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别被侥幸俘虏了!

嗨,别被侥幸俘虏了!_第1张图片
文/夕辰

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总有以下这样的心理对话。

没关系,不会被发现的。/一次两次,看不出来。/下不为例,这次就这样吧。/你不说,我不说,不会有人知道的。/

就是这些心理,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侥幸,企图能够蒙混过关。

于是我们过马路即使是红灯,只要来往的车辆不多,我们也一样过马路,因为觉得没有关系,不会有危险。于是我们期末复习考试,时间紧张,只温习我们感觉会考的重点,甚至准备了小抄,企图凭借迷之幸运度过难关。于是我们一开始身体不舒服时总是抱有幻想,觉得没什么关系,肯定不会得大病,结果最后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疾病。于是我们在工作中偷工减料,以为不会被发现,不就是错一个数据,引用的不对或者跟别人的重复率有点高吗?我们以为不会被发现,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殊不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是没被发现,而是还没到被发现而吃亏酿成大错的时候。

前几天巡考时,无意间在考场门口捡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看不懂的文字。旁边一个老师说,一看就知道是考二外某同学做的小抄,进考场前太慌张,掉下来了。果不其然,旁边就是二外考试的考场。于是我们进去巡查了一圈,试图找出这张小抄的主人,然而无果。本以为就此可以风平浪静,结果没想到,没多久就听到别的学院有学生被抓个现行。

其实,无论是闯红灯、偷工减料、作弊、替考等等事件,它们本是同源,都源于一个心理,那就是侥幸心理。

这个词语我们一点也不会陌生。因为它存在的历史与人类一样长,而且几乎没有一个人逃脱过它的魔掌。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些侥幸心理。


嗨,别被侥幸俘虏了!_第2张图片
文/夕辰

侥幸这个词,虽然自带幸运的词根,然而一点也不幸。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侥幸心理是这么定义的: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引申为人们贪求不止,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的心理活动,如侥幸过关,心存侥幸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侥幸心理只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这种潜意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引发冲动。

说白了,侥幸心理就是希望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结果事与愿违,往往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考试前以为不会考某个题型,某篇课文,结果试卷发下来一看,往往考的都是自己当初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的。比如,文章开头遇见的作弊或替考的学生,以为不会被发现,以为这样就能得高分,结果侥幸地铤而走险以后发现,留给自己的是远远比得分低更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自己从未想过也承受不住的代价。

有这么一句话:人在江湖,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

想起之前的一个故事,某个房地产公司,因为想降低建筑成本,结果偷偷修改了建筑图纸,将本来的钢筋数量减少,虽然只是每个地方减少了一根,但是整体算下来能够节省一大笔钱。开发商老板以为自己赚到了,每个地方减少一根钢筋不会被人发现,房子又不会塌。

结果没想到,施工快结束的那个月,连着下了一个月的大暴雨,房子由于承重钢筋数量没有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结果在大雨倾盆的重击之下,出现了坍塌。正在施工的工人有死有伤。东窗事发之后,开发商老板悔恨不已。他说自己没想到,怎么那么倒霉,如果不是下雨,肯定不会被人发现。直到判刑入狱,多年以后,他才幡然悔悟。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一开始就不应该铤而走险,抱着一份侥幸心理,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总寄希望于一夜暴富,一劳永逸的人来说,这种仅存的侥幸心理便成了自己生存的支柱,成为了生活的依赖。人一旦无法控制自己的对这种侥幸心理的依赖,便会产生一种严重依赖侥幸心理的冲动,使违背常态的事情已更大的加速度无限膨胀,从而导致灾难性的发生。

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因为某种原因,增加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收入,必然高兴,而使这种兴奋状态继续的办法就是继续得到这种偶然,从而便忽视了现实努力的必要,从而导致堕落,懒散,人生的失败和悲惨。

世事难料,曾经的幸福会导致如今的惨痛,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大到社会问题、生死存亡,小到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每一个存有侥幸的地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隐患。就像是埋在生活里的定时炸弹,不知道在未来的哪个时候会被引爆,有的甚至刚埋下就爆了,留下的只有悔恨。

世界时装日本浪潮的设计师和新掌门人山本耀司曾说:我才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侥幸心理绝不是万能的灵药,相反则是很可能毁掉自己人生的毒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嗨,别被侥幸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