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

1997年5月,IBM开发的智能机器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一时刻,被媒体解读为“人类的挫败”。可能出于自尊,人们对于人类智慧还抱有希望,认为机器人永远无法在围棋中战胜人类。然而,时隔20年之后,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 AlphaGo——谷歌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对战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以3比0的总比分轻松获胜。

由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最终战胜了人类智慧,这就好像造物主创造的人类,打败了造物主。这种逆袭,让悲观者惊恐不安,他们会联想到《黑客帝国》中的末日场景,人类成了机器城市中的电池。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1张图片

仅仅当前,因大数据、智能化所带来的威胁,很多我们赖以求生的职业,就可能逐渐被人工智能代替。那么,在未来是否会出现写作软件,或者写作机器人,只需要设定几个要素,一篇引人入胜、惊世骇俗、甚至可以流芳千古的文学作品便被瞬间创作出来,从而替代作家这种职业?

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诗云》中,神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作,按照唐诗格式,对所有汉字进行排列组合,包含了所有可能的诗。但这种终极吟诗的结果,容量巨大,需要用太阳系的所有原子进行储存。而且,虽然这些诗作中,必然存在可以超越李白的诗作,神却无法检索出来。从这篇小说看来,人工智能取代作家,将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或许,刘电工在娘子关电厂摸鱼写小说,也是为了防止将来失业吧。

虽然按照刘慈欣的科幻设定,数字世界暂时无法取代文学世界,但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许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在本·布拉特的《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中,作者提到了一桩文坛疑案,《联邦党人文集》中有12篇文章,汉密尔顿和麦迪逊都声称是自己的作品,为此,历史学家争论了150多年。直到1963年,两名统计学家,莫斯特勒和华莱士,通过统计12篇文章中一些单词,比如the、during、whatever等单词的出现频率,用来与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的文章风格相对比,最终找出了他们潜藏在文字中的写作指纹:麦迪逊是写作者。以此结束了一个半世纪的争论。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2张图片

本·布拉特是美国很多杂志的撰稿作家,善于通过大数据分析音乐、影视剧、综艺节目,也包括文学作品。他对1500部文学作品,还包括从网上下载的上万部同人小说和其它类小说,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从中寻找文学写作的规律,分辨男女作家、英美作家、专业作家和业余爱好者之间的不同,验证文学写作准则的有效性,并将这一切写入《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

很多作家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往往会提出一些写作建议,有时还写成写作指导书,列出一些写作的准则。本·布拉特认为,如果要听从别人的写作建议,应该首先思考两个简单的问题:

1.提建议的人有没有遵从自己的建议?

2.有谁靠听从这些建议获得了成功?

以这两个问题为标准,本·布拉特利用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数据的对比去验证各种建议和准则的真伪,试图在其中找到真正的写作技巧。如果说,他确实找到了,那么,这技巧也仅有唯一的一条,那就是:没有技巧。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中,他验证了知名作家所提出的以下几条写作准则:

一、对“少用ly结尾的副词”的验证

在西方英文写作中,人们认为以ly结尾的副词是违反简洁原则的罪魁祸首。斯蒂芬·金曾说过:副词不是你的朋友。

为检验这一点,本·布拉特对西方公认的15位伟大作家的167部作品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基本证实了斯蒂芬·金的说法,这些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确实较少使用以ly结尾的副词。另外,他还在网上下载了9000部长篇同人小说,经过统计,专业作家的副词使用率,要小于这些业余作者。

从上面的情况看来,貌似少用ly结尾的副词,是一条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但这就过于绝对了。因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副词使用率都要高于他们的其它作品,以及著名作家们通常的副词使用率,而这两部著作,毫无疑问都是西方文学的扛鼎之作。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3张图片

二、对“少用感叹号”的验证

埃尔默·伦纳德是西方的高产作家,他曾写过40多部小说,包括被改编成电影的《决战犹马镇》和《危险关系》。他曾经写过一本《埃尔默·伦纳德的写作十规》,在其中提出了一条有关感叹号的规则,那就是:每10万字中的感叹号不能超过3个。

持此意见的并非伦纳德一个人,在很多写作指导书中有同样的观点,因为他们认为大量的感叹号会冲淡文字本身蕴含的力量。感叹号要用在那些需要读者额外注意的场面和描写上。

对此,本·布拉特统计了50位作家的580多部作品,仅有两部严格遵循了伦纳德的感叹号使用标准。一部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全书仅有一个感叹号,“Now!”另外一部是伦纳德自己的《吉布提》。而且,在伦纳德的总计340万字的45部小说中,他用了1651个感叹号,是自己所提出的标准的16倍!!!!!!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4张图片

三、对“少用not”的验证

《夏洛特的网》的作者E·B·怀特,曾在《风格的元素》中提出写作建议,他说:“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读者不喜欢作者告诉自己‘不是什么’,而是希望作者告诉自己‘是什么’。所以,一般来说,即使是在表达否定的意思,也最好采用肯定的表达方式。”

他举出了几个例子,比如要用“dishonest”(欺诈的),而不是用“not honest”(不诚实);要用“He usually came late”(他经常迟到),而不是用“He was not very often on time”(他经常不守时)。

本·布拉特对50位作者的作品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怀特与其他作家相比,确实Not使用率偏低,但Not使用率偏高的作家中,却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简·奥斯汀、海明威这些更为知名的作家。

另外,本·布拉特对当代文学获奖作品、当代畅销作品、网络同人小说的Not使用率进行了对比,其中当代文学获奖作品平均每10000字有88个Not,当代畅销作品是100个,网络同人小说是103个。这之间的差别很小,因此不能把Not使用率作为作品质量的衡量指标。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5张图片

四、对“开头要简短”的验证

曾凭借《使女的故事》获得星云奖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喜欢《白鲸》的开头,“叫我以实玛利”。许多人也认为这是史上最佳开头。斯蒂芬·金在接受采访时曾引用过他最喜欢的三个开头,平均只有六个字。那么,好作品是否必须有个简短有力的开头呢?

本·布拉特查阅了8份不同榜单,挑选出了20部被读者认为最好开头的作品,包括《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双城记》等。这些作品的开头长短不一,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是63个字,而《局外人》只有6个字,“今天,妈妈死了”。

通过观察这20部作品的开头,本·布拉特得出结论,它们的共同之处并不是长度,而是一定的独创性。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6张图片

五、对“阅读难度”的验证

西方有一个弗莱施-金凯德公式,可以计算任何文本的难易度。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的分值,等于阅读这篇文本需要的学校年级水平,如果一篇文章的分值是3,那么3年级以上的学生应该都能够理解这篇文章。

按照这个公式,本·布拉特计算了一些经典作品的阅读难度。有一些阅读难度较高,比如《纯真年代》10.4、《雾都孤儿》10.1、《喧哗与躁动》20;也有分数较低的,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5.9、《太阳照常升起》4.2、《愤怒的葡萄》4.1。

那么,随着时代发展,文学作品的阅读难度是不是降低了呢?为了解这一情况,本·布拉特搜集了1960年至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563部作品,计算出难度分值。计算结果显示,这些书的阅读难度在持续下降。但是,如果只看文学获奖作品,则会发现严肃文学作品的阅读难度基本保持不变。

从这种情况看来,畅销作品阅读难度的降低,是符合逻辑的,也符合市场规则,但我们也需要广泛的、难度不一的作品来满足读者。所以,在互联网写作的大潮中,有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吸引他人眼球,伤害作品的品质,丧失应有的立场,绞尽脑汁打造爆文,全然不顾社会影响,这是文字最大的悲哀。

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_第7张图片

《笑傲江湖》中,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时,讲述了无招胜有招的秘诀,他说:“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

在本·布拉特的大数据分析中,我们也能够感知到,在文学写作中,并没有万能钥匙。写作指导书中的观点,或者写作高手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切忌将之作为金科玉律、不二真理,而应该活学活用,让它适合自己。写出好文章,毫无捷径可循,关键在于坚持学习,深度思考,经常练笔,保有对写作的热情,认真对待自己的每篇作品。

正如本·布拉特在《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中所说:“成功的作家会注意每个词和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打磨自己的作品。不管是经典作品还是畅销书,最终能让留在每一页上的语句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的因素,可能还是作者的写作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1500部文学作品中,提炼的唯一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