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系列之三:德内拉“系统之美”-穿透迷雾的全局视野
王静晓文字(微信公众号: MEUPcollection)
《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共289页,
本文共6511字,
预计需要5-10分钟。
从直接定义上来说,系统思考是一种基本思考框架,它以系统动力学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建立,理解和讨论复杂问题。系统动力学的全球创始人,Jay.W.Forrester老先生在1971年成书的《世界动力学》面世后,引起广泛重视,罗马俱乐部委托Forrester团队进行后续成果报告,本书的作者德内拉即为团队核心成员,主力承担了后续研究,并于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对《世界动力学》所涉及的世界经济、人口和生态建模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所以,从这一点上,德内拉可以说是继承Forrester关于系统动力学的衣钵(详见上一篇:系统之美---跨界的力量)。这一点在《系统之美》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系统思考的经典著作,本书从结构上来看清晰明了。全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1)系统的定义、结构和行为,(2)系统思考与我们之间的互动,(3)如何改变系统或进行系统变革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它采用了典型的研究思路,即首先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定义和研究,然后深入思考系统内部如何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如何进行互动和影响,最后通过介绍系统的12大关键杠杆点,跟大家一起探讨系统变革的进行方式和关键法则。在各个部分的展开论述,采用分总结构和总分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层次分明。
本文将按照本书的结构对每一部分进行重点梳理。
第一部分 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在本部分,作者从系统基础入手,将系统分为要素、连接和功能或目标这三大要件---就一个组织简单来说,人、生产原料、设备、厂房、信息系统等有形或无形的事物都是组织的要素,生产工艺、晋升制度、运营体系、公司战略、价值观等是公司运转的内在连接,而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是组织的目标。然后对要素,连接和功能或目标这三大系统要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大小进行分析。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论述,按照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力大小,作者指出,应对系统的研究要从要素-对系统改变影响最小的关注点,转向连接和目标-对系统改变更为重要的要素,逻辑结构严谨。
既然要关注系统连接和系统目标,这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确保我们能够清楚地理解掌握了系统的三要件之后,作者进一步引入系统动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存量、流量、存量流量图、行为模式图。
考虑存量对流入量或流出量的影响,引入反馈的定义和反馈回路的定义---反馈是系统元素间的连接方式,找到反馈回路的首要线索就是是否存在长期保持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分为两类---调节型回路和增强型回路,其中前者的功能是保持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校正(温控器,市场供需平衡等),后者的功能是增强原有的发展态势,可能是一个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如银行存款账户。最后基于调节回路、增强回路、存量这三大基本概念的排列组合,深入探讨了系统最基本的组合方式(模型)---单存量系统和双存量系统,其中,
单存量系统分为
a) 一个存量+两个调节回路(简化的温控器模型=目标温度+一个加热回路+一个散热回路)
b) 一个存量+一个调节回路+一个增强回路的系统(简化的人口模型=存量人数+死亡人数+出生人数,或经济系统=资本存量+投资回路+折旧回路)
c) 含有时间延迟的单存量系统-一个存量+两个方向相反的调节回路(简化的汽车库存模型=汽车库存量+交付回路(反应延迟,交货延迟)+销售回路(感知延迟)-改变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会影响库存量震荡幅度,具体改变效果取决于延迟类型和相对时间长度
双存量系统,根据存量性质和两个存量之间的关系又分为
a) 一个可再生存量受到另一个不可再生存量约束的系统(石油经济系统=资本存量系统回路+石油资源存量系统回路)
b) 有两个可再生存量的系统(渔业经济系统=资本存量系统回路+鱼类资源存量回路)
此处省略1000字介绍和若干案例的系统循环图,具体工具的应用和图的绘制放在《系统思考》的读书笔记中对比学习。
系统的基本元素和基本行为模式---连接方式是整个系统思维的基础,作者继而深入地解析我们和系统之间是如何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就如了解了大自然生态中的各个物种之后,深入了解生态中物种形成的生态链和生态链的外部运转和内在进化规则,以获知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推断大自然的生长目标-确保自我永存。
按照常规的研究思路,在了解了系统的基本概念、要素间的连接模式等系统基础知识之后,接下来的研究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
第一种研究方法是去深入研究系统的各种连接方式和互相影响方式,然后结合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和评估系统变化的各个杠杆点,从而在具体运营管理实务中进行应用或验证---实际上,《系统思考》(丹尼斯.舍伍德(Dannis, Sherwood),即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写作。这种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对于商业领域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头脑风暴或小组问题分析时非常适用。但作为一种专业工具类书籍,可能会略显枯燥。
方法二
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将这些概念和基础知识代入某一细分领域如组织管理、大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过程等,深入理解和评估该细分领域内(如组织管理)的应用与迭代,从而发现细分领域的各个要素、内在连接和功能目标,从而获取该细分领域取得自我永存这一目标的各个杠杆点并进行深入研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即是此类研究的典范。这种研究方法作为深入细分领域的思维系统,对读者在细分领域的意识或认知要求较高,同时因为专注于细分领域,在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容易形成局限。
方法三
第三种研究方法是放在一个更高更宏观的层面上,不进入具体领域,就“系统思考”论”系统思考”,将“系统思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着重对“系统思考”这个“研究对象”本身的内部要素、内部连接和功能,它整体的各个特性、潜在陷阱和典型的通用模式---(如何用系统思考方式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 “系统分析”后如何更有效地影响系统运行。《系统之美》即采用了此类研究方法。
德内拉并未直接跃入操作或运营管理层面进行深入探讨,而是继续在系统的整体层面,抛开细节,对系统整体和常见的系统基本模型(系统基模)进行研究。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德内拉的学术背景多与环境、生态、全球经济等宏观方面有关,这些领域对系统全局观的要求更高,因而在系统整体分析的层面更加驾轻就熟,另一方面可能与德内拉本身的工作经验多处于教育领域的商业管理研究或非盈利组织的研究有关,这些领域的研究多不会设计非常具体的运营案例,即使是与商业组织的合作,基本上也有相关商业保密方面的的要求。
这种写作逻辑必然使本书案例稍显贫乏且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同时它使读者对于“系统思考“这个命题在系统思考方面更有全局观,对渗透于工程、工商业、人口、经济到生态环境等各学科中本质相通的系统思考方法,更容易形成一种通识性的认知,对系统思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持开放态度,对于跨领域思考更是占有天然的优势。这种差别使《系统之美》区别于一头扎进实操细节里的系统思考类书籍,显得卓尔不群,更使它成为此类书籍中不可忽略的一本著作。
显然,如果按照时下的把系统思考作为课程来定位,《系统之美》像大学课程,《第五项修炼》类似于MBA课程,《系统思考》更倾向于专业技能类课程。
第二部分 系统思考与我们
在第二部分,德内拉进一步从外部视角来观察,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首先指出系统在长期有效运作的过程中呈现的三大特性,即适应力(Resilence)、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和层次性(Hierarchy),并深入研究这些特性是如何由内部的要素和各种连接相互影响形成的。
系统的三大特性使系统如机器般精妙运作,各机能和谐运行,同时也是系统识别、分析和变革的杠杆点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抓手之一。
其次,在系统思考需克服的障碍部分,德内拉结合多年系统思考教学和研究的经验,指出动态系统行为变化分析中要克服六大障碍,即
1. 别被表象所迷惑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及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当我们看到相关事件是如何积累形成动态行为时时,我们就不会感到太惊讶了(此句的直接反应是《Criminal Minds》的BAU大叔Hotch和Rossi对连环杀手自童年到成年的典型成长过程和行为模式分析)。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可能存在哪些行为,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结构和行为,理解事件、行为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流程优化控们最优发言权),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对公司组织架构变革有多一点点理解了吧)
2.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时非线性关系。在非线性系统中,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两份耕耘可能有四倍收获,也可能根本没有收获。非线性关系意味着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可能随时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反馈回路的相对力量对比,导致不同回路中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使系统行为更为复杂化
3. 恰当地划定边界
系统最大的复杂性出现于边界上(想像一下项目管理中项目范围定义不清晰引起的争论),但也恰恰是边界上的无序、混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事实上,在面对每一个新任务时,都应该针对当前问题的需要,创造性地划定最合适的边界,而不是局限于上一次任务中行之有效的边界划分
4.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没有任何物质实体可以永远成长。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动态木桶理论)。在Jay.Forrester开发的公司成长模型中,一家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时认识并处理各种限制因素,且这些限制因素会随着公司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变化。例如,如果公司雇佣更多的销售人员,订单会大量增加,从而超出工厂产能,导致交货延迟,部分客户流失,此时,产能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于是投资者决定投资建厂,以缓解欠货压力。建厂过程中,需要雇佣大量新员工并对其进行培训,这一过程通常慢于厂房和机器设备的安装并且不受重视,于是开始出现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再次导致客户流失,此时员工技能成为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所以管理者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质量问题得以改善,订单大量增加,订单执行和跟踪系统又出现拥堵。。。。。。
5.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达到目标的准确性以及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当反馈回流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时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6. 有限理性(看不见的脚)。有限理性是六大障碍中尤其值得深思的一个障碍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尤其是对于系统中不熟悉部分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典型的例子,你之前是一名环保主义者,一直批评某家大型企业的新建开发项目,但因为特殊原因你成为了该企业的员工,要推进这一项目。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对于那里人们的行为,你很难在短时间里完全理解。有限理性理论对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受到信息、动机、一直因素、目标、压力一级对其他角色限制等因素影响,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存在有限理性。系统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只要系统的结构设计得很精致,仍然可以在合适得时间、地点做出合适反馈,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再次,如何进行系统思考的重要部分,作者分别从产生原因,运作方式,系统结构和应对方式四个方面,着重阐述了产生常见问题行为模式的8大系统结构,即8大基模。
第三部分 如何改变系统
在清楚了系统思考的基本概念、系统基本特性、常见系统结构和重要关注的思考障碍后,作者对如何进行系统变革也进行了探讨。首先引入杠杆点的概念-即系统中某处,在该处施加一个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射管显著转变。当然,此处的假设前提是管理者都能准确定义当前问题,识别问题产生的系统结构并基本能猜中去哪里寻找杠杆点。在本部分,12种常见的杠杆点被作者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
作为全书正文的最后一章内容,作者用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对本书做了总结,也充分体现出一个功力深厚的老法师对读者的热忱建议。处处皆金句,摘录部分如下。
关于系统变革
1. 我们认识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理解如何修补一个系统和实际动手去修补它,完全是两码事。社会系统是人类文化思考模式的外在体现,也是深层次的需求、情绪、优势和劣势的反映。改变他们绝非易事
2. 我们认识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系统洞察力会让你产生更多问题。(与《你的灯亮着吗?》观点相同)
3. 自组织、非线性、反馈系统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和被控制的,因此,我们只能以最一般的方式去理解它们
4. 只要我们认识到并愿意放弃控制的错觉,稍加等待,系统思考就能得出另外一种结论:我们可以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但要换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关于系统的生存法则
1. 系统生存法则一、跟上系统的节拍---在你想以任何方式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从系统的行为开始,关注事实
2. 系统生存法则二、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太阳下---系统结构图、语言、图标或图片、箭头军事表达心智模式的有效方式。把你的模型拿出来,放到阳光之下,让他们尽可能精确,用各种证据进行检验,如果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撑,应用于舍弃,这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3. 系统生存法则三、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系统中的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于信息的偏差、延迟或缺失所致。如果能使信息更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就会运作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就是权力。信息过滤、有导向性发布信息,可能是社会系统经常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系统生存法则四、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尊重语言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地保持它的真实、具体和有意义。第二步是扩展语言,使其能反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
5. 系统生存法则五、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希望你能作为一名质量检测员,到处走动,随时随地检查、确认质量是否达标。如果某件东西使丑陋的、俗气的、不相称的、比例失调、不可持续的或者道德低下、危害环境、有损人格的、就不能让其通过
6. 系统生存法则六、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最好的政策不仅要包括反馈回路,也要包括一种机制,对其中的各种反馈回路进行调整(可称之为“调整回路的回路”),适时进行改变
7. 系统生存法则七、追求整体利益。要记住,层级组织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最底层,而非最高层。要关注哪些增强系统整体性能的要素,包括增长、稳定性、多样性、适应力以及可持续性,而不必在意他们是否容易衡量
8. 系统生存法则八、聆听系统的智慧。帮助并鼓励那些有助于系统自我运行的力量和结构。留意这些力量和结构中有多少是位于层级底部的。在介入之前,关注哪些已经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避免“转嫁负担”陷阱)。内森.格雷通过调研后得出,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外部投资者,而是内部的融资和支持
9. 系统生存法则九、界定系统的职责。这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项指导原则。对于系统分析,这意味着要搞清楚系统怎样产生出他的各种行为,包括有哪些出发时间和外部应选更引发了系统的哪些行为,经过了多少环节,谁在这些环节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只是责怪或试图控制外部影响,将统一是人们忽视系统内部的职责。增强系统的内部职责,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的
10. 系统生存法则十、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采取幅度小而稳妥的措施,持续的监控,认真地观察系统的方向,并且愿意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路线。拥抱自己的失误需要很大的勇气
11. 系统生存法则十一、当某件事物倾向于保护生物群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自然之美时,它就是对的
12. 系统生存法则十二、扩展时间范围。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某个人或某些人一段时间之前的一些行动的影响。既要关注前方路况,又要关注脚下的状况
13. 系统生存法则十三、打破各种清规戒律。跨领域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的术语行话、独特角度和结论。承认自己无知,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向系统学习
14. 系统生存法则十四、扩大关切范围。真正的系统是相互链接的
15. 系统生存法则十五、不要降低善的标准。现代文明正慢慢侵蚀着人们的美德表现,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目标侵蚀基模。应对策略:保持客观标准,不能降低