委立案调查,紧接着反贪局长也被市纪委立案调查。
上边总算是出手了!这个消息让李方达很是高兴。老百姓那里很久就有的传言也终于得到了证实,李方达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插手工程项目的事情了。
而且,据可靠消息说,正副检察长的问题都很严重,反贪局长比他们稍差一些,但也很难保得住工作了。
知法犯法,胆大包天,活该!早就深受其害的县里的各级干部们得知这一消息时都无不拍手称快。
就是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议论时也都觉得他们该办。
八月末,正副检察长主动辞职了,但针对他们的调查却没有停止。
“妈的,这样的,早就该办了!贪两三万的给抓进去判七八年,贪七八万的因为门子硬反倒是没事儿!这样的不办留着干什么,让他继续害人啊?那些冤假错案都是这帮玩意儿给弄得!这样的就应该抓一个杀一个!”大街上的老百姓对正副检察长的查办议论纷纷。
议论最多的是一群退休的老头儿,他们没事儿就坐在县里的商场前面晒晒太阳,唠唠嗑儿。一些领导干部被查的消息或是一些“秘闻”都是经这些人传播出来的。
李方达回县城没事儿的时候,也愿意去那儿转上一圈,听上几句。他倒不是为了听这些所谓的“秘闻”,他就是为了散散心。
县城太小,就这么一个大一点儿的商场,商场边儿上又连着菜市场。没事儿去买买菜,或是去商场里买些日用品也总能碰见那些老头儿。
老百姓的心里有杆儿秤啊,他们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每每听见这些议论,李方达心里总是会这样想。
事实上,对于老百姓们议论的那起案子,他也很有看法。就因为家庭出身的不同,因为社会关系的迥异,两个同样违法违纪的人,居然违法违纪轻的一个给判了八年,违法违纪重的一个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只是给了个党内警告调整岗位拉倒!这样的事儿任谁看着都会觉得不公平。这简直就是在打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脸!而当时负责经办这个案件的就是那位反贪局长,主管领导就是那位副检察长。
所以,查办他们,老百姓心里格外的高兴,那些被他们抓进去的犯人家属就更加高兴,有人甚至放了鞭炮,他们觉得自己心里的这口气总算是出了。
事实上,在这些年里,那位副检察长的飞扬跋扈也得到过一些民间的警告。他们家的窗玻璃就曾被人开枪射击过,那是没有禁枪以前的事儿。得到那个警告之后,他也收敛了一段时间,但长在自己身上的病怎么会除根儿呢?尤其是当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他更加无法控制自己伸向金钱的手。那些因不识趣而被他送进监狱里的违法程度并不重的人,因为自己被重判而愤恨不已,早就放出风来,等出来以后要收拾他。这让他很是恐惧,进而更加的变本加厉,大肆索贿,就等哪一天撑不住了好辞职远走。而变本加厉的后果就是他的行为终于让人无法忍受,进而被人给举报到了市纪委直接下了台。
至于检察长,则是因为插手林地买卖,采取低买高卖的手法攫取巨额利润。再有就是利用他们行业内惯用的替人摆事儿收钱的伎俩,为自己大肆聚拢财富。很显然的,无论查到谁谁都会自然的想办法疏通关节以求轻判。他们就掌握着轻判还是重判的证据,因此只要拎着钱找他们给摆事儿,一般情况下就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杀人一类的恶性案件除外,他们也怕弄得太不公了让自己摊上事儿。
这其中,最气人的就是收了人家的钱,还不给人办事儿,最终再把人给送进去。这样儿的事儿他们没少干,所以大家伙儿也只是表面上敬着他们,实际上也都对他们恨之入骨。不过就是没办法罢了,但凡有办法,谁也不愿意去跟他们套近乎。
受市纪委办案的影响,县纪委的办案步伐也逐步加快。他们先是约谈了四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因为他们主体责任没尽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不闻不问;接着他们又处理了一批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的领导干部。
这其中,就有李方达下辖的小北沟村的村支部书记郑长发。
这个郑长发,干了六届村支书,以前曾是镇里的农村经济带头人典型,各方面的荣誉得了不少,干工作倒也颇有招法,只是私心太重。
另外荣誉一多,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变得轻飘起来,对什么事儿也都不再平心而论,心里不再装着群众,只想着自己怎么发财。
而且,因为干村支书的时间长,大部分的党员也都是他发展起来的,再加上他们家的家族势力大。因此也奠定了他在村里不可撼动的地位,他也正凭着这一点而欺下瞒上,胡作非为。
这些年,他利用职务之便,打着给贫困户盖房的名义采伐了村里的集体林卖给了木材老板,收入却全数装入个人腰包。单这一项,这些年累计起来他就有几十万进账。采伐之后的林地,他又自己承包造林或是卖给别人种参。说是造林,其实就是顶着造林的幌子,自己起了土种参,或是把地直接卖给别人。而卖地的钱款,也都尽数收入自己的腰包。
这样算来,他当村支书的这些年里,占有或侵吞集体资产高达百万之巨。
而且,这个人为人极其霸道,财务账目都由其妻子全盘掌握,村会计只是负责报账,其他的都插不上手。采伐检尺,买卖林木林地也都是两口子说了算,村班子里没有人能插进去。村里的老百姓早就看不下去了,只不过因为他们家在村里的势力太大,多数党员又都是他发展的,大家伙儿一时没办法而已。
李方达刚一到任的时候,有群众找他反应过情况,他以为只是是村主任和郑长发搞对立,闹矛盾,并没有太往心里去。后来有人拿着摁满红手印的举报信找到他时,他才知道问题的严重了,他立即责成镇纪委展开调查。可调查还没深入,县纪委就直接介入了,镇纪委只能把前期的调查材料连同案件一并移交给了县纪委。
结果,县纪委调查没多久,就因为对方对抗组织审查并涉及违法犯罪而移交给了县检察院。原本很是硬气的郑长发,一被检察院带走,立马就蔫了。但这个老油条咬死了就是不开口。结果,检察院的人只陪着他熬了三宿,他就把问题都老老实实的交代了。
最终,经过检察院核实,他这些年套取国家专项资金83万余元,侵吞集体资产187万余元。
这个结果一出,的确是让大伙儿惊呆了。就连村班子也都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大的胆子,贪这么多的钱。
“小官儿巨贪哪!镇纪委要立即对全镇各村村干部和各站所进行排查,对违法乱纪的要坚决查处,能够主动交代问题的,依照有关规定从轻处理。坚决不允许害群之马的存在!”在镇党委会上,李方达就这个案子给大家伙儿通报剖析后,对镇纪委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样的时候,他知道他不出手已经不行。他已经立定决心,真要查不下去就移交给县纪委,怎么着也不能让自己背上失职的罪名。就这个形势,自己不去查,上边儿就得查自己了。层层传导压力么!
以前他还总是顾及这个,顾及那个的,现在他觉得大可不必了。他顾及别人,别人也不顾及他啊!犯不着为那些人背锅!他们进去了有人捞,自己进去了可是没人管。
在推动纪委办案之后,他详细了解了镇里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涉及民生的一些问题,诸如安全饮水、环境卫生、生态保护、挖沙取土、开矿取石、粉尘矿渣等,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类别分成不同的类型,逐一向各主管部门发函,要求加大治理力度,恢复自然生态。
此举一出,当地百姓大加赞赏。县里的这些主管部门和一些县领导虽然嘴上也纷纷表态同意,但内心里都对他表示不屑和反感。
李方达知道自己的处境堪忧,也知道这样的行动会触及更大的利益集团。但是他更知道,如果自己不出手,很有可能自己就是被提起环保公益诉讼的第一人。
自己出手了,得罪了那些人,无非也就是给挪挪地方。反正自己也眼瞅就五十岁了,爱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吧,他也不在乎了。这些年干工作得罪的这些人,早就想要趁机会把自己拿下了,这个机会决不能给他们!
他这些日子天天看电视,电视上报导的中央对于一些地方存在的环保问题的严厉查处,让他彻底的明白了,从今以后再不会有过去的那种为了经济利益不顾一切的行为了。
而且,谁的任内出现了环境问题都要终身追责的。这才是最为要命的,他可不想去当这个反面典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的,这次环保风暴要远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厉害。一些存在问题的地方官员大批的被追究,随着他们的被追责,再没有人敢把这个问题当做儿戏或是认为只是刮一阵风,风过了也就没事儿了。
县里的那些部门一开始还不怎么积极,后来一见有些地区大批的干部被处理,也都慌了神儿,连忙行动起来了。有了他们的行动,李方达推动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那个想法就要得到验证了。
很多年以前,李方达就曾经在不同的场合提出过,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保护好青山绿水发展旅游产业上来,绝不是一味地追求工业发展。他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的地区,不切实际的搞招商引资,搞工业发展,就是在自绝后路。唯有旅游产业才是最切合地方实际的朝阳产业。但没有人听他的,甚至有些人还觉得他是个怪物和异类。
但近些年,随着旅游的升温和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更加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只不过,真正想为保护生态做点儿事儿的却并不多。太多的人仍在观望,仍在推着干。
实际上,李方达的想法和新来的县委书记的想法不谋而合。但因为县城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迫使他不得不把工作的重心集中到县城,以提高城市形象和服务接待游客的能力。
李方达知道县委书记的难处,但他仍然明显感觉到了县委书记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因为,有一些部门的干部已经因为环境问题得到了查处。而且,县里还专门成立了旅游委和旅游公司。他知道,不出几年,全县发展旅游的这盘大棋就会活起来。到那个时候,他的话就会得到彻底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