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告诉你:自律的方法不对头,就叫自虐!

《心流》告诉你:自律的方法不对头,就叫自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被誉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早在30年前,他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

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同时,这也是一本提升执行力、自律能力、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作者终生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全神贯注地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冥想、打坐、瑜伽、太极、演奏乐器、还有快乐轻松地工作的时候。


只要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觉得愉快,持续设立新目标没什么不好;但问题就在于有些人总把所有心力放在新目标上,欲望总是在膨胀。

提高生活品质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差事,就像人们挂在驴面前,骗它往前跑的胡萝卜一样。如果不能享受此刻和当下,也就无法体验知足和幸福。

《心流》告诉你:自律的方法不对头,就叫自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书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体验?

迎着风慢跑,坏心情随汗液排出了体外;

地铁上,读到一本好书,竟然坐过了许多站;

飞机上专注的两小时,居然读完一整本书;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的秩序与安宁时,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悄悄地潜入了你的心,使你快乐。这就是本书探讨的“心流”体验。

米哈里发现:幸福并非瞬间发生;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能仗势巧取豪夺;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了幸福的境界了。

通往幸福的路径,蜿蜒曲折。从控制意识开始,享受自律的快乐,而非自虐的痛苦。


本书不知是否是翻译的原因,语言稍显啰嗦。不过,社会学家郑也夫在书的序言中总结得很精妙到位,很少见到这么长的序言,值得记录下来。

他说:“米哈里在本书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心流》是科学论文,不是鸡汤,是帮助我们保持专注、高效、自律、自由、幸福感翻倍的科学。

《心流》告诉你:自律的方法不对头,就叫自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我们迷茫,因为没有好好学习;

为什么我们烦恼,因为没有好好修行。

——索达吉堪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流》告诉你:自律的方法不对头,就叫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