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008】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CQ-008】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_第1张图片

本文作者:@长庆学长 | 读书,写作,做时间的朋友

今天的笔记和思考来自第198期《罗辑思维》节目:你是巨婴吗?

罗胖分享和解读了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巨婴国》。内容非常棒,绝对值得一听,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几个点。

以前经常听说有老人摔倒之后反而讹上了扶她起来的那个人,“扶不扶”的话题曾经一度引发了全社会广泛的讨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有些老人会做出这样的行为。难道只是老人担心没人出医药费?或者是老人本身品德有问题?

还经常听说有医患纠纷,患者的家属甚至杀死了主治的医生。我也一直没有细想过,简单地认为他们只是因为自己的亲人离去,而引发了出离的愤怒和不满。但是客观来讲,医生治病救人,是那个最希望病人活下来的人啊。他为什么会受到这种对待?

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网络上的微博、社区,经常会看到有网友满口脏话,大骂那些出轨的、吸毒的、言而无信的公众人物。简直是“恨不得让他去死”。但是客观想想,那些人再道德败坏、出尔反尔,跟那些网友有什么关系呢?伤害到他们的利益了吗?这个事情,恐怕不是匿名不匿名、网络是不是放大了人们的极端情绪那么简单。

武志红老师作为精神分析领域的专家,给出了他的观点:“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一个很简单的现象。

我们观察一下刚出生不到六个月的婴儿,很容易发现,他们喜欢嘬自己的手指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正处于所谓的“口欲期”,需要用自己的嘴巴来感知这个世界。

而很多成年人(当然了,男性居多)为什么喜欢抽烟?武志红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就喜欢在嘴里叼个东西。这刚好就是,婴儿心理在成年人身上的体现。

除了这个小的特点之外,婴儿的心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母婴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

“母婴共生”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母亲来照顾。这个时候,婴儿和母亲实际上是一体的。

想想有多少成年人无比羡慕干什么都有人伺候的日子,“干什么都有人伺候”,那不就是婴儿吗?

这种心理投射到成年人身上,更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边界不清”和“控制欲强”。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很多国产剧已经举了太多例子了。

“全能自恋”是指,刚出生的婴儿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神:“这个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和想法去运转,所有人都得听我的,我可以控制一切。”

这种心理导致很多年轻人,总是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上面,迟迟不愿意行动。因为他们害怕现实跟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不能接受任何不完美和缺憾。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卓越强迫症”。

而“偏执分裂”的心理和“全能自恋”本质上是相同的。表现为这个世界一旦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自己的愿望一旦没有得到满足,一旦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自己无法解释和控制的事情——要么嚎啕大哭,表达出自己极度愤怒的情绪,要么伤害自己,甚至毁了自己。

所以老人自己摔倒了为什么要怪扶她的那个人?因为她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无缘无故就摔倒了呢?一定是旁边那个人推的!

所以自己的亲人没有抢救回来为什么一定要怪主治医生呢?因为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之前还好好的,从急救室出来就没气了呢?一定是医生害的!

所以为什么有些网友一言不合就痛骂那些明星?因为他们想象中“绝不会出轨”的明星,就一定不能出轨!一旦现实跟想象产生了冲突,他们就会极度愤怒,以至于不发泄出来就浑身不舒服。

所以武志红老师的“巨婴”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很多现象。

但是这个理论不像理工科的科学原理,它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去证明,或者证伪。

到底这种心理存不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武志红老师的观点,确实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看世界的角度。

在我看来,每个成年人身上,可能都有“巨婴”的影子,只是多和少的区别。

那么对于“巨婴”心理,我们如何应对呢?

罗胖告诉我们,大致上有四点:

第一,“爱”,去理解,接纳和包容。爱不是用自己的付出去要挟,爱不是控制,爱更不是占有。让自己爱的人去做TA喜欢做的事,给予TA应得的鼓励和赞美,这,才是“爱”正确的打开方式;

第二,“读书”,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拒绝依赖,理性、客观地去看待问题;

第三,“觉知”,不断反思自省,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培养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第四,“践行”,从现在开始,想到什么就去做,不怕犯错,坦然地面对“不完美”,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CQ-008】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