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

《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_第1张图片
剧中

《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

文/何小威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2011)是美国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兼任编剧,欧文·威尔逊、瑞秋·麦克亚当斯、玛丽昂·歌迪亚等主演,讲述好莱坞小有名气的编剧吉尔(欧文·威尔逊饰)完成小说写作的奇幻故事。关于本片所展现的“巴黎”,伍迪·艾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跟很多美国人一样,对巴黎的印象和认识都来自电影。我想感性地表现我心目中的巴黎,我给世界看到的巴黎是可以唤起共鸣的,却不是写实的。”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封情书”,塞纳河岸、协和广场、红磨坊、卢浮宫、埃菲尔铁塔,一个又一个具有浪漫与诗意的街景符号,象征着文学、思想与艺术,乃至爱情的“黄金时代”。就像伍迪·艾伦借吉尔之口,说,“我一到巴黎就被迷住了”、“我想定居巴黎”。

这部“被北美评论界认为是自1985年上映的《开罗的紫玫瑰》以来最好的伍迪·艾伦电影”的《午夜巴黎》,是导演伍迪·艾伦对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的朝圣,那熟悉艺术家,如科尔·波特、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格特鲁德·斯坦因、达利、毕加索、布努埃尔等,构成了伍迪·艾伦的“怀旧”与精神“向往”,但他终究还是回到了现代,利用浪漫的爱情勾勒出了当下的“黄金时代”。

《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_第2张图片
剧照

1.漫步巴黎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科夫斯基有一首名为《告别》的诗:“‘你什么时候开到马赛?’我换掉了最后一枚法郎/我踏上了汽车/巴黎,打扮得非凡地妖艳/加紧步子,送别我/让惜别的酸水,涌上眼眶/让离愁,扯裂着心房吧!/我真愿意,终生住在和死在巴黎/假使世界上没有那个城市——莫斯科。”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的一“问”,一“换”一“踏”,便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对巴黎这座城市难舍难分之情。而在伍迪·艾伦的镜头下,巴黎同样是难舍难分,而且更加黯然销魂。

电影《午夜巴黎》开头处,在西德尼贝谢的《如果你见到我妈妈》音乐的映衬下,伍迪·艾伦便用长达四分钟的影像,一帧一帧地如照片式的纪录了不同时段、不同天气的巴黎与大街小巷的风情,无论是雨中的巴黎、夕阳下的巴黎、霓虹灯闪烁的巴黎,还是作家、艺术家云集的巴黎,都流露出一股神秘与浪漫的气息。正如吉尔对未婚妻伊内兹(瑞秋·麦克亚当斯饰)说,“你能想象这座城市在雨中是有多光彩夺目吗?想象一下上世纪20年代的这座城市,20年代的巴黎。雨中,作家,艺术家……你能否想象我们有一天生活在这里,比如搬到这里?”

是的,巴黎,不仅让吉尔迷恋,更让导演伍迪·艾伦痴迷。

和未婚妻及其岳父母来巴黎游玩的吉尔,却在某个喝得微醉的午夜,搭上了前往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汽车,如此,吉尔就像梦游一般得穿越在时空的旅途,让他既感到现实的焦虑与无奈,又感受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巴黎过去时代。

吉尔开始混迹于20世纪的艺术名流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我能想象自己住在这里的样子,我感觉巴黎人真的懂我。我能想象自己沿着左岸,拿着法国长棍面包悠闲地散步,去花神咖啡馆随手写写我的书。海明威怎么说的,他把巴黎叫做‘流动的盛宴’”。他可以听到科尔·波特现场演绎《让我们来做》,可以坐上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夫妇的汽车穿梭在巴黎的街道与晚会、酒吧之中,可以与海明威、格特鲁德·斯坦因谈文学,可以与达利、毕加索聊绘画,还可以与布努埃尔探讨电影,甚至与先后曾做过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乔治·布拉克以及毕加索的情人艾德里安娜(玛丽昂·歌迪亚饰)谈恋爱……

午夜的巴黎,巴黎的午夜,让吉尔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中指出,“街道成了游荡者的居所,他靠在房屋外的墙壁上,就像一般的市民在家中的四壁里一样安然自得……墙壁就是他垫笔记本的书桌;书报亭是他的图书馆;咖啡店的阶梯是他工作之余向家里俯视的阳台。”伍迪·艾伦镜头下的吉尔就是一个巴黎的“游荡者”,他一方面穿梭在巴黎的历史之中,感受到艺术的洗礼,无论是与作家侃侃而谈,还是感受到罗丹雕刻的《思想者》、莫奈的《池塘》,毕加索的艺术画廊的魅力,都是“看看这座城市”的赞美;另一方面透过巴黎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如埃菲尔铁塔、香榭丽大道、塞纳河左岸、凯旋门等,感受到浪漫与温情。

不得不说,伍迪·艾伦镜头下的巴黎,被赋予了一种不以言说的美——街道、酒吧、建筑、艺术品——迎合了大众对于这座“浪漫之都”,“艺术之都”巴黎的所以想象。

《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_第3张图片
剧照

2.巴黎的“黄金时代”

影片《午夜巴黎》中,吉尔无意间穿越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巴黎,深深被这一时代所吸引,而其创作的以“怀旧商店”为核心的小说,构成了一种“怀旧”的内涵。也就是说,吉尔穿越到上世纪20年代与1890年代的巴黎,都是内心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与向往。

实际上,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夫妇、毕加索等人就是“怀旧商店”里的“产品”,或者说符号,建构起一座具有深远意义的“集体记忆”的时代空间,这也是吉尔内心的“黄金时代”。然而,当吉尔与艾德里安娜穿越到1890年代时,艾德里安娜停留在了那里,而那个时代的人却向往文艺复兴的“美丽年代”( Belle Époque)。 于是,吉尔与艾德里安娜道别,回到当下的巴黎。

只是,当从“黄金时代”返回的吉尔与未婚妻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分手。“分手”就意味着与现代庸俗的婚姻,生活决裂,就意味着与美国的现代化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时代所对立,这可以说,是导演伍迪·艾伦利用“黄金时代”的美好来凸显当下的无奈,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对于爱情的无奈,但他骨子里又始终隐藏着最动情的浪漫与诗情,吉尔与商店售货员在夜晚相遇,漫步在巴黎的雨中,然后镜头定格,以此,构成了一个浪漫意义的空间。似乎伍迪·艾伦再告诉观众,无论现实多么的不靠谱,多么的伤人,但只要你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个能改变的心,你就能寻找到浪漫与美好。当然,这种浪漫似乎只有在巴黎才有。

从某种角度来说,《午夜巴黎》的“黄金时代”、“美丽年代”就是一种“怀旧”,“怀旧

就是拒绝,对痛苦现实的拒绝。”当然,不管是花园街7号、红磨坊里的科尔·波特的音乐,还是伍迪·艾伦制造的三个时代的巴黎,都定格在了当下的巴黎,因为,“怀旧”之梦总会醒来,就像吉尔在商店看到科尔·波特的唱片一样,都成了一种过去时的意义言说:“不管你是住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美好年代,还是当下,还是一百年后,生活总是令人不满意。这就是一种令人不满意的境况。”

《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_第4张图片
剧照

3.流动的飨宴

几年前,伍迪·艾伦在采访中透露出一个秘密,他说,“我一直以来都在设法逃离现实。”但他也明白,“有一个再出现的谬误,黄金时代的谬误,亦即,如果你生活在另一个时代你会更幸福。人们会以为:‘如果我往到巴黎去我会更幸福’又或者‘如果我搬去伦敦……’然后他们去了,可他们不幸福”。

记得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假如你有幸在巴黎度过青年时代,那么,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巴黎都会在你心中。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是啊,巴黎就是一顿“流动的飨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在我们心中。

或许,在巴黎的街角,有一份浪漫在等着你我,你说呢?

【备注:原创文,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午夜巴黎》:迷失在巴黎的街角,转身遇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