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一大功用是帮助我们扩展认知,消除偏见。因为知道的多了些,就对周遭的人事物多几分理解,不妄下断言,也不乱贴标签。当然,对待自己也同样如此,不给自己乱贴标签,更不随便认领别人给我们贴的标签。
《高度敏感的力量》就是这样一本扩展认知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高度敏感性研究专家卡特琳·佐斯特,她本人是一名高度敏感者,她不仅关注自我发展,还化身“高度敏感性”大使,经常组织谈话活动、举办讲座和报告,创建高度敏感者网络社交平台,为有困惑的人们提供咨询和建议。
卡特琳·佐斯特不仅分享自身经历,还收集了大量资料和采访案例,鼓励更多的高度敏感者接纳自己,发掘自己的独特潜力,成就美好人生。
书中内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高度敏感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一些测试标准和方法,让我们对自己的敏感程度有一个判断。第二部分列举了大量真实采访案例,讲述高度敏感者们是如何认识自己、与高度敏感特性共处的。第三部分具体介绍了如何变敏感为强韧,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一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度敏感者
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先驱伊莱恩·N.阿伦发现,约15%~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者,他们天生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能比其他人更深入而敏锐地感知并处理内外刺激。
也许你周围有这样的人,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比如,幼年时期转学到新学校,或者升入新的年级换了同学和老师,会感到很不安,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这个变化。
比如,在开放区办公会感到紧张,大量短信、邮件等即时通讯消息的刺激,更是除了工作内容以外要面对的额外消耗。
再比如,高度敏感者往往对睡眠时间规律性要求较高,另外对光线、周围噪音非常敏感。
同时,高度敏感者共情能力很强,作为朋友,他们往往非常善解人意,当你烦闷时做你忠实的听众,对你的烦恼能够感同身受,甚至能提出很好的建议。在工作上积极认真,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全力以赴,有能力、可依赖。
卡特琳在书中列出了30个关于高度敏感者的表述,以及一些在线测试和信息门户一览表,供读者对自己的敏感度进行测试。
二 高度敏感者的挑战与潜能
瑞士高度敏感研究所所长、作家布里吉特·屈斯特把高度敏感分成了4个不同范畴:移情能力,认知能力,感官敏锐性,灵性。高度敏感者并非集中于一方面,大多数是以上几点的综合,只是某一点会相对更突出。
具有移情能力的高度敏感者更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能够迅速感知同伴的情绪感受、谈话氛围、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这一类高度敏感者往往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协调者,能够比较容易获得他人信任。但与此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无法在自己与他人的感受之间进行区分,而感到心力交瘁。
拥有强大认知能力的高度敏感者,逻辑性很强,可以快速分析、研究问题,得到答案,并通过强有力的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这类人轻易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情感,面对感情外露的人甚至会感到不安。
感官敏锐的高度敏感者往往能够注意到各种微小的细节,比如闻到微弱的气味,鉴别出细微的味道等等,一方面体会细腻的美好,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打扰。
拥有灵性的高度敏感者更倾向于寻找自己的精神信仰,重视意义,一方面走在自己的信仰之路,同时又会因为周围人的质疑而不免陷入自我怀疑。
书中将高度敏感者面临的挑战与拥有的潜能概括如下:
对于以上每个类别,书里面第二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采访案例,详细记录了高度敏感者们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高度敏感特性和谐共处的。
三 达到敏感与强韧的平衡
我们大多数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归属感和认同感,当感到自身某方面与众不同时都会一定程度的疑惑“为什么只有我有这样的问题,别人怎么不这样?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这种疑惑到了高度敏感者身上会更严重,会更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如果不弄清楚是什么使得自己特殊,终究会盲目迎合外界,而这种迎合本质上是一种被动逃避:一边采用主流标准面对某些问题,同时内心又充满怀疑。
高度敏感者需要做的是面对自己是一个高度敏感者的现实,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自信,然后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卡特琳·佐斯特在《高度敏感的力量》第三部分给出建议:要用自决的行动代替被动的反应,要把变得坚韧看作一个过程:感知--信任--允许--体验--加工--原谅--成长--集中注意力--享受
接纳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把高度敏感性看作负担而是接受它作为自己的特性;相信自己的直觉;体验生活丰富多样的存在;承认差异,面对矛盾和冲突;把注意力专注于当下;慢慢地就可以与内心力量源泉建立强韧的链接,达到一种自处和与外界和谐共处的平衡。
整个过程可能会循环往复,但请记住不要绝望,每一次开始其实都已经站在了不同于上一次的高度上,因为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而不是直线型的。不要着急,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客观、冷静地对待生活。
此外,高度敏感者还可以多尝试如何才能让自己更有效的休息,书中推崇运动减压的方法。舞蹈、瑜伽、散步等都可以,有意识的活动能让身体保持健康,进而让精神得到愉悦和放松。只要这些用来放松的活动不会带来新的压力,那就多去运动吧。
其实,无论是高度敏感还是非高度敏感,都是一种常态。就像高度敏感不意味着矫情脆弱,不那么敏感也并非愚钝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只是他们体会不到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就像高度敏感者也不知道不那么敏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一个道理。“我很好,你也很好”,抱着这样的态度,认识自己、与外界和平共处,正视挑战、持续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